试题
试题
试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云南省宣威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历史毕业复习统一检测试卷
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对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
古代欧洲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
C、
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
D、
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举一反三
苏轼曾有这样的感慨:“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可以看出,从“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到“多且易致”的原因是( )
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认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
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骑士阶层起到直接作用的是( )
下列四大发明及其应用成就在宋元时期的表现是( )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材料:宋朝时期,读书人认为史书“于科举非所急”,多不愿去读。传统的纪传体史书叙事以人物为主,同一事件分别记在数传或志文之中,前后重复,头绪繁杂,时间概念也不明确。同时,纪侍体叙事既举大端,又备细事,卷帙繁重。当时号称“博览者”也只是读读《史记》、《汉书》、《后汉书》这些史学名著,至于三国至隋以及五代历史,大家都是“懵然莫识”。封建君主日理万机,要他观古知今、以史为鉴,绝非易事。司马光(1019-1086年)学识渊博,研究遍及经学、小学、诸子学,而尤以史学见称于世。他用20余年的时间与刘恕、刘硅、范祖禹等人完成了《资治通鉴》这部不朽史学名著,标志着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的编纂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也奠定了司马光在史学领域无与伦比的历史地位。成书之日就受到宋神宗的好评,此后一直倍受历代帝王和学者们的重视。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
--摘编自李昌宪《司马光评传》
返回首页
相关试卷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学科试题
河南省2025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小题狂练10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小题狂练9
试题篮
编辑
生成试卷
取消
登录
x
请输入网站账号/手机号码/邮箱
请输入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其它登录方式: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