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广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权威发布】“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报告数据还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所上升。

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

年份

网络在线阅读

手机阅读

电子阅读器阅读

平板电脑阅读

2016年

55.3%

66.1%

7.8%

10.6%

2017年

59.7%

71.0%

14.3%

12.8%

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普及,人们通过数字化媒介阅读的时间也在增长。报告发现,虽然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时长有所增加,但纸质媒介的阅读时间整体较短,人均每天读书、读报和读期刊的时间总和不及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的一半。

我国成年国民各 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单位:分钟/每天)

年份

纸质媒介

数字化媒介

图书

报纸

期刊

互联网

手机

平板电脑

电子阅读器

2016年

20.2

13.2

6.6

57.2

74.4

13.9

5.5

2017年

20.4

12.0

6.9

60.7

80.4

12.6

8.1

在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49周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主要人群,其中,18-29周岁人群占34.6%,30-39周岁人群占26.1%,40-49周岁人群占24.2%。50-59周岁人群仅占10.6%。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24日)

【广州调查】《广州全民阅读指数调查研究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7年度广州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0%,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达到97.20分钟,远超2016年度全国成年国民71.47分钟的阅读时长。未成年人以纸质阅读为主,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9.48分钟,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38.80分钟。而成年人在数字阅读上花费了更多时间,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56.27分钟,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2.62分钟。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率达到94.11%,其中成年人达到95.73%,未成年人相对较低(86%),而市民日均数字阅读时长达到53.41分钟。另一方面,尽管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已经相当普遍,但数据显示,部分广州市民仍然偏好纸质阅读,如就广州成年人的纸质报纸(89.2%)、杂志(78.8%)的阅读率而言,这一数字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广州文明网)

【各抒己见】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有人说,数字阅读是“碎片化阅读”,因而对此忧心忡忡。我以为,“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倘若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知识与信息,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更何况,有谁听说《诗经》三百篇、《唐诗三百首》是一口气读完的?我们在读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的时候难道不是在进行“碎片化阅读”?重要的不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容。

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数字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这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一手机自身限制有关, 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人民大学新授郭英剑:我想表述的一个观点是,以电子阅读、手机阅读为特征的数字化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所以,我认为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划分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化阅读方式是不准确的;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即作品本身是否肤浅。换句话说,不能用媒介载体的不同而只能根据作品的内容去界定阅读的“深”和“浅”。

《新京报》记者李大超:阅读有深浅之分,有消费型阅读和学习型阅读的差异,有实用型阅读和涵养型阅读的区分。我们有批评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的倾向。有人甚至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拒斥浅阅读,批评浅阅读纵容了思想的懒情,弱化了思维能力。实际上,任何对于国民阅读整齐划一的要求都没有考虑到阅读者本身的差异。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而阅读取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则难以逆转。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在,上年基础上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也在提升。 B、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调查显示:手机阅读占比最大,电子阅读器阅读占比提升幅度最大。 C、2017 年成年国民各类纸质媒介的人均每天阅读时长都有所提升,但其总时长远远低于人均手机阅读时长。 D、2017年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年龄越大的人群占比越小,年龄越小的人群占比越大。
(2)、下列关于2017年广州市民阅读特点的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广州市民的综合阅读率要高于同年全国国民的综合阅读率。 B、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远超同年全国成年国民阅读时长。 C、广州未成年人日均纸质阅读时长和日均数字阅读时长相当。 D、部分广州市民在数字阅读相当普遍的今天仍偏好纸质阅读。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力对碎片化阅读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也是合理的,人们大可不必对数字阅读忧心忡忡。 B、徐升国认为数字阅读的内容受到载体的限制,因此深度、长篇阅读很难进行,目前数字化阅读还无法替代纸质书阅读。 C、严锋认为数字阅读在质和量上都得到了提升,数字阅读使读者和书的关系突破了传统阅读的限制,是一一种创新。 D、郭英剑认为数字化阅读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不会导致阅读的肤浅化。阅读的深和浅应由作品内容界定。
(4)、《新京报》 记者李大超关于阅读表达了哪些观点?请分点概括。
(5)、你对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发展趋势有怎样的预测?请根据文本内容和自身阅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国家大剧院
      坐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侧的国家大剧院,中心建筑为独特的壳体造型,被人工湖围绕着,远远看去宛若一颗晶莹剔透的水上明珠。
      从大剧院北口进入,首先经过的是长达80米的水下廊道,两侧设有展览区。廊道顶部玻璃天花板上就是人工湖,湖水波光粼粼,层层涟漪投影在地板和墙壁上,与墙上疏密有致的气泡形装饰相映成趣,让徜徉其中的人们仿佛步入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水世界”。
      穿过水下廊道,就走进了橄榄厅。橄榄厅因其空间形状酷似一枚橄榄而得名。大厅两扇大门凝重典雅,其上各有180个椭圆形凸起,是中国古老门钉的变形演化,实现了中国元素和现代设计的巧妙嫁接与完美融合。
      大剧院内公共大厅的开阔空间目前堪称全球剧场之最。大厅拥有国内跨度最大的穹顶,可以将整个工人体育馆笼罩其中。穹顶由名贵稀有的巴西红木拼装而成,明朗大气的深红色调暗合中国传统审美意趣。大厅地面名为“锦绣大地”,共划分为22块不同区域,铺设石材均出自国内,其中很多都为稀有品种,如产自河南的“绿金花”已是绝版石材。
       歌剧院是国家大剧院内最宏伟的建筑,以华丽的金色为主色调。(A)歌剧院主要供大型歌剧、舞剧演出使用,席位数2398个。舞台设施具备推、移、升、降、转功能,可迅速地切换布景;主舞台有6个升降台,可整体升降又可分别单独升降,可设置全国唯一的倾斜芭蕾舞台板;吊杆、吊机数量之多居于全国首位,并拥有世界领先的车台互换技术;灯光反应快,可以在几秒钟内变换造型。歌剧院还在墙面上安装了可透声的弧形金属网,而金属网后面的墙是多边形,视觉的弧形加上听觉空间的多边形,做到了建筑声学和剧场美学的完美结合,使得混响时间达到了1.6秒的极佳效果。
        音乐厅洁白肃穆,共有席位2019个,用于演奏大型交响乐和民族乐。音乐厅拥有国内最大的管风琴,发声管达6500根之多,能满足各种不同流派作品演出的需要。抽象浮雕天花板极具现代美感,同时,也更有利于声音的扩散。(B)MLS数字扩散墙,犹如站立起来的钢琴键,其凹凸的尺寸和形状是按照数论精确计算得出的。反声板状如龟背。无处不在演绎其宁静、清新而高雅的色调风格。
        戏剧场以上演戏曲、话剧等为主,共有观众席1035个。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丝布墙面烘托出亲切、热烈而传统的氛围。戏剧场主舞台设置的“鼓筒式”转台,具有世界顶级水准,可以达到边升降边旋转的出色舞台效果。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阅读说明文《新材料之王——石墨稀》,完成下列小题。

    ①石墨烯有“黑金”及“新材料之王”的美誉,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

    ②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它由碳原子组成,并且只有一层原子厚度,是一种二维晶体。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此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③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强韧的材料 , 断裂强度比最好的钢材还要高200倍。同时它又有很好的弹性,拉伸幅度能达到自身尺寸的20%。如果用一块面积1平方米的石墨烯做成吊床,本身重量不足1毫克可以承受一只猫的重量。

    ④难以想象的是,石墨本身几乎是最软的矿物质(莫氏硬度只有1-2级),“切”成一个碳原子厚度的薄片时,“性格”会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石墨烯的硬度比莫氏硬度10级的金刚石还要高,但却又有很好的韧性,可以弯曲。

    ⑤因为只有一层原子,电子的运动被限制在一个平面上,石墨烯也有着全新的电学属性。石墨烯是世界上导电性最好的材料,电子在其中的运动速度达到了光速的1/___ , 远远超过了电子在一般导体中的运动速度

⑥另外,石墨烯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它又非常致密,即使是最小的气体原子(氦原子)也无法穿透。这些特征使得它非常适合作为透明电子产品的原料,如透明的触摸显示屏、发光板和太阳能电池板。

    ⑦石墨烯目前最有潜力的应用是成为硅的替代品,制造超微型晶体管,用来生产未来的超级计算机。据相关专家分析,用石墨烯取代硅,计算机处理器的运行速度将会快数百倍。

(来源:凤凰网  2015年7月19日  有删改)

阅读

    (材料一)

    病毒与细胞相互搏杀

    ①病毒想繁殖下一代,手段只有一个:靠细胞。具体手段,就是想办法把自己的“DNA.exe”、“RNA.exe”执行程序植入细胞,让细胞执行自己的指令,指挥各种蛋白质机器,利用细胞里的资源来复制自己,最后造成细胞凋亡,病毒复制品冲出细胞壁,播向世界。这个“鸡贼”手法,是不是很眼熟?是的,计算机病毒程序(通过大量复制令计算机失灵的程序)也是这么操作的。简陋的病毒,生活、繁衍都仰仗一个比自己高级得多的操作系统——“细胞”。所有病毒都是靠入侵细胞、复制和传播自己而存在的。

    ②但是,如果细胞只默默承受这一切,那早就被病毒消灭了。细胞并没有任病毒宰割,它也有对付病毒的办法——变异。细胞复制自己,会出错,这就是变异。通过变异,有些细胞就变得让现有病毒没空子可钻了。于是,容易感染病毒的细胞慢慢凋亡了,不容易感染病毒的细胞则活了下去。细胞复制自己会出错,复制病毒当然也会出错——也就是说,病毒也会变异。于是,能骗进新细胞的病毒才可以继续传播。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这场几十亿年的攻防战和军备竞赛中 , 双方不断升级改造,结果是:细胞的免疫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病毒变异种类越来越复杂,入侵手段也越来越“鸡贼”。

    (节选自2020年第9期《百科知识》)

    (材料二)

    理性防护,口罩适合最重要

    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口罩成为了被抢购的稀缺品,特别是N95口罩,简直成了当前最抢手的防护用品。“出门必须戴口罩,口罩必戴N95”似乎 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防范疫情,不仅要佩戴口罩,更要正确地佩戴口罩。

    ②但佩戴什么样的口罩要基于个人暴露于疾病的风险来考虑。

    ③不同情况下,需要佩戴的口罩是不一样的。身体健康的普通人没有必要把N95口罩作为标配,外出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就可以了。对于疑似患病或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不能佩戴带有单向呼吸阀门的口罩,否则不能阻隔自身病毒向空气中传播。而对于处于高风险环境中的医护人员,由于他们时刻与病患密切接触,因此必须佩戴防护级别更高的医用防护口罩。

(节选自人民健康网)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各小题。

让人烦恼的青春痘

李 颖

①“只要青春不要痘。”青春是美好的,但“青春痘”却让人无比烦恼。

②青春痘多见于青年,男多于女,好发于面颊、额部、颏部和鼻颊沟等多脂区,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青春痘有自限性。绝大多数患者青春期后逐渐减轻,以至消失。常见于17~18岁的青年,亦有早至10~13岁,迟至青春期以后或成人发病的。

③青春痘是发作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发作的要素多种多样,但最直接的要素就是毛孔梗塞。毛孔梗塞以后,毛囊里面的油脂排不出来,越积越多就构成一个个小痘痘,青春痘就是这样发作的。不太严重的青春痘通常都能看到一个白色或者黑色的顶,这就是白头粉刺与黑头粉刺。白头粉刺亦称闭合性粉刺,为皮色丘疹,针头大小,毛囊开口不明显,不易挤出脂栓。黑头粉刺亦称开放性粉刺,丘疹中央为扩大的毛孔,脂栓阻塞于毛囊口。从粉刺里能挤出一些白色的分泌物,这就是堆积在毛孔里面的油脂,并非脏的东西,也不是所谓的螨虫。

④痘痘长在脸上让人很不舒服,有些严重的甚至会流脓血,很多人不自觉地就去用手挤。当青春痘出现脓血状况时,有必要进行清理,但是如果没有进行专门的卫生处理,很有可能引起伤口的感染加重病情。

⑤挤压青春痘的危害有很多。首先,在挤压的同时会造成部分油脂被挤入皮下组织,造成毛孔溃烂,导致细菌扩散到其他部位,引发感染,形成皮下囊肿。其次,容易挤压到毛细血管,使血管破裂,如果污血没有完全被挤出,会淤积于毛孔内,很容易产生痘印,没有挤压愈合后也会形成痘印。另外,挤压容易使表皮细胞受损,伤口愈合后容易留下疤痕。最关键的是在脸部T字区挤压后,比别的部位更加容易受到感染,细菌可经海绵窦逆行至大脑导致颅内感染,严重的可能会危及生命。

⑥想要治疗青春痘,就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注意,在生活方面应该做到不吸烟、不喝酒,如果是活动性或是炎症性的青春痘,就应该注意防晒,太冷太热的天气以及过分潮湿的天气都不适合治疗和预防青春痘。

⑦另外,患者的饮食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患者想要预防或是治疗青春痘,就应该忌掉辛辣的食物,和比较甜的食物,还有狗肉、羊肉等发物也应该少吃,对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以多吃些,不过要适量。

⑧青春痘的治疗,不能盲目,不要相信所谓的特效药,大部分药物都含有激素,涂抹在皮肤上,会刺激皮肤,使肤色暗沉,更使得青春痘的病情越来越严重。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中国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各自的个性,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中国戏曲在12世纪才形成完整形态,走向成熟,经800多年推陈出新、繁荣发展至今。

运用歌舞形式表现生活是中国戏曲的主要手段,宋代的南戏和元代的杂剧,在不断吸收诗歌、音乐、舞蹈、绘图、说唱、杂技、武术等姊妹艺术的基础上,相互兼容,最终形成了以唱、做、念、打的歌舞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

(根据命题需要整理)

材料二:

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和特征,不同行当的脸谱,情况不一样。脸谱一般分为四种:生、旦、净、丑。

行当

表演人物

说明

男性人物

又划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分支,表演上各有特点

女性人物

又划分为正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等专行

男性角色

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扮演性格、气质、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角色

喜剧角色

因面部化妆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又叫小花脸

(根据命题需要整理)

材料三:

在最近视听文化的生态版图中,《最美中国戏》通过“真人秀”的阐释方式“再现”经典曲艺,疏 通了国粹艺术的大众化传播脉络,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的高度关注。

作为被视为“审美小众化”“观众老龄化”的视听类型,戏曲综艺节目的创作理念与传播路径正 在发生重要转变,即创作理念的着力点从“艺术表现”向“文化传承”变迁,传播路径从“单一视听” 转向“多元融合”,立体勾勒了戏曲艺术的蓬勃景象。

以“对话”为脉动,形塑戏曲传承的“年轻态”话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似乎 常常被限定在“老年人”的生活地界,与年轻人保持了一定距离。而文化艺术的赓续传承只有在年 轻人的广泛参与中方能绽放光彩。如今,戏曲综艺节目不断熔注“对话性”叙事语态,通过年轻人 “介入”戏曲传播过程,使他们与传统文化建构“对话”关系,促进国粹艺术更好地传承。

以“融合”打造戏曲艺术的“年轻化”传播。置身于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当代社会,“融合发 展”已成为一种主流化趋势。 一方面,戏曲内容的跨界融合,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旨趣。如《最美中 国戏》中戏曲形式与真人秀的元素整合、戏曲故事与时代故事的相互串联……这些跨界内容的再 构,与当代年轻人审美趣味相契合。另一方面,传播形式的融合联动,契合年轻人的媒介习惯。

(选自赵红勋《戏曲很老也可以很“年轻”》,有删改)

材料四:

戏曲自古代起就具有社会教化的作用,在如今,通过年轻化,戏曲依旧能够起到引导社会价值 观的作用,也能够提高大众的审美素养。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文 件中,戏曲也被这样定义: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独具特色、风情与内涵的戏曲在当代年轻人中也具有一定的感召力与感染力,催生了戏曲年 轻态。

(选自《戏曲“年轻态”,一直在路上》,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