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平时如有什么思考,应该及时地把它写出来,不能只是在口头上与人交谈,如果述而不作 , 时间一长,先前一些有价值的想法就会忘掉了。 B、季羡林先生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佛教,又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角度勾勒了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轨迹,其论述逻辑分明,文字平易近人 C、邵经理催小刘尽快赶到扬州玉器厂进修学习,小刘嘴上应付着,背地里却阳奉阴违 , 仍每天往返于苏州和上海之间。 D、2012年11月7日,美国总统大选的尘埃终于落定,奥巴马成功连任。消息传到他的家乡——肯尼亚西部的乡村小城克盖洛,当地民众载歌载舞,弹冠相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 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诗的内容中也鲜明可感;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