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安徽省巢湖市含山县姚庙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抗战胜利70周年,习主席在活动致辞中声明我们14年抗战的艰辛和苦难,以及我们最终取得的伟大胜利。中国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C、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抗战 D、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举一反三
 日本是我国的重要近邻,中日交往绵延两千多年,既有密切的现实利害关系,又有复杂的 历史恩怨。从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日本军国主义在历时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野蛮侵略中 国,使中华民族蒙受了深重的灾难。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 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材料二: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义勇军进行曲》

材料三:为悼念在战争或其它灾难中的死难者,许多国家都设立悼念活动日。2014年2月27日,我国将每年 12 月 13 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纪念 30 多万死难同胞。

材料四: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 军队脱身出来?那些日本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和纳粹德国的大 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 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这样吗?”

材料五: 阅读下列表格

中国

美国

英国

伤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 万人

620 亿美元

5000 多亿美元

40.5 万人

37.5 万人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时间

史实

1653年

顺治帝赐予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690—1697年

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平定了叛乱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中央政府治理边疆地区的主要方式。并概括这些治理措施实施的共同作用。

材料二 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台湾人民抗战檄文》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台湾人民发布“檄文”的背景。此后台湾得以重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在一个中国原则下,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完满解决……正是因为包含了政治、经济、科技、国防等各要素在内的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和空前发展,我国政府和人民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有办法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同根同源,休戚与共,千百年来形成的崇尚统一、维护统一的价值观念,是祖国统一的思想文化基础。

——摘编自陈新育《试论“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1997—2017年香港生产总值变化

(3)根据材料三中图⑨分析香港经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有利条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