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困难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 , 削荆为笔,刻树枝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不知其也      旨:

笈不远险阻    负: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3)、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旨也 B、观书有会/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净衣易之
(4)、对以上两段选文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札记·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C、(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D、(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乙)文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5)、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走进天堂的门票
①有一对长相酷似性格各异的孪生兄弟,同时进入高考考场。结果,哥哥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弟弟则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哥哥忠诚敦厚,弟弟活泼机灵;哥哥拙于言词,弟弟口若悬河。哥哥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面对贫病交加的父母默默无语,弟弟关在房里不吃不喝,长吁短叹“天公无眼识良才”。
②愁眉不展的老爸默思了两个通宵,终于眨巴着眼睛向大儿子开口了:“让弟弟去读吧,他天生是个读书的料!”
③哥哥把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弟弟手中,并在弟弟的身旁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别把太多的希望放在它的上面。”
④弟弟不解,问:“那你说这是什么?”
⑤哥哥答:“一张吸水纸,专吸汗水的纸!”
⑥弟弟摇着头,笑哥哥尽说傻话。
⑦开学了,弟弟背着行囊走进大都市的高等学府。哥哥则让体弱多病的老爸从镇办水泥厂回家养病,自己顶上,站在碎石机旁,拿起了沉重的钢钎……
⑧碎石机上,有斑斑血迹。这台机子上,曾有多少名工人轧断了手指,哥哥打走上这个岗位的第一天起,就在做一个美丽的梦。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对机身进行了技术改造,既提高了碎石质量,又提高了安全系数。厂长把他调进了烧成车间。烧成车间灰雾弥天,不少人得了矽肺病。他同几个技术骨干一起,殚精竭虑,苦心钻研,改善了车间的环保措施。厂长把他调进了科研实验室。在实验室里,他博览群书,多次到名厂求经问道,反复实验,提炼新的化学元素。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实验,使水泥质量大大提高,为厂里打出了新的品牌产品,产品畅销华南几省。再之后,他便成为全市建材工业界的名人……
⑨弟弟进了大学后,第一年还像读书的样子,也写过几封信问老爸的病;第二年,认识了一个大款的女儿,就坠入爱河。那女孩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钱包,整整两年他没向家中要过一分钱,却通身脱土变洋,“帅呆了”、“酷毙了”。进入大四后,那女孩跟他“拜拜”了,他便整个儿陷入了“青春苦闷期”,泡吧,上网,无心读书,考试靠作弊混得了大学毕业文凭。他像一只苍蝇飞了一个圈子又回到家乡所在市求职。他还有那么一点羞耻感,不愿在落魄的时候回家见父母。经市人才中心介绍,他到一家响当当的建材制品公司应聘,好不容易闯过了三关,最后是在公司老总办公室里答辩。轮到他答辩时,老总迟迟不露面。最后秘书来了,告诉他已被录用。不过,必须先到烧成车间当工人。
⑩他感到委屈,要求一定要见老总。秘书送给他一张纸条,他展开一看,上书八个大字:“欲上天堂,先下地狱。”他一抬头,猛见哥哥走了进来,端坐在老总的位子上,他的脸顿时烧灼得发痛。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