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一模试卷

改革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000多万农奴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

——摘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二:1868年后,日本“废藩置县”,府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政府引进西方技术,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大力兴办企业;1870年设工部省,聘请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师,引进先进设备和管理方法……;政府解除禁止买卖土地的法令,实行土地私有制。政府效法西方军事制度,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政府提倡文明开化,强调学习西方科技、思想、文化及生活方式,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

(1)、俄国1861年改革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2)、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改革措施

作用

加强了中央集权,保证改革推行

殖产兴业

军事改革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与生活方式,推动国家近代化

(3)、依据材料三,康有为认为中国国弱的原因是什么?解决办法是什么?
(4)、结合所学,说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政策或事件。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请你为我国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