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细水长流

蓝雪冰儿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选文有删改)

(1)、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母亲一听,跟我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

②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

(4)、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11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

阅读《一杯温开水》一文,回答后面题目。

一杯温开水

      ①这是朋友对我讲的故事。

      ②10年前,他还在深圳打工,整天帮人家掏下水道,身上总有一股下水道的异味,让人侧目。所以,他一般不到热闹的地方去。那个城市的繁华和优雅是那个城市的,装不进他兜里一点点儿,他住工棚,倚墙角,吃冷馒头。

      ③一日,天下着雨,是深秋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他当时已掏好一家酒楼的下水道,雨大,回不了家,就倚在酒楼的檐下躲雨,掏出了怀里的冷馒头吃。

      ④冷。他抱臂,转过脸,隔着酒楼玻璃的窗,望着里面蒸腾的热气和温暖。一些人悠闲地在吃饭,他想,若是有一杯热热的茶喝,多好。他在心里面笑着对自己摇头,我怎么可以那样奢望呢?他看天,只等雨歇,好回他的工棚去。

      ⑤这时,酒楼的门忽然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服务员,服务员径直走到他跟前,彬彬有礼地对他说:“先生,您请进。”他愣住了,结巴着说:“我……我……不是来吃饭的,我……只是躲会儿雨。”服务员微笑着说:“进来吧,外面雨大。”朋友拒绝不了那样的微笑,跟进去了。他暗地里想,想宰我?我除了身上的破衣裳,什么也没有。

      ⑥他被引到一张椅子上坐定,另一个服务员端来一杯温开水。“先生,请喝水。”

同样彬彬有礼。朋友不知道她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心想,既来之,则安之。遂毫不客气地端起茶杯,把一杯水喝得干干净净,且把怀的另一冷馒头掏出来吃了。服务员又帮他续上温开水,他则接着喝,喝得身上暖暖的,额上渗出了细密的汗,舒坦极了。

      ⑦后来,雨停了。他以为那些服务员会来收钱的,但是没有。他等了一会儿,还是没有一个人来问他的事。刚才喊他进来的服务员正站在大门口送客,他忍不住走过去问:“开水多少钱?”服务员微笑:“先生,我们这儿的白开水是免费的。”

      ⑧那一杯白开水的温暖从此烙在了朋友的记忆里。每每谈到深圳人,朋友的眼里都会升起一片感激的雾来。朋友后来从深圳回来发展,也开了一家酒楼。在酒楼里,他定下了一条规定:凡是雨天在他檐前躲雨的人,都要请到店里来坐,并且要给人家倒上一杯温开水。世界的美好,因此放大在一杯温开水之中。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小题。

一汤陈

    ①裕后街有一句口头禅: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这一口汤还得上“一汤陈”去喝。

    ②“一汤陈”是一间馆子的店名。店子原来叫“陈八碗”,老板姓陈。俗称陈八碗,还是源于祖上传承下来的“八碗菜”。因花了心思,俗菜也做出了几分特色。陈八碗接手馆子时,裕后街吃饭的地方越来越多,他的店子被逼得不死不活了。陈八碗只得把几个小工辞了。

    ③一个月后,一天没两桌客,掌勺师傅也走了。陈八碗只得自己掌勺洗碗了。

    ④这天傍晚,有个瓜脸女子上门,问:“老板,要小工吗?”刚好整个一天没半个客人来吃饭,陈八碗便脱口即说:“你是老板,你要小工吧。”瓜脸女子一噎,露齿道:“老板开玩笑呐。”“开啥玩笑?我这个狗屁老板今天都没饭吃了。”

    ⑤瓜脸女子知道怎么一回事后,便往店门走去。她走了几步,又转过身子,跟陈八碗说:“老板,点菜!”“你,你吃饭”陈八碗有点意外。瓜脸女子点点头。陈八碗说:“看见了吧,你才是我的老板。”“我第一次上馆子,好让你老板今天开个张吧。”

    ⑥原来瓜脸女子想帮自己!陈八碗心里不由一热。瓜脸女子点了一份青椒炒肉,他多抓了一把五花肉扔进锅里。炒好后,瓜脸女子说打包,拿回去给儿子吃。原来,瓜脸女子进城陪儿子读书,家底又不厚实,便想来裕后街找份小工做一做。陈八碗一吁:“都不容易呵。”就在此时,八九个吃饭的客人嚷嚷闹闹走了进来。瓜脸女子马上跟陈八碗进了厨房,帮他洗菜,切菜,端菜上桌。陈八碗见她做事利落,一张笑脸,嘴巴爽甜,便跟她说:“你是一个带财来的人。行,就在我店子做点事吧。不过,工钱只能拿人家店子的一半。等生意好了,我再跟你划线。”“好好好,谢谢老板!”第二天,瓜脸女子便来上班了。

    ⑦但接连几天的生意又不太好了。这天好容易才来了三四个客人。瓜脸女子在他们点菜时建议说:“我们店子的汤更是一绝,不妨点一个汤。”“什么汤?”有个胖男子问道。“鱼头汤。”“鱼头汤也算你店子一绝?哪个店子没鱼头汤?”“这汤你们喝了觉得一般般,算我请客呗。”

    ⑧陈八碗听到瓜脸女子这么一说,吃了一惊。客人倒是很乐意听到瓜脸女子这般说话,马上加了一份鱼头汤。不过客人结账时也没说什么,直接便把鱼头汤的账也给结了。

    ⑨客人走后,陈八碗跟瓜脸女子说:“做生意可不能这么说话。你今天算运气好。遇到一个不好说话的角色,这碗汤我得扣你的工资。”瓜脸女子笑道:“该扣就扣。”

    ⑩第二天中午,又来了十几个客人。带头的就是昨晚来吃饭的那个胖男子。他跟朋友说:“今天,我请你们喝鱼头汤。如果这鱼头汤算不上是裕后街最好喝的鱼头汤,我今天就把盆里的鱼骨头统统吞下去!”陈八碗一惊,又来了一个乱说话的人!

    ⑪但他感到意外的是,一碗鱼头汤让客人们喝得连声叫好,还追加了一大盆,很快,店子里的生意好了起来。每拨客人第一个菜就是点鱼头汤。 陈八碗有点莫名其妙,这鱼头汤自己熬了那么多年,怎么突然招人喜欢上了?他尝了一口汤,惊呆了。这汤怎么比以前的好喝多了?鲜而不腻,回味无穷。呵,看来自己要走运了吧。

    ⑫很快,他跟瓜脸女子加工钱了。瓜脸女子笑道:“老板,您是个好人,好人有好报。”

    ⑬第二年,陈八碗把店招牌换了,取名叫“一汤陈”。这牌子一亮,店子的生意更加火爆。

    ⑭这年冬,陈八碗上街买鱼头时滑了一跤,屁股上的骨头全裂开了,店子只好交给儿子打理。小老板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把瓜脸女子辞了。理由就是一个,瓜脸女子年龄大了一点,有损店面形象。他又花大价钱找了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来当服务员。陈八碗一唏嘘,这店子他做不了主啦。

    ⑮几年后,瓜脸女子来找“一汤陈”店子。结果发现,店子不知什么时候倒闭了。她敲了半天门,才见陈八碗撑着拐杖把门打开。瓜脸女子称,她儿子刚考进北京城里读书,便想上门答谢老板前几年的帮助,又问:“怎么馆子不开了?”“妹子,你不晓得,我儿子一接手,生意就越做越差。你说奇怪不奇怪,你走后,这鱼头汤就没人喝了。我尝了一口,是不好喝了。我都把熬鱼头汤的方法一五一十传给了儿子,怎么汤就是不好喝了?”

    ⑯“老板,您还蒙在鼓里吧”瓜脸女子说,“现在,我不瞒您了。在您做的鱼头汤里我偷偷地加了两味中药粉来,鱼汤才特别好喝。放心好了,我奶奶传给了我一个秘方,不仅好喝,还补身子。奶奶说过,帮人便是帮自己。”“天呐,原来是这样!”陈八碗才明白一切。

    ⑰没多久,“一汤陈”又开张了,老板换了,瓜脸女子做老板。不过,店名并没换。因为女老板也姓陈。她把陈八碗请来坐收银台,还开了一个很高的工钱。陈八碗说:“这行不行呢?”瓜脸女子爽朗地说:“有啥不行的?当年我最艰苦时,您收留了我。”

    ⑱女老板在鱼头汤里放了两味什么中药,至今仍是让街坊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谜。

(文/王琼华,有删改)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重庆4月25日电(记者柯高阳、周闻韬)幼儿园、中小学聘请的所谓“金牌外教”涉嫌非法就业,有的只有初中学历,有的留有案底……

近日,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黑外教”案件。一中介机构将不符合在华就业资质的外籍人员进行“包装”,派遣到中小学、幼儿园任教。4名涉嫌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出售出入境证件罪的犯罪嫌疑人被提起公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柏克莱公司从2013年起非法组织外籍人员入境就业,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大批不符合资质的外籍人员进入幼儿园成为外教。江瑜说,柏克莱作为一家教育咨询公司,除了在注册、缴税时与工商、税务部门打过交道,“没有其他政府部门来管过我们”。

公安机关在柏克莱公司的电脑里发现了大量无犯罪记录证明、学历证明模板,甚至还有一枚伪造的南非警察局印章。

重庆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涉外案件侦查支队支队长赖寒松介绍,柏克莱公司对外籍人员实施集中住宿、统一管理,组织性强,隐蔽度高。这些外籍人士又通过挂靠在幼儿园名下披上“合法外衣”,给公安机关侦办带来了难度。“此次涉案的部分外国人我们也曾经按规定核查过,但他们有正规工作签证,从事的工作也符合要求,一线民警往往难以甄别出真伪。”赖寒松说。

    材料二:

    不符合资质的外教的学历与教学经验均远远低于国家设定的门槛条件,连最基本的授课质量都难以得到保障。来自南非的Alice说,她在柏克莱公司只接受了1个小时的培训就被派到一家幼儿园上课,而在此之前她“从没当过老师”。

    除了教学质量堪忧,不符合资质的外教还容易带来校园安全隐患。在查办重庆柏克莱公司案件时,公安机关发现,涉案的18名外教中有两人此前已被边控。“这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有案底,却还在担任教学工作,给校园安全埋下隐患。”重庆市渝中区南纪门派出所民警郭旭说。

    “重庆市的来华外国人数量以年均40%的速度激增,与此同时,持旅游签证入境非法从事教育工作的案例时有发生。”赖寒松建议,消除不符合资质的外教安全隐患亟需多部门加强联动,协同推进整治。

    针对不符合资质的外教非法就业带来的安全隐患,重庆市渝中区检察院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完善中介机构及外教人员管理的相关规定。对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强化管理,定点定时抽查。同时加大审核力度,要求用人单位在聘请外教时加强对外教人员的出入境资料、教育资格等审查。

    材料三:

    重庆外语语言学习比例

   

    图1

   

    K12课外辅导机构调查图

   

    图2

    材料四:

    中国的成人英语培训市场在经历了快速增长以及短暂的低迷期后,将在2019年后步入稳健增长期。未来的少儿英语培训市场将会持续走俏,市场快速增大,行业竞争也将更加激烈。预计到2025年少儿英语的培训市场将会占到整个培训业的70%左右,整个英语培训业的市场规模也将达到500亿元以上。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英语培训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显示,在如此巨大培训市场规模下也面临着众多的问题,首先,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由于进入的门槛相对较低,各种类型的资本争相进入英语培训市场,很多经营者对教育尤其是对英语教育的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在很多经营者的理念不够系统完善,其次,虚假广告、欺骗行为大行其道。如同很多服务市场一样,英语培训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英语培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信息的掌握是完全不对称的,很多人在选择英语培训机构时非常茫然,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教师水平等方面的信息了解太少。最后,市场竞争无序,价格混乱。截至2018年英语培训市场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单重庆一个城市就拥有英语培训机构2000多家,而每年新成立的有300多家,而每年倒闭的也有300多家。质量好,口碑好的培训机构寥寥无几,大多数英语培训机构在质量无法保证的情况下,拼使降低价格,扩大生源。价格战此起彼伏,价格相差悬殊。同样是口语培训,同样是三个月,有的培训机构报价是600多元,而有培训机构报价是3000多元,相差好几倍。在残酷的价格战中,很多培训机构只有选择关门,而每一家培训机构的倒闭就意味着成百甚至上千学员的时间与金钱的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挫伤了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信心,影响了整个英语培训市场的正常发育。

(《2019-2025年中国英语培训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记叙文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青青榆钱儿

刘琪瑞

    ①老家的村头有一片老榆树林,每年阳春三月,榆树的枝杈上便绽满一串串青青的榆钱儿,在春光里在微雨中鲜亮亮的,诱引得孩子们哧溜溜爬上去,捋下两把来打牙祭。那鲜爽爽、清甜甜的味道,是家乡难忘的记忆,也是儿时永恒的回忆。

    ②童谣唱道:“榆钱儿、榆钱儿,吃了榆钱儿,家家都有余钱儿。”一方面,榆钱儿名好听好记,朗朗上口,是讨吉利的词;另一方面,榆钱儿看起来圆圆亮亮的,酷似串起来的一枚枚小铜钱,故而得名。其实,榆钱儿在古代文人笔下还有一个名字——“榆荚”。《本草纲目》记载:“榆未生叶时,枝条间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曾路遇卖酒翁,于是赋诗调侃:“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明代散曲家金銮则在诗里诙谐地写道:“又不癫,又不仙,拾得榆钱当酒钱。”可见,古人对小小榆钱儿也是爱惜有加。

    ③榆钱儿在农家是讨人喜爱的鲜物。早年遇到灾荒,青黄不接之际,榆钱儿就是救灾饭、救急饭,榆钱儿、榆叶甚至榆树皮不知救过多少人的命。而今,榆钱儿成了庄户人家的保健养生美食,吃法多种多样,除了生吃、凉拌,还可以做成浓稠晶亮的榆钱粥和黏滑清甜的榆钱窝头。我家老母亲最擅长的是榆钱煎饼——将榆钱儿裹上少许豆面、玉米面,再撒点葱姜盐用来煎鸡蛋,那甜软、滑爽、糯香的味道,至今想起来仍口齿生津。

    ④榆钱儿不仅营养丰富,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烟酸以及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还是一味中药,具有健脾安神、清心降火、止咳化痰、清热利水、杀虫消肿的功效,常用于辅助治疗神经衰弱、失眠、食欲不振等症。民间曾有用榆钱儿医病的小偏方。每到榆钱儿绽发之时,母亲就采摘下新鲜的榆钱儿,加上山槐根(苦参)榨汁,掺入烧酒密封于小泥坛,三五天之后用以擦洗小孩子脸上的桃花癣,既解毒杀菌,又消肿止痒。为此,每年她都会精心收藏一些,待生手足癣和体股癣的人家来寻了去,涂抹个几次,都说效果好。

    ⑤记得有一年,县里要修路。“架桥修路,功德无量”,按说这是件大好事,可规划设计的公路刚好要穿过老家村头的那片榆树林,需要砍掉不少老榆树。于是,村里炸开了锅。茶余饭后,乡亲们这一堆那一伙,议论的都是这桩大事。其中,反对最激烈的要数杠子大伯,他气得山羊胡子一撅一撅的:“这片榆树林曾救过全村人的命,咱可不能忘了本。谁要敢毁了这片林,除非从俺身上碾过去。”

    ⑥这事儿反映到上面,引起县里的高度重视,专门聘请林业专家和文史专家到村里实地考察了一番,又开了几次规划论证会。为了保护古树名木和历史文化遗存,最后县里拍了板:道路改线,绕开那片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榆树林。消息传来,乡亲们欢呼雀跃,杠子大伯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⑦如今,那数十株历经岁月沧桑的老榆树依然伫立在村头,每到春天,挂满一串串青青的榆钱儿,引来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只是不知是否还有顽皮如我的娃娃爬上去捋榆钱儿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