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综合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考试试卷
实验I | 试剂 | 现象 | |
滴管 | 试管 | ||
2mL | 1mol·L-1 FeSO4溶液(pH=4) | 1mol·L-1 NaNO2溶液(pH=8) | a.滴入1滴FeSO4溶液,溶液变黄色,继续滴加,溶液变为棕色。2小时后,无明显变化 |
1mol·L-1 NaNO3溶液(加NaOH溶液至pH=8) | b.持续滴加FeSO4溶液,无明显变化。 |
资料:[Fe(NO)]2+在溶液中呈棕色。[Fe(NO)]2+ Fe2++NO。
①用溶液(填试剂名称)检出溶液中含有Fe3+。
②甲认为是O2氧化了溶液中的Fe2+。乙认为O2不是主要原因,理由是。
③进行实验Ⅱ,装置如图。证实了Fe2+被NO2-氧化为Fe3+。装置左侧烧杯中的试剂为:,实验过程中右侧电极上产生无色气泡,电极反应式为,左侧烧杯中的现象为:。
①综合实验Ⅰ和实验Ⅱ,提出假设:现象a中溶液变为棕色可能是NO与溶液中的Fe2+或Fe3+发生了反应。进行实验Ⅲ,证实溶液呈棕色只是因为Fe2+与NO发生了反应。实验Ⅲ的操作和现象是。
②加热实验Ⅰ中的棕色溶液,有气体逸出,该气体在接近试管口处变为红棕色,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解释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原因是。
序号 | 操作 | 现象 |
ⅰ | 取1 mol·L-1的NaNO2溶液,加醋酸至pH=3,加入1 mol·L-1FeSO4溶液 | 溶液立即变为棕色 |
ⅱ | 取1 mol·L-1的NaNO3溶液,加醋酸至pH=3,加入1 mol·L-1FeSO4溶液 | 无明显变化 |
ⅲ | 分别取0.5 mL 1 mol·L-1的NaNO3溶液与1 mol·L-1的FeSO4溶液,混合,小心加入0.5 mL浓硫酸 | 液体分为两层,稍后,在两层液体界面上出现棕色环 |
①ⅰ中溶液变为棕色的离子方程式是、Fe2++NO =[Fe(NO)]2+。
②ⅲ中出现棕色的原因是。
实验结论:本实验条件下,溶液中NO2−、NO3−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等有关。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其他性质 |
SO2Cl2 |
-54.1 |
69.1 |
①遇水易水解,产生大量白雾,生成两种强酸 ②易分解:SO2Cl2 SO2↑+Cl2↑ |
H2SO4 | 10.4 | 338 | 强吸水性、稳定不易分解 |
实验室用干燥纯净的氯气和过量的二氧化硫在活性炭的催化作用下合成硫酰氯,反应方程式为:SO2(g)+Cl2(g)=SO2Cl2(1) ∆H<0,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已省略):
实验(20℃) |
现象 |
Ⅰ.过量铜粉、2mL0.5mol·L-1HNO3 |
无色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溶液变为蓝色 |
Ⅱ.过量铁粉、2mL0.5mol·L-1HNO3 |
6mL无色气体(经检测为H2),溶液几乎无色 |
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A | 向NaBr 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 KI 溶液 | 最终溶液变蓝 | 氧化性:Cl2>Br2>I2 |
B |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浓盐酸 | 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 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有SO32-或HSO3- |
C |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后, 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 | 得到蓝色溶液 | 蔗糖水解产物没有还原性 |
D | 向2mL 0.01mol/L的AgNO3溶液中滴加几滴同浓度的NaCl溶液后,滴加 KI 溶液 |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出现黄色沉淀 | 证明Ksp(AgI)<Ksp(AgCl)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