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8年安徽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九年级(1)班开展了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活动新闻我搜集】卫华同学搜集到一则与小说有关的新闻,她想将其压缩为一句话新闻,请你帮她完成。

一位上海姑娘,从小耳濡目染,对曾经的沪上充满好奇与遐想。酝酿多年,她终于提起笔来,将那些淹没在尘烟里的人与事捡拾起来,串成一个家族的乱世传奇。这个故事叫《王家小姐》,它在百年上海破土生长,它的底色就是作者的家庭与家族。

长篇小说《王家小姐》最初与读者见面,不是在网络文学网站,也不是报纸杂志,而是手机上的微信公众号和有声小说收听网站。作者写完一节就在微信公众号上连载,“王家小姐”的故事目前在喜马拉雅FM有声小说的播放量接近180万。前不久的上海发布会上,同名小说与由小说衍生出的服饰新品同期发布,作者王安宣布原著小说正在进行电视剧的改编,话剧、动漫的改编也有望实现。

(2)、【活动动员我发出】假如你是活动的主持人,在动员会上,为了激发同学们的活动兴趣,请你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
(3)、【活动总结我完成】杨冰同学拟写了一篇活动总结发言稿,下面是总结的部分内容,画线部分有语病,请你修改。

【A】小说是盛宴上的一道文学美味,人物形象又是小说的灵魂,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和兴衰沉浮,往往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B】品析人物形象能得到艺术的提高和人生的启迪……小说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验,借助超凡的想象力,用语言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多乎哉,不多也”“排出九文大钱”,我们知道那是孔乙己;看到油灯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而不肯断气,我们知道那是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有时只要指出这个人的一言,行家就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说的就是这个人呀!

①【A】处语序不当,应该修改为:

②【B】处有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应该将“”词改为是“”。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冯立,是赫赫有名的清华“书神”。

       冯立一直保持着这样一个习惯,每读完一百本书,就要写一篇总结性的文章,从一个主题入手,或谈谈读书所得,或谈谈阅读技巧,最后还要为这一百本书评选出一个前十名的最佳榜单。《在千山万水间枕典席文》《经典的力量》《碎片化阅读时代的碎与读》……这些都是冯立写在每一个“百本大关”的感悟和总结。从大一结束时制定读书计划开始,转眼已是历史系博士二年级的他完成了第十七个一百本读书计划,仔细算一下,相当于一年读二百多本书,平均三天两本。这样的速度,恐怕绝大多数人都是望尘莫及的,更别提长期的坚持的坚持了。

       在想象中,这样一个读书“大神”不仅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还有可能有些“呆气”。然而在咖啡馆见面时,他与所有普通的清华同学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蓝色的运动上衣,鼓鼓囊囊的旧书包,梳不平的头发,略微有些胖,笑眯眯的。

       当他谈及读书的缘起,也似乎有些普通。只是觉得大学过了一年有些荒废,想看看能读多少本书,没想到上大四上学期就提前完成了三年读完三百本的目标,一读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一开始他按照香港中文大学的大学生必读书单看了几本,很快就发现,人不可能按照书单一本一本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刷到某个成就而读书,读书时顺其自然的,一本接一本。如果你对某一本书感兴趣,可以找到相关的书来看,还可以找书中提到过的其他书来看,慢慢地就会形成自己看书的体系,找到自己搜罗好书的方式。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善念

[新加坡]尤金

①那天,我和好友阿展去吃叉烧面,吃着,吃着,阿展突然动情地向我讲述了一桩陈年往事。

②中学时,阿展的父亲失业,在贫穷的央缝里苟延残喘的母亲,无法挤出多余的钱给阿展买午餐。每天上学,母亲仅仅给他两片面包,撒点白糖,让他就着自来水草草果腹。

③他对我说:“不曾试过‘饥火中烧’的人,绝对难以想象饥饿的可怕。起初,你看到什么都想吞,桌子、椅子、书包……甚至,风和雨,你都想吃想喝。接着,痛来了,就像有人在你胃里挂了个鱼钩,然后死命拉,每一寸胃壁都在狂喊疼瘸!母亲教我喝大量的自来水,胃沉甸甸的,便感觉不到痛了。”

④学校里一个卖叉烧面的中年妇人,从其他学生口中知道了他的窘境。有一天,她主动找到他,温婉地对他说:“我每天准备的食材都有剩余,带回家去,嫌麻烦;倒掉嘛,又太浪费了。以后,你每天来我的摊子,我给你煮碗面吃。”

⑤纵然是傻子,也知道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阿姨想保护阿展的自尊心,可阿姨不知道,阿展的自尊心早就被饥饿吞噬了。阿展在心里默默地说:“阿姨,谢谢您。这份情,我记在心上了。”

⑥每天扎扎实实一大碗叉烧面,给了他活力、精力和动力。他埋头苦读,凭借奖学金读到大学,毕业后,在政府部门任职。他始终没有忘记学校里那个善心的面摊阿姨。

⑦终于,这一天,他带着一张支票,返回当年的学校。

⑧摊还在,阿姨还在,叉烧面的香气依旧,只是阿姨老了,皱纹如叶脉细细铺在脸上。

⑨阿展报上姓名,面摊阿姨非常高兴,一个劲儿地喊道:“啊,我一直都记挂着你!你长高了、变壮了,我差一点儿不认得你了!”

⑩阿展简单地述说了自己离校以后的情况,末了,取出支票,请阿姨收下。阿姨看也不看,便把支票推回去。阿展以为她客气,坚持要她收下,双方推来推去,相持不下。最后,阿姨叹了一口气,决定坦陈真相:“老实告诉你吧,当年,是你的年级主任韩老师要我这样做的。几年来,你在学校吃的每一碗面,都是由她付钱,每个月结一次账。不过,她再三交代,绝对不能让你知道,所以,我才一直保守秘密。现在,时过境迁,告诉你也无妨。”阿姨顿了顿,又补充道,“再说啊,韩老师如今也不在了。”

⑪阿展错愕地看着眼前这个头发花白的面摊阿姨,心里像有只受惊的麻雀,一下子被搅乱了。韩老师的形象,也快速浮现于脑际——黑白掺杂的头发直直地垂着,眸子含笑,说话慢条斯理的,有着用不完的耐心。她是他的语文老师,但只教了他一年。他毕业离校后,韩老师便因罹患乳腺癌而去世。记得曾有同学问他要不要去吊唁,他当时为了应付初级学院的考试而忙得天昏地暗,就没去。只是想起韩老师的孜孜不倦、鞠躬尽瘁,心里未免有些许遗憾和难过。

⑫如今,他和韩老师已阴阳两隔,才知道,韩老师一直像个慈母,默默地关注着他,照顾着他,直到他毕业。

⑬离开面摊后,阿展走向校长室,征得校方同意后,以校友的名义成立了一个基金会,资助贫寒学生用餐。

⑭当年老师的一个善念,点燃了一个少年心中的火种——直到多年以后的今天,阿展还是学校里那个匿名的赞助者。

(摘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