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苏省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州师中庵记

宋·苏辙

    师中,姓任氏,伋,世家眉山,吾君子之友人也,故余知其为人。尝通守齐安,去而其人思之不忘。师中平生好读书,通达大义而不治章句,性任侠。故其为吏通而不流,猛而不暴。所至,吏民畏而安之,不能欺也。

    始为新息令,知其民之爱之,买田而居。新息之人亦曰:“此吾故君也。”相与事之不替。及来齐安,常游于定惠院。既去,郡人名其亭曰“任公”。其后余兄子瞻以谴迁齐安,人知其与师中也,复于任公亭之西为师中庵。曰:“师中必来访子,将于是。”明年三月,师中于遂州,郡人闻之,相与哭于定惠者凡百余人,饭僧于亭,而祭师中于庵。

    盖师中之去,于是十余年矣。夫吏之于民,有取而无予,有罚而无恩,去而民忘之,不知所怨,盖已为善吏矣。而师中独能使民思之于十年之后,哭之皆失声,此岂然者哉?朱仲卿为桐乡啬夫,有德于其民,死而告其子:“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既而桐乡祠之不绝。今师中生而家于新息,没而齐安之人为亭与庵以待之。使死而有知,师中其将往来于新息、齐安之间乎?余不得而知也。

    元丰四年十二月日,眉山苏辙记。

(1)、下列对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                 馆:住宿 B、人知其与师中也         善:善良 C、师中于遂州             没:同“殁”,去世 D、此岂徒然者哉             徒然:无缘无故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如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中说“子厚讳宗元”,本文中“师中,姓任氏,讳伋”也是此用法。 B、“先”,是指称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也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如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先妣”“先大母”。 C、“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如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D、“子瞻”,是苏轼的字。“字”,也称“表字”,是一个人的名字的注解、补充和延伸,一般出生时由长辈所取;而“名”一般是男子举行加冠时所取。“名”一般是人自我指称的代号,而“字”则是平辈之间交往的互称,表示尊重。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来齐安,常游于定惠院。既去,郡人名其亭曰“任公”。

②使死而有知,师中其将往来于新息、齐安之间乎?

(4)、师中可谓“善吏”,文章如何表现他为政的“仁爱惠民”?请简要概述。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无为。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上有所长,事乃不方。矜而好能,下之所欺;辩惠好生,下因其材。上下易用,国故不治。

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徙。故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不见其采,下故素正。因而任之,使自事之;因而予之,彼将自举之;正与处之,使皆自定之。上以名举之,不知其名,复修其形。

(节选自《韩非子·扬权第八》)

材料二:

秦拔魏邢丘。范雎日益亲,用事,因承间说王曰:“臣居山东时,闻齐之有孟尝君,不闻有王;闻秦有太后、穰侯,不闻有王。夫擅国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谓王。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等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为此四贵者下,乃所谓无王也。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制于诸侯,剖符于天下,征敌伐国,莫敢不听;战胜攻取则利归于陶,战败则结怨于百姓而祸归于社稷。臣又闻之,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淖齿管齐,射王股,擢王筋,悬之于庙梁,宿昔而死。李兑管赵,囚主父于沙丘,百日而饿死。今臣观四贵之用事,此亦淖齿、李兑之类也。夫三代之所以亡国者,君专授政于臣,纵酒弋猎。其所授者妒贤疾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不为主计而主不觉悟 , 故失其国,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见王独立于朝,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王以为然。于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以范雎为丞相,封为应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五》)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刘超,字世瑜,琅琊临沂人,汉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章七世孙封临沂县慈乡侯,子孙因家焉。父和,为琅琊国上军将军。超少有志向,为县小吏,稍迁琅琊国记室掾。以忠谨清慎为元帝所拔,恒亲侍左右,遂从渡江,转安东府舍人,专掌文檄。相府建,又为舍人。于时天下扰乱,伐叛讨贰,超自以职在近密,而书迹与帝手笔相类,乃绝不与人交书。

②中兴建,为中书舍人,拜骑都尉、奉朝请。时台阁初建,庶绩未康,超职典文翰,而畏慎静密,弥见亲待。加以处身清苦,衣不重帛,家无儋石之储。每帝所赐,皆固辞曰:“凡陋小臣,横窃赏赐,无德而禄,殃咎足惧。”帝嘉之,不夺其志。寻出补句容令,推诚于物,为百姓所怀。咸和初,遭母忧去官,衰服不离身。朝夕号泣,朔望辄步至墓所,哀感路人。

③及苏峻谋逆,超代赵胤为左卫将军。时京邑大乱,朝士多遣家人入东避难。义兴故吏欲迎超家,而超不听,尽以妻孥入处宫内。及王师败绩,王导以超为右卫将军,亲侍成帝。帝时年八岁,虽幽厄之中,超犹启授《孝经》《论语》。温峤等至峻猜忌朝士而超为帝所亲遇疑之尤甚。后王导出奔,超与怀德令匡术、建康令管旆等密谋,将欲奉帝而出。未及期,事泄,峻使任让将兵入收超及钟雅。帝抱持悲泣曰:“还我侍中、右卫!”任让不奉诏,因害之。及峻平,任让与陶侃有旧,侃欲特不诛之,乃请于帝。帝曰:“让是杀我侍中、右卫者,不可宥。”由是遂诛让。及超将改葬,帝痛念之不已,诏迁高显近地葬之,使出入得瞻望其墓。追赠卫尉,谥曰忠。超天性谦慎,历事三帝,恒在机密,并蒙亲遇,而不敢因宠骄谄,故士人皆安而敬之。

——节选自《晋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