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组合编号 | I | II | III | IV | V | VI | |
交配组合 | 黄翅♀×白翅品种甲♂ | 黄翅♂×白翅品种甲♀ | 第I组F1自交 | 第I组F1×白翅品种甲 | 黄翅×白翅品种乙 | 第V组F1自交 | |
子代家蚕总数(只) | 黄翅 | 597 | 664 | 1364 | 346 | 0 | 176 |
白翅 | 0 | 0 | 4 63 | 359 | 956 | 792 |
(1)前四组的子代家蚕中黄翅和白翅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blank#}1{#/blank#} 染色体上,遗传符合{#blank#}2{#/blank#} 定律.
(2)V、VI组结果说明的翅色显隐关系似乎与前四组矛盾,但进一步研究发现白翅品种乙中另有一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此有关,该基因可能会对黄翅基因的表达起抑制作用,导致V组子代全为白翅,VI组子代黄翅与白翅的比值接近于3:13.若该解释合理,第VI组子代中白翅家蚕应该有{#blank#}3{#/blank#} 种基因型.
(3)研究发现,家蚕体色为黄色与类胡萝卜素有关,但家蚕自身不能合成该类色素,只能从食物中摄取自身所需的色素分子,由此推断家蚕体内一定存在能与其吸收的色素分子结合的{#blank#}4{#/blank#} ,协助色素分子向细胞内转运.为证实此推断,科学家可采用一定的技术抑制基因{#blank#}5{#/blank#} 表达出该物质,然后观察家蚕体色变化,若{#blank#}6{#/blank#} ,则支持该推断.家蚕体色这一性状是{#blank#}7{#/blank#} 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实验组 | 亲本表现型 |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红果 | 黄果 | ||
1 | 红果×黄果 | 492 | 504 |
2 | 红果×黄果 | 997 | 0 |
3 | 红果×红果 | 1511 | 508 |
表一
BB | Bb | bb | |
正常饲喂 | 褐色 | 褐色 | 黄色 |
加入银盐饲喂 | 黄色 | 黄色 | 黄色 |
表二
组别 | 亲本(P) | 饲喂条件 | 子代表现型及数量 | |
雌性 | 雄性 | |||
Ⅰ | 甲:黄色 | 乙:黄色 | 加入银盐饲喂 | 金黄 |
Ⅱ | 丙:褐色 | 丁:黄色 | 正常饲喂 | 褐色78 黄色75 |
Ⅲ | 戊:黄色 | 己:褐色 | 正常饲喂 | 褐色113 黄色36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