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八校第一次联考试卷

目前,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我们该怎么办?回顾历史,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材料一:……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三:1874—1890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情况

国家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情况

日本

12.1%

英国

1.7%

美国

5.2%

法国

2.1%

德国

3.5%

——数据来源:吴廷谬《日本史》

材料四: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鼓励美国人民:“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五: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交流中,习近平的一个重要“提法”特别引人瞩目:“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三个“第一”释放出强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清晰信号

——新华网2018年3月8日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重要历史事件?列举同时期,我国经济领域使用范围扩大的新工具和推广的新技术?“急耕战之赏”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一措施?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是什么?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当时北方的哪一历史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表格,说明日本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有何特点?并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呈现这一特点的原因?根据所学,判断此时日本的社会性质?
(4)、材料四中,1933年美国人民感到“恐惧”的原因是什么?对此罗斯福政府在工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作用的认识?请根据材料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第一”,为深圳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建议。
举一反三
材料一  柏利(率美国军舰)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 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很多潜在的盟友……

——引自美国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 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 巡访欧英国……大久保归国后即就任内务卿, 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 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察为中心…·推行振兴国有化企业, 扶持民业的政策.

 ——引自(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  (明治维新)改革的动力是西化……日奉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 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与意识形态的选择就困难.……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

——引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四  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 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奉身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 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本, 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这一明确结论, 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击掠夺, 软弱与胆小者将一无所获.

——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以下问题:

在各国历史进程中,革命、战争和改革是社会更替与变革的重要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农奴制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改革使俄国旧有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等级关系出现了松动,贵族地主虽然保持了他们在封建时代的大部分物质利益和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但他们的等级特权开始受到法律的限制……工业资产阶级加快成长,到1870年末,俄国已有工业企业将近28000家。

——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

材料二1858年,他发表了一篇题为《裂开的房子》的演说,他把南北两种经济制度形势并存的局面比喻为“一栋裂开的房子”。他说:“一栋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他的演说生动形象,表达了北方的要求,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要求,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吴于廑《世界史》

材料三 美国黑船压境的傲慢和强势,凸现出幕府的软弱无能,来自外部的压力终于演变为内部改革的动力。最终,武士们以王政复古的名义推翻了幕府,扶持刚刚登基的明治天皇,建立起合法的新政府,14岁的明治天皇成为日本国的最高领袖,年轻的天皇所要领导的是一个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日本。

——《大国崛起》解说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