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8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模拟考试卷(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初丞相府史。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 , 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

    论曰:卓茂断断小宰,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

(节选自《后汉书·卓茂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B、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C、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D、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是中国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B、侍郎,官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C、光武,“光武皇帝”刘秀的谥号。谥号是给予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表闾,意思是旌表闾里,以显彰功德。出自《史记·殷本纪》“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卓茂性格宽厚谦恭。有人把卓茂的马认作是自己丢失的,卓茂明知是对方认错了,也不解释,就把马给了那人。 B、卓茂爱民如子。担任密县县令时,卓茂对百姓忧心苦思教诲不倦,任用贤良推行教化,从不对百姓恶言相加。 C、卓茂尊重礼仪政绩显著。卓茂认为律令制定的是大的准则,礼仪则要顺乎人情,治理密县几年后,县中道不拾遗。 D、卓茂深受吏民的爱戴。卓茂虽然袒护了受贿的亭长,但仍然受到吏民爱戴,离开密县时,百姓都流泪为他送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

②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剧,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株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 , 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畴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

    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王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

(二)

    父福畴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话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

(三)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选自《唐摭言》卷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樊哙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丛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且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骏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邮滕灌列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人也。少孤,依族父伯仁。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璋遣使迎仁,仁将祎游学入蜀。会先主定蜀,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名。时许靖丧子,允与祎欲共会其葬所。允白父和请车,和遣开后鹿车给之,允有难载之色,祎便从前请先上。及至葬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祎晏然自若。持车人还,和问之,知其如此,乃谓允曰:“吾常疑汝与文伟优劣未别也,而今而后,吾意了矣。”

    先主立太子,祎与允俱为舍人 , 迁庶子。后主践位 , 为黄门侍郎。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诸葛恪、羊衜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祎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还,迁为郎中,亮北驻汉中,请祎为参军。建兴八年,转为中护军,后又为司马。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亮卒,祎为后军师。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琬自汉中还涪,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

    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别,求共围棋。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敏曰:“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祎至,贼遂退,封成乡侯。琬固让州职,祎复领益州刺史。祎当国功名,略与琬比。十一年,出驻汉中。自琬及祎,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祎欢饮沉醉,为循手刃所害,谥曰敬候。

(选自《三国志•蜀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宦官)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貴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仿中黄人,杀其骑且尽。中责人走广。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忍,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按,令士皆纵马卧。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刎。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