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广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权威发布】“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报告数据还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所上升。
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 | ||||
年份 | 网络在线阅读 | 手机阅读 | 电子阅读器阅读 | 平板电脑阅读 |
2016年 | 55.3% | 66.1% | 7.8% | 10.6% |
2017年 | 59.7% | 71.0% | 14.3% | 12.8% |
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普及,人们通过数字化媒介阅读的时间也在增长。报告发现,虽然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时长有所增加,但纸质媒介的阅读时间整体较短,人均每天读书、读报和读期刊的时间总和不及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的一半。
我国成年国民各 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单位:分钟/每天) | |||||||
年份 | 纸质媒介 | 数字化媒介 | |||||
图书 | 报纸 | 期刊 | 互联网 | 手机 | 平板电脑 | 电子阅读器 | |
2016年 | 20.2 | 13.2 | 6.6 | 57.2 | 74.4 | 13.9 | 5.5 |
2017年 | 20.4 | 12.0 | 6.9 | 60.7 | 80.4 | 12.6 | 8.1 |
在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49周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主要人群,其中,18-29周岁人群占34.6%,30-39周岁人群占26.1%,40-49周岁人群占24.2%。50-59周岁人群仅占10.6%。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24日)
【广州调查】《广州全民阅读指数调查研究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7年度广州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0%,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达到97.20分钟,远超2016年度全国成年国民71.47分钟的阅读时长。未成年人以纸质阅读为主,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9.48分钟,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38.80分钟。而成年人在数字阅读上花费了更多时间,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56.27分钟,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2.62分钟。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率达到94.11%,其中成年人达到95.73%,未成年人相对较低(86%),而市民日均数字阅读时长达到53.41分钟。另一方面,尽管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已经相当普遍,但数据显示,部分广州市民仍然偏好纸质阅读,如就广州成年人的纸质报纸(89.2%)、杂志(78.8%)的阅读率而言,这一数字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广州文明网)
【各抒己见】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有人说,数字阅读是“碎片化阅读”,因而对此忧心忡忡。我以为,“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倘若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知识与信息,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更何况,有谁听说《诗经》三百篇、《唐诗三百首》是一口气读完的?我们在读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的时候难道不是在进行“碎片化阅读”?重要的不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容。
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数字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这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一手机自身限制有关, 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人民大学新授郭英剑:我想表述的一个观点是,以电子阅读、手机阅读为特征的数字化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所以,我认为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划分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化阅读方式是不准确的;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即作品本身是否肤浅。换句话说,不能用媒介载体的不同而只能根据作品的内容去界定阅读的“深”和“浅”。
《新京报》记者李大超:阅读有深浅之分,有消费型阅读和学习型阅读的差异,有实用型阅读和涵养型阅读的区分。我们有批评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的倾向。有人甚至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拒斥浅阅读,批评浅阅读纵容了思想的懒情,弱化了思维能力。实际上,任何对于国民阅读整齐划一的要求都没有考虑到阅读者本身的差异。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而阅读取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则难以逆转。
材料一:
“志愿之城”晒成绩单:每4个广州人中就有1个是志愿者,“志愿之城”成色几何?“3.5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月之际,广州晒出成单: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469.96万人,同比去年增加25.44万人;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数1.98万个,同比增加5600个:志愿活动发布总数90.83万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38亿小时。按2021年底常住人口比例计算,每4个广州人中,就有1个是志愿者。年历回2020年,广州日报《5个广州人1个是志愿者》独家讲述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超过343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20%以上。从5个人中1个志愿者,到4个人中1个志愿者,数字的小变化,折射出的是城市温度、市民文明程度的大提升。广州实名注册志愿者的男女比例基本持平,男性46.36%,女性53.64%。从实名注册志愿者的年龄分布来看,14岁-40岁之间的青年志愿者人数为4,063,349人,占全部志愿者的比例约为86.46%。
截至2022年底,广州市共有39个先进典型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167个先进典型入选广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其中2022年,陈晓霞、英明聪、陈雪玲3名志愿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山态愿服务队1个志愿服务组织,华南师范大学“勃勤助学”、广州海关“海关进校园、海关进企业、海关进社区”2个志愿服务项目和越秀区北京街道盐运西社区1个社区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
材料二:
“秘好办”APP上线“志愿时”专区啦!
为了让市民更便捷地参与公益行动,“稔好办”APP 上线了“志愿时”专区。全市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团体都可以通过“好办”APP在线发布活动。社会志愿者可查找附近志愿活动并报名,还可记录服务时长、培训时长、查询个人荣誉等,让公益变得更有趣、更透明、更阳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如何使用“志愿时”专区报名志愿活动吧!打开“穗好办”APP首页,找到“特色专区”,点击“更多”“志愿时”,即可进入服务页面。流程如下:
有志愿者账号的可直接使用账,户密码登录。 无志愿者账号的,需先注册志愿者账号。 通过人脸识别认证注册并完善志愿者资料。 | |
志愿者也可按活动类型选择感兴趣的志愿活动,在筛选栏即可按城市、活动类型、活动状态、服务对象等条件筛选自己想参加的志活动。 点击感兴趣的活动,查看活动时间、内容、招信息、服务对象及服务保障,点击“我要报名”,选择时间,报名即可。 | |
报名成劝后,录用结果将通过短信的形式通知。 报名成功后,也可通过“志愿时”专区——我的——我的服务一已报名活动进行查询。 成功报名的志愿活动开展前需要进行考勤。到达活动指定地点的志愿者可以打开“考勤”页面,按活动需要进行签到。 | |
参与 | 学生报名参与志愿服务,应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参加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志愿服务活动。 请18周岁以下志愿者由家长陪同参加,或由监护人签订承诺书,由志愿者带至现场交给活动负责人。 |
材料三:
2023年“志愿一夏”广州中小学生著期志履行动今年暑假期间,团市委联合市文明办、市河长办、市民政局、市生环局、市教育局、市文广旅局、市林业和园林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科协单位发起2023年“志愿一夏”广州中小学生暑期志雁行动(以下简称“志愿一夏”),为广州市的中小学生堤供了社会实践的好平台、好去处。
十大精品项目让中学生志愿者们收获满满、“志”有所成。7月1日至9月8日,已累计开展活动 4052场,组织3.2万名中小学生志愿者上岗,累计上岗近7.9万人次。“志愿一夏”为中小学生志愿者们提供各种各样的职业体验。志愿者们通过愿服务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深入了解不同职业的特性和岗位的特点,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方向开启探索之门,同时在服务与奉献中增长本领、提升自我。
广州是国内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较早、最早提出建设“志愿之城”的城市,一直以来都有着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志愿服务在广州青少年中蔚然成风。2020年以来,团市委已组织发动超过23万人次的中小学生参与暑期志愿服务,“志愿一夏”逐渐成为中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
下一步,团市委、广州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将以“志愿一夏”为契机,培育更多高质量的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示范项目,让广大青少年身体力行来感知社会的温度,用志愿服务培养自己的能力,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共同点亮城市文明之光。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广州日报》,有删减)
材料一: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张赛)“你睡得好吗?”睡眠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当今社会,睡眠问题不仅关乎个体生活满意度,更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3月18日,《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在京发布,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认为,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社会,睡眠从来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而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加,睡眠越来越成为一个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通过对报告的分析发现,我国民众睡眠时长不足,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影响睡眠时长的因素分别是看手机或上网导致“睡眠拖延”,工作或学习时间长挤占了睡眠时间,以及失眠等睡眠障碍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中,“睡眠拖延”这一主动熬夜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当代年轻人中更为流行,报告指出,年轻人不受控制地使用手机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睡眠质量。每日手机使用时长超过2小时会导致睡眠障碍。例如,对于手机不平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大多数都存在“睡眠拖延”问题,除了生活习惯、学习压力外,手机、电脑依赖也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材料二:萤火虫一族,是时间维度和价值维度的集合体。他们是在没有任何外力因素强迫影响下,选择主动热夜的一群,每周至少三天都在熬夜。
萤火虫一族年龄和城市分布情况
萤火虫一族夜间活动一览表
理想奋斗族 | 休闲娱乐族 | 社交潮人族 | |||
看书 | 35.4% | 购物 | 26.8% | 聚会 | 20.4% |
工作 | 28.4% | 电影 | 22.19 | K歌 | 11.8% |
学习 | 25.2% | 夜宵 | 19.3% | 直播 | 11.8% |
材料三: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各地各校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
(摘编自《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