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开展“网红文化”探究活动,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
早在2022年,便有网友在某社交平台发布了自己在重庆鹅岭二厂拍摄的“我在重庆很想你”的路牌照片。路牌简约的配色加上顺口的文艺短句,使其迅速在互联网“一路生花”。随后,各大城市开始争先复制“想你”路牌,原本的钢铁丛林因为一块块别样的路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不少网友表示,路牌上“想你”一词有着别样的亲近感和氛围感。尤其在经过网友们精彩各异的拍照打卡后,“想你”路牌更是从原本的地域性标志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时尚的文化符号。然而,网红路牌的迅速涌现与高度同质化使各大景区“长”得越来越像,连各大城市专属的打卡地也逐渐看不出差异。有人吐槽,让一个景点快速变土的方法就是在那里立一块路牌,上面写“我在××很想你”。网红路牌的一生如此短暂,从火速兴起到快速没落,其背后原因何在?仅仅地名不同而文案雷同的网红路牌真的能够代表一座城市吗?当丰富的城市文化被简化成冰冷的蓝底白字符号,城市的温度又在何方?
网红路牌缘何兴起?
随着自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红打卡地”成为近年来的网络热词。景点前要加上“网红”二字,景区随处可见“拍照点位”的指引,旅游讲究“出片率”,发动态要加上地点定位——网红之风席卷各大自媒体平台,又因平台的传播变得更加火爆,陷入循环之中。网红路牌也是如此,简洁而具有情感的文案更易吸引游客,激起人们拍照打卡的分享欲。
网红路牌与网红打卡地能够让如此多的游客趋之若鹜,绝不仅仅是因为营销方的宣传做得好,还源于游客的跟风心理。
网红路牌因何没落?
当网红路牌充斥“朋友圈”,就只剩下被复制的庸俗。从网红路牌到土味路牌,速朽是所有网红的宿命。这种同质化现象是文化工业的产物。如今的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沦为一种商品,丧失当地特色。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今日,城市景点的打造更倾向于“促进经济与旅游业发展”“满足人们娱乐、休闲、生活需要”等与商业有关的目的,注重提升其商业价值,因此城市逐渐丧失独特性而趋于相同。
城市旅游景点在打造过程中呈现的媚俗与大众化的特点体现了历史深度的丧失。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景点所体现的文化不再是悠久深厚的城市历史文化,而变成了后工业文明中的大众文化,即由工业塑造和支撑起来的消费文化。消费文化的市场化运作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地方文化的根植性,最终导致了文化的媚俗化与大众化。模板化的网红路牌与网红景点表现的所谓文化只是脱离社会与历史情境的符号,没有多大的意义。
(《旅游学刊》2022年第6期,有删减)
材料二:
“糯叽叽”的手工芋饺、回味无穷的猪头肉春饼、皮薄如蝉翼的汤包……2023年暑假,不少学生乘着动车前往绍兴新昌,专程品尝“包邮区碳水王国”的美食。
位于新昌老城核心区的南街,不仅有很多新昌特色美食,还有从清末民初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特色建筑,成为游客来新昌的必到之处。
2023年春节期间,“活”过来的新昌南街正式亮相,两边的老楼既保留古韵又焕发新的活力。新昌县加强多部门联动,重点打造了南街美食示范街区,开展名店招引、小吃评选、游客推介等特色活动,韵味十足的南街很快就“火”了。
(《绍兴日报》2023年09月08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