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2018年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适应性练习(二)试题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戏剧知识

    戏剧是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又称剧本,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

    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生命,是戏剧文学最本质的特点,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什么是戏剧冲突呢?戏剧冲突是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的反映,戏剧冲突,包括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自身的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观剧冲突的实质是性格冲突。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戏剧上称为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其中.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等等。

    莫里哀及《吝啬鬼》

    莫里哀,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吝啬鬼》,五幕喜剧,又译《悭吝人》,莫里哀的代表作之与《欧也妮葛朗台》、《死魂灵》、《威尼斯商人》中的主角同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在法语中,“阿巴贡”已成为“吝啬鬼”的同义词。此剧自1668年首演以来,尽管经历了300多年的岁月洗礼,至今仍是世界各地戏剧人争相排演的作品。

    相关评论

    莫里哀作品语言幽默读谐,在嬉笑中揭示其本质,从而达到更深刻的讽刺效果。《吝啬鬼》的语言具独特的魅力,无处不闪烁着幽默讽刺的火花,间接反讽可以说是贯穿着《吝啬鬼》的始终。

《吝啬鬼》(节选)

【法】莫里哀

第三场  第一幕

阿巴贡:瓦赖尔,过来帮我一下。雅克厨师,过来,我最后来分配你的任务。

雅克师傅:敢问老爷,我目前具有双重身份,您是要跟您的马车夫说话,还是厨师说话,

我干两份差事。

阿巴贡:我两个都说。

雅克师傅:那您先跟谁说?

阿巴贡:(捶桌子)先和厨师说。

雅克师傅:那您等会儿啊。(他把车夫制服脱去,剩下一套厨师的衣服)

阿巴贡:雅克厨师,我答应今天晚上请人来吃饭。

雅克师傅:这可是一件稀奇事儿!

阿巴贡:你跟我说说,你能够做点什么吃的吗?

雅克师傅:可以,只要您给我钱。

阿巴贡:噢,真见鬼!你感是要钱!(捶桌子、提拳)他们不会说别的,一天到晚就只知道要钱,钱,钱,啊!他们就会说钱,钱就是他们的防身武器,没完没了的要钱,钱!

瓦赖尔:从来没有听到过如此无知的回答,要花很多的钱才能做出美味佳肴。哦,这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了。你听好了,这连笨蛋都能够做得到。可是,作为一个有本事的人,应该能用最少的钱做出美味佳肴。

雅克师傅:用很少的钱做出美味佳肴?!

瓦赖尔:那当然了。

雅克师傅:我的天哪,说实话,总管先生,如果你要能把这个秘诀教给我的话,你来做厨师,我就太感谢你了。

阿巴贡:你闭嘴!我们该做些什么吃的?

雅克师傅:您的总管先生,他能用很少的钱做出美味佳肴。

阿巴贡:(捶桌)啊啊啊!我是要你来回答我!

雅克师傅:您想要多少人来吃饭?

阿巴贡:嘘!(双手平放)

雅克师傅:(放低声音)您想要多少人来吃饭?

阿巴贡:大概十到八个人,不过有八个人就够了,八个人的饭菜足够十个人吃的了。

雅克师傅:那好吧!四大盆汤,五大盆菜,先上汤,然后再上菜。

阿巴贡:(惊讶)见鬼!这已经足够全城人吃的了!

雅克师傅:还有烤肉?

阿巴贡:(急忙捂住了他的嘴)我的天!你这混账,你想让我倾家荡产吗?

雅克师傅:还有甜食?

阿巴贡:还有?

瓦赖尔:难道你想把大家都撑死吗?难道先生请客,是为了让他们拼命吃东西而杀死他们吗?你去看一看有关使康的劝告吧!你去问一问大夫吧!再也没有比暴饮暴食,对身体更有害的了。

阿巴贡:他说得对!(指瓦赖尔)

瓦赖尔:雅克先生,你和你的同行要记住,摆满菜肴的宴席是会要人命的,、要想对邀请的客人表示友好,就得用最俭朴的饭莱来招待他们.因为古人曾经说过,“吃饭是为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阿巴贡:(音乐,怔住,双手向上聆听福音)这句话说得太好了!过来,我要为这句话拥抱你,这是我一生中听到的最好的一句话了!“活着是为了吃饭,而吃饭不是为了……,不,不是这样的,你是怎么说的?

瓦赖尔:“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阿巴贡:别忘了把这句话写下来,我要用金宇把这句话刻在客厅的壁炉上面。

瓦赖尔:我一定做到。至于你的晚餐就交给我来办吧!我会把一切办得恰如其分的。

阿巴贡:去办吧。

雅克师傳:太好了,我就不用操心了!

阿巴贡:(对雅克)要准备客人不能多吃的东西,比如说那种肥腻的豌豆羊肉,不,还有,再做上一大碗肉酱,肉酱,不,再多放一些栗子,越密越好。

瓦赖尔:就交给我来办吧!

阿巴贡:(拍掌)现在,雅克师傅,你要把我的马车清洗干净。

雅克师傅:等一下,这是对车夫发话,我先换上车夫的衣服,悠说呢?(他又穿上了他的罩科)说吧

阿巴:(生气,捱拳)你必须把我的马车冲洗干净!把马配好,我要去集市!

雅克师傅:您的马?老爷,您指的是那些吗?您过来看看您的马吧,它们根本走不了路了,我不是说它们倒在了干草垛上,因为那些可怜的马,它们根本没吃的,可是您呢,还这么严厉的让它们节食,它们现在已经变成了幻影,或者是幽灵,已经徒有其名了。

阿巴贡:它们没干什么怎么会病得这么厉害?

雅克师傅:就因为没干什么就不给它们吃的了?您看看这些可怜的牲口,最好是干得多吃得也多,您看它们现在饿得这个样子,我的心都碎了。因为我心疼这儿匹马,就好像看见我自己在消瘦,我每天从自己的嘴里省下吃的来喂它们。老爷,对近邻都没有半点同情,心肠太狠了。

阿巴贡:(走向雅克)去一越集市并不是很累的活。

雅克师傅:不,老爷,我没有勇气,没有勇气使喚它们,它们变成这个样子,我不忍心用鞭子去抽它们,您让它们拉车,它们连自己都拉不动。

瓦赖尔:先生,我会请邻居皮卡尔先生来赶马车的。

雅克师傅:好吧,我宁愿马死在别人手里也别死在我的手里。

瓦赖尔:噢,雅克先生也讲大道理了。

雅克师傅:噢,总管先生还真会讲话。

阿巴贡:(握拳,生气)住嘴!

雅克师傅:不!先生!

阿巴贡:(拍掌)住嘴

(有删改)

(1)、【◆戏剧·语言】

①舞台说明:分析剧中划横线的两处舞台说明的表达效果。

②人物语言:分析剧中画“”句瓦赖尔台词的表达效果。

(2)、【◆戏剧·人物】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阿巴贡的吝啬?

②同为著名“吝啬鬼”,文中的阿巴贡与课文《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性格上有区别?

(3)、【◆戏剧·冲突】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请简要概括文中的三组矛盾冲突并探究其作用。

(4)、【◆戏剧·表演】某校要举办“课本剧展演”,901班决定选择这幕剧进行演出,推选你作为本剧的导演,请你按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①剧中划波浪线处需要背景音乐,你会选择什么基调的音乐?并简述理由。

A.优美舒级     B.忧伤凝重     C.活泼欢快     D.激烈昂扬

②扮演“阿巴贡”的同学对剧中划双横线部分表情、动作、台词都演不到位,你会如何指导他?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薄荷蛋

江泽涵

    我把课本垒成一堵墙藏住脸。笔尖流畅,写了满满一页“薄荷蛋”。老尼姑像鬼一样飘到了跟前。我无须抬眼,就能感觉出来。她斜睨了一眼练习簿,冷冷说:“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吃!你当中考是三根手指捏田螺那么便当?”

    同桌忍住了笑,我却噗嗤笑出了声。老尼姑又瞪了我一眼,下巴朝后头的黑板一努。我就捧着课本站到了后面。

    老尼姑是班主任,教数学,上半年教完初二就可以退休的,我也喜庆这一天的到来。谁知她向校方申请要带完这一届。校方求之不得。即使有我这样的学生,她教的班级还是全县数一数二。只是她的相貌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乍看像陀螺,细看没眉毛,稀疏的头发在脑后挽了个髻子,加上她不可一世又一根筋,像极传说中的灭绝师太。

    放学后,老尼姑肯定还会揪我去办公室补习,我只好提前开溜。我蹬着自行车,直飞东霞街:“薄荷蛋!薄荷蛋!我来啦!”我兴奋得怎么被汽车撞飞的都不知道。

    老尼姑最先赶到医院,医生说我只是皮肉擦伤,没其他大碍。她吁出一口气,又叹了一口气,很无奈的样子。她确实无奈,校长都说我是学校三十年来的二十大问题学生之一。她电话通知奶奶,再三说我没大碍,叫她路上小心。

    “你个馋猫,蛋没吃到,苦头吃饱了吧,我这心都跳到嗓子眼了!”老尼姑脸盘很大,脸上零件却小,只要一发怒,就挤一处了。忽又自言自语:“东霞街什么时候多了家卖薄荷蛋的,我怎么不知道?”

    我忘记了疼痛,只想说老尼姑你太可爱了。“笑!你还笑!”老尼姑自己也笑起来了,“还笑得出来就说明真没事!”她停了一下,“你先专心读书,等中考结束,就去吃个够,啊?”我沮丧极了:“没了,都没了,今天是最后一天。不开心,呜呜,不开心……”我哽起嗓子,竟哭了出来。

    老尼姑又无奈地叹了一声,她也懂我。我爸妈一直在南方打工,爷爷在乡下劳作,奶奶陪我在镇上读书,一家人被整得四分五裂。

    我第三天就去上课了。这天放晚学,老尼姑竟破天荒不在,但我也没能走成,科学老师把我叫去了办公室,无非做些学习上的思想工作。等我回到教室时,值日同学都走完了。我的课桌上放着个饭盒,一个黄色的塑料饭盒!还热乎乎的。我揭开盖子,只见青翠的薄荷叶上,睡着两个白嫩的鸡蛋,上面浇了一层浓稠的卤水汁,却也掩不住淡淡的薄荷清香。

    我尝了一口,算不上美味,回味倒挺不错的。这对老尼姑来说,已经很难得了。有一次周末,我被拽去她家补习,她中午留我吃饭,那厨艺我都要替她老伴感到委屈。我完全肯定这是老尼姑给的。但是第二天见到老尼姑,我没道谢,她也没提。

    整个初中,我只在最后一个学期发奋。可惜,根基差,时间紧,不管怎么努力,都为时已晚,只上了职高分数线。专业也都不是我感兴趣的,可书还得读,我看着厨师顺眼,就打了勾。

    往昔不可追,来日犹可鉴!那五年里,我学得一手好厨艺,毕业开了家饭馆,三年来经营得如鱼得水。我以老尼姑的“薄荷蛋”为基础,将鸡蛋换成了鹌鹑蛋,再加上精心配制的酱汁,自创了一道“碧波流珠”,获了厨师大赛的金奖。

    我带着“碧波流珠”去探望老尼姑。她的头发又少了一大片,身板还是笔直的,眼光还是犀利的,一眼就认出了我。她笑了:“你个小鬼头!”她尝了一个蛋,竖起了拇指,笑咧了嘴。她真的好可爱。她至今不知道,“薄荷蛋”其实是一个魔术演员的艺名,即使明知魔术表演使用了障眼法,但还是非常吸引年少的我们。那年之后,我再也没去关注那个魔术演员。

    还没说,老尼姑姓莫名流珠。“莫老师,我要和您拍张照。”我俯下身,脸贴近脸,中间是一盘“碧波流珠”。

阅读《幽径悲剧》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千,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贫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③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绝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绝不能成为伟人。我还有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④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千,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心里数着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十,我估摸已经走到了小桥的桥头上,吊死鬼不会看到了,我才睁开眼走向前去。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

⑤但是,这也不行。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规,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到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现代文阅读

赶年集

厉彦林

①“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唱儿歌,赶年集,迎新年,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②我故乡在沂蒙山区东部,山多岭多,交通不便。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我们公社驻地逢五、逢十是集。一入腊月,地里没活了,年味就渐渐浓起来,丰收的喜悦挂在乡亲们脸上,见了面格外客气、嘘长问短。年底时,崎岖的山路上人群熙来攘往,馒头、油条、猪肉、粉条等大包小包的年货在涌动。小孩子跟在大人的后面,蹦蹦跳跳地赶集、串亲戚。

③春年快到了,不管贫富都要赶年集置办年货。人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花到最后一个年集上。在穷乡僻壤,赶年集,是孩子们迎新年的头等大事,多数孩子兜无分文,就是看热闹。腊月三十最后一个年集,头天夜里又下了一场雪,我和伙伴们还是执意相约赶年集。临行前,母亲给我套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父亲从兜里掏出两张五角的新钱,顺手给了我一张,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这时在一旁微笑着的母亲,狠狠瞪了瞪父亲一眼,父亲心领神会,又把手里那五角钱塞给了我,然后拍拍我的头说:“去吧,看放鞭炮,隔远点哦。”

④跑出村口,只见赶集的人很多。雪后的山路被手推车、自行车和脚印踏成一条黑色弯曲的长丝带,清晰而漫长。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牲畜的叫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只记得公社供销社商店的外街用红漆刷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红字,工整厚重,格外显眼。集市,就在公社居地村西侧宽阔的河滩上。河里结了冰,地上是薄薄的雪,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摆满小树林,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⑤时近中午,年集达到了高潮。河滩上用竹席临时撑起的棚屋,一个挨一个,大勺小勺叮当响,各色小吃应有尽有,香味扑鼻。

⑥赶年集有规矩:女孩买花,男孩恋炮,婆婆买鞋,老头购帽。割肉、买菜、买鞭炮,再购对联和年画。男孩子只关心鞭炮和牛肉锅、烧饼摊。女孩子只关心红绒花、红头绳和花布。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下午快散集的时候,我找到绒花摊。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花蕊、花瓣、花叶活灵活现,粗大的麦草捆上插满密密麻麻的绒花,在风中颤动,疲倦地招引着客户。

⑦“大爷,我买六朵绒花,三根红头绳!”我底气十足地说。

⑧“不还价,两毛!”卖花的大爷顺手帮我插在一截高粱秸上,像是开满绒花的树枝。 

⑨望着远处手拿风车纸花的女孩,心中盘算着如何把绒花分给妹妹和操劳忙碌的母亲。这新年礼物虽小,但很珍贵,饱含温暖的年味和对亲人美好的祝福。等望见老家屋顶的那缕炊烟,才想起没吃午饭、肚子咕咕地叫了。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母亲,从锅里给我端来预留着的热乎乎的饭,用力搓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

⑩年集是一幅凝聚着热闹繁荣与美好憧憬的乡俗年画,又是生活变化、社会进步的缩影。

⑪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我心中依然涌动着对年集的美好记忆和对团聚的渴望。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仿佛回到少年时代,身穿新棉衣,手捧父母的呵护与微笑,跑进新年每一缕阳光里……

(2017年01月14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阅读下面文字

带缺口的馒头

曹德权

①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②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国军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架势。

③怒江不保,昆明危在旦夕,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

④距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来五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里,因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粧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足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四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不惜一兵一卒。

⑤惠通桥不保,两江防线必毁于一旦,后果将不堪设想。

⑥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作为带队长官,他明白迟到一个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⑦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四辆卡车也被迫停了下来。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

⑧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四野里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白馍!顿时,饥民像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

⑨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枪用手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哗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尾,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另一个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恐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大胡子少校浑身颤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国军弟兄;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们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上去:“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馍是送到前边去的,这个馍馍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

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你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

大胡子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所有的饥民们此时都将抓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

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

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捉着一小袋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有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一个缺口的白馍。他们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

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她家七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3天前饿死了!”

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

凄厉的枪声伴了一声嚎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小日本,我们中国人不会死绝!”

三十四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带有缺口且发黑的干馒头,说:____。

【注释】①缅甸国际道道:即中国云南省到缅甸的公路,又称中美合作公路、抗日公路等。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企图借对缅甸的占领,侵夺美国取道缅甸的大批华战略物资,直接切断中国国民政府唯一的海外交通补给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贺年

老舍

①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肯劳动,连过新年都更有滋味,更多乐趣。

②记得当初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家里很穷,所以母亲在一入冬季就必须积极劳动,给人家浆洗大堆大堆的衣服,或代人赶作新大衫等,以便挣到一些钱,作过年之用。姐姐和我也不能闲着。她帮助母亲洗、做;我在一旁打下手儿-递烙铁、添火,送热水与凉水等等。我也兼管喂狗、扫地,和给灶王爷上香。我必须这么做,以便母亲和姐姐多赶出点活计来,增加收入,好在除夕与元旦吃得上饺子!

③就这样,一直等到快到年底,活计都交出去,我们就忙着筹备过年。我们的收入有限,当然不能过个肥年。可是,我们也有非办不可的事:灶王龛上总得贴上新对联,屋子总得大扫除一次,破桌子上已经不齐全的铜活总得擦亮,猪肉与白菜什么的也总得多少买一些。由大户人家看来,我们的这点筹办工作的确简单得可怜。我们自己却非常兴奋。

④我们当然兴奋。首先是我们过年的那一点费用是用我们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来得硬正。每逢我向母亲报告:当铺刘家宰了两口大猪,过年时肯定可丰盛了。母亲总会说:咱们的饺子里菜多肉少,可是最好吃!当时,我不大明白为什么菜多肉少的饺子反倒最好吃。在今天想起来,才体会到母亲的话里确有很高的思想性。是呀,第一我们的饺子不是由开当铺得来的,第二我们的饺子是亲手包的,亲手煮的,怎能不最好吃呢?刘家的饺子必是油多肉满,非常可口,但是我们的饺子会使我们的胃里和心里一齐舒服。

⑤劳动使我们穷人骨头硬,有自信心。回忆起来,在那黑暗的岁月里,我们一家子怎么闯过了一关又一关,终于挣扎过来 , 得到解放,实在不能不感谢共产党,也不能不提到母亲的热爱劳动。她不懂得革命,可是她使儿女们相信:只要手脚不闲着,便不会走到绝路,而且会走得噔噔地响。

⑥我也体会到:劳动会使我们心思细腻。任何工作都不是马马虎虎就能做好的。每件事的筹备我们都做得仔仔细细的,那些母亲平日里教导的,平日里有可能我们没有照做,可却在准备过年的时候,将每一件事都做得格外细致,那个时刻装满了童年乃至少年时光里最美好的记忆,所以,那时候的我也格外认真,是呀,劳动与取巧是结合不到一处的。要不怎么劳动能改变人的气质呢。

⑦说起来有点奇怪,回忆往事,特别是幼年与少年时代的事,也不知怎么就觉得分外甜美。事实上,我在幼年与少年遇到的那些事,多半是既不甜,也不美的。恐怕是因为年少单纯,把当时的事情能够记得特别深刻、清楚,所以到后来每一回想就觉得滋味深长。

⑧不过,咱们开头就说的是劳动最有滋味。是的,假若幼年与少年时代过的是勤苦生活,回忆起来就不能不果然甜美了。小时候养成的好习惯,必然直到如今还继续发生作用,怎能不美呢!到今天,我还天天自己收拾屋子,不肯叫别人插手。这点轻微的劳动本算不了什么大事,值不得夸口。可是,它的作用并不限于使屋里干净,瓶子罐子都有一定的位置。它还给我的写作生活一些好的影响。古语说:业精于勤。据我看,光勤于用脑力而总不用体力,也许不见得能精;两样都用,心身并健,一定更有好处。

⑨欣逢新岁,想起当年,觉得劳动滋味的确甜美,而且享受不尽。今天,有多少干部与多少作家都正在山上或乡下,和农民们在一处过年。这真是可喜的事,令我羡慕。我敢断言:您们和农家的父老兄弟们在一处包饺子过年,一定吃得最香甜,胃里和心里一齐都舒服。这点生活经验,我相信,将永远成为我们记忆中的最甜美的部分,而且热爱劳动的习惯一旦养成,即能终身享受不尽。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