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轻放

安宁

    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感叹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我笑,“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

    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几日后,翻起账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当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账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账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我依然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1)、阅读文章,理清文脉,在下列横线处补充完整相关的情节。

①父亲为公共走廊换灯泡;②;③父亲主动与陌生人点头微笑;④

(2)、文章第⑤小节写路人的表现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语段中两次出现“光明使者”,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4)、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父亲却劝“我”不必催促,你认同父亲的这种做法吗?说说你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满架蔷薇一院香》 ,回答相关问题。
                                                                                           满架蔷薇一院香
                                                                                                  丁立梅
       ①迷恋蔷薇,是从迷恋它的名字开始的。
       ②乡野里多花,从春到秋,烂漫地开。很多是没有名的,乡人们统称它们为野花。蔷薇却不同,它有很好听的名字,祖母叫它野蔷薇。野蔷薇呀,祖母瞟一眼花,语调轻轻柔柔。臂弯处挎着的篮子里,有青草绿意荡漾。
       ③野蔷薇一丛一丛,长在沟渠旁。花细白,极香,香里,又溢着甜。是蜂蜜的味道。茎却多刺,是不可侵犯的尖锐。人从它旁边过,极易被它的刺划伤肌肤。我却顾不得这些,常忍了被刺伤的痛,攀了花枝带回家,放到喝水的杯里养着。
       ④一屋的香铺开来,款款地。人在屋子里走,一呼一吸间,都缠绕了花香。年少的时光,就这样被浸得香香的。成年后,我偶在一行文字里,看到这样一句:“吸进的是鲜花,吐出的是芬芳。”心念一转,原来,一呼一吸是这么的好,活着是这么的好,我不由得想起遥远的野蔷薇,想念它们长在沟渠旁的模样。
       ⑤后来我读《红楼梦》,最不能忘一个片段,是一个叫龄官的丫头,于五月的蔷薇花架下,一遍一遍用金簪在地上划“蔷”字。在那里,爱情是一簇蔷薇花开,却藏了刺。但有谁会介意那些刺呢?血痕里,有向往的天长地久。想来世间的爱情,大抵都要如此披荆斩棘,甜蜜的花,是诱惑人心的猸。为了它,可以没有日月轮转,可以没有天地万物。就像那个龄官,雨淋透了纱衣也不自知。
       ⑥对龄官,我始终怀了怜惜。女孩过分的痴,一般难成善果。这是尘世的无情。然又有它的好,它是枝头一朵蔷薇,在风里兀自妖娆。滚滚红尘里,能有这般爱的执著,是幸运,它让人的心,在静夜里,会暖一下,再暖一下。
       ⑦唐人高骈有首写蔷薇的诗,我极喜欢。“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天热起来了,风吹帘动,一切昏昏欲睡,却有满架的蔷薇,独自欢笑。眉眼里,流转着无限风情。哪里经得起风吹啊?轻轻一流转,散开,是香。再轻轻一流转,散开,还是香。一院的香。
       ⑧我居住的小城,蔷薇花多。是午后时分,路上行人稀少,且都是懒懒的。蔷薇从一堵墙内探出身子来,柔软的枝条上,缀满一朵一朵细小的花,花粉红,细皮嫩肉的样子。此时此刻,花开着,太阳好着,人安康着,心里有安然的满足。
       ⑨美丽的女友,远在黑龙江,她喜欢画画,她画的画极漂亮。她在画里画蔷薇,却说,可惜,只见过照片上的蔷薇。
       ⑩忍不住笑。竟有这样的喜欢,不曾谋面却念念于心。我对她说,等我有空了,我会掐一朵蔷薇给你寄过去。

阅读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

父母的肉包 我的香蕉

张珠容

    ①肉包和香蕉的味道,曾经充斥在我童年中的某一段时光。

    ②12岁那年,我生了一场大病,父母带着我四处求医。在省城的一家大医院,病情终于得到确诊,医生建议给我做手术。慌忙为我办理了住院手续后,母亲就离开了。这几个月的奔波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花去大半,母亲必须回去为我筹集动手术的钱。

    ③病房里尽是惨白的颜色,我的心情愈加沉重。大部分时间里,我喜欢静静地坐在病床上,望着窗外发呆。或许是怕惹我心烦,守在我身边的父亲也总是小心翼翼地陪我一起沉默。

    ④只有每天清晨,才是父亲最活跃的时候。他总是早早起床,冲出门去,买回4个肉包,当做一天的饭菜。肉包是小贩们提来叫卖的,数量有限,很多人抢买。我好奇父亲为什么总要去买肉包,父亲抱怨说医院的饭菜味道太怪,他吃不习惯。我的看法倒与他不同。医院的饭菜里有我从没吃过的豆芽菜,还有一些叫不上名的肉制品,香甜可口。所以,每到饭点,我吃饭配菜,父亲吃肉包,配一碗清汤。肉包的味道很浓,经常惹来病房里其他人的小声抱怨,但父亲还是雷打不动地买,雷打不动地吃。

    ⑤过了几天,母亲筹集的钱寄来了。当我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父亲只是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什么话也没说。但我能感受得到,父亲是想鼓励我坚强、别害怕。年幼的我对手术难免恐惧,但我努力对父亲挤出微笑,直到他的身影渐渐离我而去。

    ⑥当我醒来的时候,已经回到病房。父亲趴在我的病床旁睡着了。我刚试着动了下身子,父亲就一个激灵坐起来,怜爱地摸摸我的头,问我想吃点什么。

⑦我很想对他说,我想吃李子、桃子或苹果。李子和桃子是我们县城最常见的水果,我怀念那种味道。而苹果是我很少能吃得到的,一直对我充满诱惑力。但话到嘴边立刻就被我改了——“我想吃香蕉。”我轻轻地对父亲说。我观察过,医院门口的水果摊上,李子、桃子和苹果的标价都在每斤3元以上,唯一便宜的就是香蕉,每斤1.5元。

    ⑧父亲很乐呵地跑了出去,不一会儿就提了一串香蕉进来。虽然我并不爱吃香蕉,但为了帮父亲省点儿钱,此后的20天里,只要父亲问我想吃什么,我都会回答“香蕉”。

    ⑨出院回家后,有一天,母亲要出门买东西,问我们想吃点什么。没想到,我和父亲同时指着对方喊到:“只要不给她(他)买香蕉(肉包)就行!”母亲一头雾水,而我和父亲只是相视一笑。是的,只是笑,不必要说什么。原来,我和父亲都早已猜透了对方的秘密——我岂会不知道,父亲啃肉包是为了让我能吃医院里的好饭菜;父亲也早就明白,我要香蕉是故意为他省钱。

    ⑩肉包和香蕉,承载着我们这对清贫父女心有灵犀的默契。很多时候,最深沉的爱,往往无需言明,埋于彼此的心底,默默享受,便已足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炒米和焦屑

汪曾祺

    ①小时候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妙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作“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②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妙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牛,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妙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③装炒米的坛于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做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瓢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④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著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著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来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⑤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晚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晚,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哪里叫作“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⑥我们那里还有一件可以急就的食品,叫作“焦屑”。糊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缺练,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也像炒米一样,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此炒面爽口。

    ⑦我们都里的人家预备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在不能正常煮饭时,可以用来充饥、这很有点像古代行军用的“糒”。有一年,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信念,大家都以为红十字会是哪一方的军队都不能打进去的,进了红十字会就安全了,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练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往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请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⑧第二天,没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

    ⑨炒米和焦屑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动乱是有关系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爱如山

黄晓波

    父亲去世十多年了,我的脑海中常常会浮现父亲的音容笑貌,总感觉父亲并没有离开我们。

    父亲是穷苦人家出身,在参加革命工作前,父亲家里一直过着十分艰难的日子。在父亲很小的时候,我爷爷就被侵占家乡的日本兵杀害。所以,我自小就对日本帝国主义特别痛恨。我奶奶含辛茹苦地好不容易把我父亲四兄弟姐妹拉扯大。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听姑姑说,父亲从小就很懂事,很勤快,也很要强,十来岁就帮着奶奶干力所能及的力气活,还要帮着带弟弟。奶奶省吃俭用送父亲读了几年书。两个姑姑没有上过一天学,一是供不起,二是奶奶认为家里的男孩应有一个能识文断字的,以后不受人欺负。父亲很珍惜学习的机会,也很体贴奶奶。父亲到县城义学读书这几年,发愤用功读书,每天省下一顿饭,早餐、中餐常常是并在一起吃,吃的是用自己家的竹筒带来的冷饭,几乎餐餐都就着一点咸菜吃,甚至有时连咸菜都没有。每天早上天还未亮,父亲就很早起床,把厨房的水缸挑满水。每天放学回家,父亲顺道还要砍一些柴草回来烧。父亲是班上为数不多的、破旧的书包里不仅放着课本而且还放着一把柴刀和捆柴绳的学生。

    我出生的年代正好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父亲在我们几兄弟小的时候常对我们说:“年轻人不要怕吃苦,不要怕累。吃苦是福,勤俭是福,现在的日子比我小时候好多了。”当时的我听了似懂非懂,心里甚至还有些抵触,①________?直到长大了,才渐渐体会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要从小磨砺好的品质和习惯,长大才能更好地报效党和国家。

    在旁人的眼中,父亲是不苟言笑的人,也有人说父亲有时过于严肃,我小时的印象中也是如此。父亲中等个子,浓眉大眼、高鼻梁、目光深邃。小时候,我们几兄弟都比较惧怕父亲。父亲由于工作忙,除了回家休息和用餐,平时在家时间很少。父亲虽然很关注我们几兄弟的学习和表现,但当我们的面讲得并不多,表扬的话讲得更少。有时我们某件事做得不够好,父亲至多问一句,甚至只需用眼睛盯我们一下,我们就知道赶紧把事情做好,做好赶紧开溜,无须父亲多说。只有每个学期结束时,学校发的成绩报告单和评语,父亲必看,需要家长签字的,几乎都是父亲签字。偶尔我们也有某门功课考得不太理想,想叫母亲签字,但母亲总是婉转地说一定要给父亲看的。

    那时小学、中学里,每个班级、每个学年都要评比几名三好学生,成绩报告单上会注明,同时还发奖状。如果成绩单里夹着奖状,父亲的嘴角会露出笑容,但很快又像平常一样,似乎这是应该的。每当这时往往是我最紧张的时候,巴不得父亲简单问几句就过去了。虽然父亲平时挺忙的,但每年这个时候,不知父亲怎么有那么多的时间,问得很细、谈得很细。特别是成绩报告单上列出的缺点,要我们说出原因,然后帮我们分析,②________________。

    回想当年,总觉得父亲对我们几兄弟过于严厉。现在,我们自己也早已为人父母。每每看到孩子的成长,每每回味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一路走过,心里总会有许多感慨,总会想到父亲,想到父亲当年那不易察觉的深沉的父爱,体会到什么是父爱如山!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