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同步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 , 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 , 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 , 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 , 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 , 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选自《颜氏家训·慕贤》)

【注释】①播越:离散。②款狎:指相互间诚恳融洽。③渍:染。④操履:操守德行;艺能:本领、技能。⑤较:通“皎”,明显。⑥鲍鱼:成鱼,气味腥臭。⑦肆:店铺。⑧之徒:那样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实词。

①较明易者也?   

②君子必交游焉   

③无不如己者   

(2)、说出下列划线虚词的含义或用法。

①墨子悲染丝   

②如人芝兰之室,久自芳也   

③潜移默化,自然似   

④是与善人居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4)、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论述了外部环境对人精神性情的影响,指出交友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B、本文以“入芝兰之室自香,入鲍鱼之肆自臭”这一生活现象来证明人的性情容易被同化的道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自然贴切。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说明了潜移默化的道理。多与名贤交流,方能受到有益熏陶,《颜氏家训》对现代青少年的成长仍有指导意义。 D、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来象征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品行,这与本文观点一致。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4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②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故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此:指滁州。②刻:清晰地。③宣:宣扬;上:皇上。④剌史:官名,写此文时,欧阳修任滁州刺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