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一次(开学)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国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十三五”时期出生人口有所增多,“十四五”以后受育龄妇女数量减少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死亡率上升的影响,人口增长势能减弱。总人口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此后持续下降。

(摘编自《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

材料二:

2012-2016年全国人口总数及增速

注: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当全年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全年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时,则为负值。

(资料来源于《2016年中国人口总数统计及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析》)

材料三: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背后的原因是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结合。在一个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的社会里,人口年龄结构呈现正金字塔形,老龄人口占比较小。在一个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社会里,人口年龄结构则趋向倒金字塔形,老龄人口占比较大。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出生率在多数年份都处于比较高的水平。随后,出生率开始快速下降,20世纪80年代后进一步下滑,到2000年之后一直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死亡率比出生率下降得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就下降到千分之七左右。最近十年死亡率略有上升,主要原因是老年人比重越来越大,而老年人是死亡率较高的群体,因此会带动整体死亡率上升。

(摘编自王非、赵忠《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后果及应对措施》)

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的开展,根本上受益于自身有利的人口结构,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与人口红利窗口正好重叠,而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减速与人口红利窗口的关闭密切相关。1985-2007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为1.58%,2008—2015年下降到0.61%,根据年龄移算,2016-2020年将进一步下降到-0.4%。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富裕人群闲暇追求倾向的增强,以及低龄劳动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或劳动参与率也呈现越来越显著的下降趋势。例如,1985-2007年中国劳动参与率增长幅度为—0.07%,2008—2015年为—0.24%,未来5年估计为—0.50%。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参与率增长速度的下降,直接导致了劳动力供给发生变化。中国劳动力投入增长率由1985-2007年的1.5%,下降到2008-2015年的0.36%,2016-2020年估计为—0.9%。

(摘编自张雯鑫《2016年中国劳动力投入增长率将为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我国“十三五”期间出生人口增多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密切相关,这种增长趋势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 B、由材料二可知,2012—2016这五年间,每年的出生人数均超出了当年的死亡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在5‰左右。 C、根据材料二可知,2012-2016这五年间,年度总人口数的增幅与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增幅是完全相同的。 D、中国人口的出生率的下降和死亡率的下降同时出现,而最近十年死亡率的上升,与老年人比重大有关。 E、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口结构合理,由此带来中国工业规模增大,经济高速增长,这种态势直持续了30多年。
(3)、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截至2017年末,国内“GDP万亿俱乐部”成员已扩大至14座城市。此外,还有5座城市被列为“观察者”名单,这意味着这些城市的GDP有望在两年内突破万亿元。

    从“GDP万亿俱乐部”及准万亿城市所属的省份看,19座城市中,广东省有三城上榜,即GDP破两万亿的广州、深圳,以及准万亿城市佛山。浙江省有杭州、宁波入围。江苏省进入榜单的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在东北地区,辽宁省的大连、沈阳有望在两年内实现GDP万亿突破。

    从所属区域看,GDP万亿以上及准万亿城市,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尤其是以珠三角和长三角为主,西部地区仅成都和重庆两地上榜。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这一现象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相关,从沿海地区到内陆地区,城市发展水平呈梯度状态。

    在中东部地区,GDP突破万亿的城市,不再局限于一线城市,无锡、青岛、长沙等二线城市,其经济总量也在近两年先后突破万亿元。这不仅表明了这些城市有着超强的经济活力,也说明中东部地区的经济,正在由“一城独大”局面,逐步到“多点多极”整体强大的方向发展。西部地区成都和重庆GDP突破万亿的时间较早,这表明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的18年内,成都和重庆两地已经率先“富裕起来”,但西部地区的整体经济活跃度仍有待加强。

(摘编自《GDP万亿城市竞争力报告:9座城市新星崛起》)

材料二:

    回顾过去5年,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发展转型阵痛和城市治理难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中,长沙各项事业再攀新高。地区生产总值由5000亿元跨越至9000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上升至第六位;形成了新材料、工程机械、食品、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六大千亿产业集群;深化改革440多项,行政审批提速50%;1753万平方米违建消失殆尽,2042公顷“绿色”拔地而起;成为全省首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标市。

    易炼红说,未来长沙将立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着力打造“三个中心”。即:国家智能制造中心,抢抓“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的机遇,推动长沙制造业率先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升级;国家创新创意中心,推进文化跨界融合,让长沙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创新、运营、交易、体验中心;国家交通物流中心,推动交通物流一体化、集装化、网络化、社会化、智能化发展。到2021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0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

(摘编自《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材料三:

苏州距离上海只有84公里,高铁车程只有半个小时。与一线城市上海在地理上的接近,让苏州享受到了很多的“外溢作用”。但与此同时,却也让苏州很难摆脱“大上海”的阴影。事实上,很多企业都选择将总部设在上海,而把厂房设在苏州。这样,这些企业虽然在苏州产生了大量的产值,但它们至多只能算是企业“身体”运作的后果,而企业的“大脑”依然在上海。体现在产业结构上也是如此。杭州和南京的第三产业比重都超过50%,苏州为47.2%,过于依賴第二产业。其知名的新加坡工业园区承载的也是第二产业。

    尽管由于周边的上海、无锡等地都有了机场,因此机场的缺失并不会对苏州的对外交通构成太多的实际障碍。但是,缺席航班目的地列表却着实让苏州坐失了对外宣传的机会。在品牌营销的时代,宣传需要的是无孔不入,苏州在全国交通版图上的劣势,也让其丧失了很多宣传机会。这种安排之下,即使苏州能有更高的GDP,其在经济上的话语权也很难提升。

(摘编自《GDP达1.7万亿,苏州为何有一线城市实力却无一线城市影响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非关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非洲各国之间的对外合作关系。中国和非洲有着浓厚的传统友谊和良好的合作关系,经受住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

    2015年12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开启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的致辞,中方愿在未来3年内同非方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

    2018年7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开启“非洲之行”,出访塞内加尔、卢旺达、南非、毛里求斯四个非洲国家。

    中国帮助非洲建设了一批公路、铁路、机场、港口……2017年5月31日通车的蒙内铁路是落实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的重要成果,也是中非“三网一化”和产能合作的标志性工程。肯尼亚总统乌胡鲁·肯雅塔在视察蒙内铁路建设时说:“蒙内铁路将带领肯尼亚开启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转型。”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过去20多年间,中非经贸额不断飙升,1990年只有9亿多美元,2000年达到100亿美元,2010年超过100亿美元,2017年高达1700亿美元。专家认为,未来5到10年间,中非之间的贸易额会有两位数的增长。这不光是量的增长,还意味着越来越高的“含金量”。在非洲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谋求更高层次发展之际,中国将毫无保留地同非洲分享技术、经验与市场,以开放台作促互利共赢。这是中非合作最美的前景。

    中国在南苏丹、马里等地有约2500名维和驻军,占中国全球维和人员80%以上。2015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会议期间宣布,中国五年内将提供1亿美元支持非盟常备军建设,并建设8000人的联合国维和待命部队。

    事实证明,在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之后,非洲的发展呈现出了更大的活力。无论是非洲“2063年愿景”,还是非洲国家具体制定的相应发展战略,都与“一带一路”倡议不谋而合。在双方共同意愿之下,“中国梦”与“非洲梦”不断共鸣,中非发展机遇渐紧密融合。

(摘编自《经济论坛》)

材料三:

    报北京8月22日电(记者杜尚泽、白阳)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于9月3日至4日举行。这是中非友好大家庭的又一次大团圆,也是中国今年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众多非洲国家领导人和非盟委员会主席将率国与会,联合国秘书长作为特邀嘉实、27个国际和非洲地区观察员也出席了峰会有关活动。

    9月3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出席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六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下午,论坛北京峰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式。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主旨讲话,全面阐述中国加强对非关系的新理念新主张,宣布中国对非务实合作的新行动新举措。会议通过《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一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

    在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主旨讲话,提出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并提出下一阶段中非务实合作的“八大行动”。

    《苏丹视野报》经济版负责人阿布达拉说,北京峰会吸引了全球商界和媒体注意。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双方合作可以创造全球经济发展新的繁荣阶段,有助于解决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平等问题。

    布隆迪《新生报》姆伯尼汉库耶说,中非合作给非洲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八大行动”囊括了设施联通、能力建设、健康卫生多个方面,完全符合非洲人民对中非合作各方面的期待。通过“八大行动”,未来非洲会有更多大型项目和计划得到落实。

    中非媒体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加强交流:加强务实合作,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传“正能量”;疑聚媒体力量,为增强中非国际传播力发出“好声音”;鼓励青年交流,为讲好中非友好故事注入“新动力”。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是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服务的必备条件,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更好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现实选择,正逐步成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互联互通、用户统一、共治共享、协同服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全国一体系、资源体系通、一人一空间、应用促教学”的目标。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摘编自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材料二:

   

   

     (摘编自《艾媒报告2018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白皮书》)

    材料三:

    在线教育行业不仅是极具潜力的领域,也是一个年轻、尚未成熟的行业。在线教育企业在教育实践中的参与,已经切实显示出其作为教育系统组织形态改变者的潜力。如果将实体学校作为传统和主流的教育业态,那么在线教育公司在“怎么提供服务”方面与实体学校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也在促使实体学校自身发生改变。实体学校往往有固定的校址、提供综合性的标准化的课程体系,接受政府规制下的生源分配,按照班级、年级组织学生。而在线教育企业往往针对特定的教育项目,对于教育过程进行更加精细的拆解和专业化分工。由于这些企业按照资源、教、学、练、测、评、管理、招生等各个环节进行业务布局,传统的教育已经被解构,在这个过程中也已经形成了教育产业链。

    虽然在线教育类企业已在直接面向学生和家长的领域取得了广泛认可和初步的商业成功,但在与政府、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的合作中步履维艰。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若要成功与在线教育企业合作,需要具备一些基础性的条件。为了实现对教育信息化产品“从买到用”的转化,学校应该在教学、管理、资源配置、教师发展和激励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在宏观层面上,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体制内教育创新未考虑用户需求,缺乏系统性的部署。另外,教育产品服务的使用者和购买者相分离,导致购买的产品无法满足需求。教育信息化产品的购买者往往是政府教育信息中心,而使用者是学校和教师。这种购买者与使用者的分离导致进入学校的产品往往不是学校和教师希望购买的产品。此外,教育系统不同学校的需求差异大,很难通过同一款产品或者服务得到满足。这种差异化的需求最好通过分散决策的方式来解决,而不是政府的统一采购。

(摘编自《报告精读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新业态发展报告(2017)——基础教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社科院和文献社共同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指出,对于中国的人口而言,21世纪上半叶发生的重大的人口事件之一是人口老龄化。

    联合国将“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超过7%”定义为“老龄化社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

    造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寿命大大延长。

    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第一,老龄人口的增长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将加重现有劳动人口的负担。据统计预测,1990年中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3.74个老年人,2025年将抚养29.46人2050年将抚养48.49人.第二,伴随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必将对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第三,人口老龄化使养老经费大幅增加,给政府带来比较沉重的财政负担。第四,人口老龄化客观上要求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以满足老年人口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特殊的需要。第五,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再加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子女需外出打拼,陪伴父母的时间变少,使得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渐弱化。需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社会为补充”的养老模式,以补充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

    (摘编自《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2008-2017年中国新生人口数量及人口出生率

   

   

    (注)人口出生率指某地在一个时期之内(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它反映出人口的出生水平,一般用千分数来表示。

    2010-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及比重

   

    (以上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在国家还处于欠发达的状况下,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的重大战略性问题。为此,国家已从宏观和战略的高度制定了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中长期政策和长远规划,并争取以较短的时间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老年健康服务的刚性需求将不断释放。“十二五”时期,我国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尽管老年健康服务机构数量逐步增长,但适应老年人健康需求的综合性、连续性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强调要积极推动医养结合服务,重点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所需的医疗护理和长期生活照护服务,并以建立养老社区,中医药保健等方式使老年人健康服务更为多元化,推动老年病养护、防治。

(摘编《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5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劳动节假期年年有,但又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上好了“劳动”这一课呢?

    放学途中,书包在父母长辈的肩上,孩子们却两手空空;午餐时,小学一年级的众多孩子不会剥虾,导致无从下口;更有甚者,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每周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

    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

    家长1:儿子2岁多,开始自己用微波炉热牛奶。4岁多,站在小板凳上煎鸡蛋。现在6岁,可以自己煮西红柿鸡蛋面。

    家长2: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劲,我很着急,干脆把他所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3: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意义不大。

(摘自“校长会”微信公众号)

材料二;

    2019年9月到12月期间,××省在八所中小学对450名师生就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省中小学就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调查统计表

调查项目

统计数据

学生对开设劳动课的看法

很有必要

没有必要,瞎耽误工夫

无所谓

13%

16%

71%

学校劳动教育课的开设情况

开设了

未开设

不清楚

33%

33%

34%

劳动教育课程是否作为考核科目

不清楚

3%

79%

18%

(选自《追寻教育之源:对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审思》)

材料三:

    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人生的有效途径。

    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劳动教育要在增长青少年的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引导青少年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社劳动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劳动教育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形成以劳育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让青少年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劳动教育的支撑。要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各环节,整体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0月11日,有删改)

材料四:

    在国新办9日举行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意见》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表示,劳动教育是当前整个教育体系当中的短板。因此必须加强。《意见》在劳动教育上单独列了一条,作为“五育”之一,德智体美劳单独表述。

    加强劳动教育,须加强制度建设。准备制定两个文件,一个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进行顶层系统设计。二是制定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纲要。通过制定劳动教育的指导纲要,明确具体内容和实要求,确保劳动教育能够落地。在在义务教育阶段,最关键是要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必须明确两点:第一是要把劳动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第二是要有专门的劳动教育课时,有具体的时间规定和要求,按照规定和要求开足开好劳动教育课。

(选自国新网,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会展业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会展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为国民经济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会展业的发展能够为城市的其它一些相关联的产业产生更多的影响,其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城市会因为会展行业的影响而推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像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由于会展经济的发展而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大量游客以及一些经济机构。

(摘编自何建东《会展经济对城市竞争力提升的价值探讨》《科技经济导刊》)

材料二:

       由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制定的《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第一次正式将会展业纳入服务贸易业态范畴。在此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相继出台知识产权保护、精简审批程序等政策法规,从而扶持、引导和规范了会展业的健康发展,会展产业融合成为我国会展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目前,我国会展业融合发展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内部融合和外部融合。所谓内部融合,就是会展业通过服务、技术、业务等方式突破单一产业发展方式,实现会展业与其它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如会展旅游、文创会展等;而会展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融合发展,如农业会展、工会展;则为外部融合。

       我国会展业起步晚,并且一直被视为服务经济发展的促进手段,这导致了我国会展品牌塑造意识不强、国际影响力低。尽管2017年我国会展业室内展览面积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我国会展在服务供给质量方面仍然严重落后于会展强国。

       在推动会展强国建设中,会展品牌建设尤为重要。首先要培育会展国家品牌。一般来说,大型会展活动和国际性政治经济会议影响力最大,其主要由政府主导,最终对外展现国家综合实力,如北京奥运会、G20杭州峰会、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等,其次要培育会展企业品牌。

        在会展企业品牌方面,要鼓励其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另外,要培育会展城市品牌。会展城市应立足发展实际,依据城市产业、人文、自然等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有机整合,使之形成独具特色的会展品牌。

(摘编自姚陈敏等《新时代下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新机遇>,《商业经济研究》)

材料三:

      在信息快速迭代的时代,会展业需要掌握精准的品牌营销技巧来加深大众印象,但追本溯源,首先需要酿“一壶好酒”。换言之,就是把好产品这一关。关于品牌营销,我们常常看到的概念有“营销为王”“流量为王”等,但无论营销方式多么出其不意,归根结底,若没有过硬的产品作为支撑,短暂的流量涌入也只是刹那的狂欢,而无法带来细水长流的价值。

          会展要以产品为核心打追品牌,需以产业为核心进行产品延伸。越来越多的会展活动不再是单一的展会形式或会议形式,主办方围绕产业主题将会展活动不断向外延伸。除了核心的展会项目,很多会展主办方都围绕产业、展商以及观众,精心设计了更多衍生场景。如做深做精垂直领域,在展览会的基础上打造顶级产业论坛;免费提供场地,为品牌展商设计盛大的品牌推广项目,促进主办方与展商的密切合作交。

(摘编自《青岛日报》2019年8月27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