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常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①是日更定矣 ②余强饮三大白
③欣然起行 ④积水空明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相同点:为了突出景物特点(乙文月明,甲文雪大),两处都运用了的描写手法。不同点:乙文划线句运用了的描写手法,甲文划线句运用了白描、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
“气始于冬至,周而复始。”气是节气的核心,节气与气节,自然与社会,离不开继承与创新,让我们走进历史的长河,去探究古代文人“节”中的智慧。
文人有节——刘禹锡资料卡 | |||
人生遭际 | 诗文故事 | ||
长安 ↓ 朗州 ↓ 长安 ↓ 连州 长安 ↓ 洛阳 | 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 |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 |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参与永贞革新。 | |||
同年,革新失败,守旧派得势,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 | 【甲】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
元和十年(815年),刘禹锡奉召回京。次年,因写诗讥讽,得罪当朝执政,被贬为播州刺史,后改任连州。 | 元和十年,自武陵①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选自《旧唐书》) 【注释】①武陵:地处朗州。 【乙】 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 紫陌①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木。A是岁出牧①连州,寻②贬为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还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③一时之事。B旋又出牧 , 于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唯④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⑤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注释】①紫陌:指京城长安的道路。 | ||
大和元年(827年),再次被朝廷召回长安。次年三月,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 【丙】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选自《刘禹锡集•再游玄都观•序文》) 【注释】①出牧:离开朝廷,去地方任职。②寻:____。③志:____。④唯:____。⑤题:____。 | ||
会昌二年(842年),卒于洛阳。 | 白居易:“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