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苏省仪征市古井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阅读《别把我当陌生人》完成下列小题

    “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

    去年夏天,我坐火车去新疆开会。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没有同伴。出发前,家人这样反复叮嘱我。

    刚走进包厢时,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这一路上要面对些什么人。一个男人进来了,身后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儿。随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她妈妈紧跟在后面。整体环境不错,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晚上10点多,我锁好门,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躺下。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在似睡非睡中,我听到了扭动门锁的声音,接着,“哗啦”一声,门被打开了,我猛地打了个机灵,紧张不已。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我看到那是一个身材高大,样子凶悍的男人。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吓得头皮发麻,浑身哆嗦。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来。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大喝一声:“干什么的?”

    “我,我上车呀。”那个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接着他把行李拖了进来。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

    早晨醒来,我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在。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过几次,回来后,我都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心无大碍。

    包厢里,两个孩子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担心遭到拒绝,又忍住了。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对我说。

    我笑了笑,赶快从上铺下来,和孩子们玩了起来。“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连忙接过荔枝,轻轻地说了声谢谢,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

    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包厢里的每个人都伸手接着,小姑娘笑了起来,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湖。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 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孩子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把坚实的锁,紧闭的门彼此敞开了。

    于是,我们的小包厢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还抱着她,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孩子对我也越来越依恋,一会儿看不见我,就到处找。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我是个母亲,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

    第三日清晨,快到终点站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车停了,人们如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就要和他们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去。

    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1)、请根据提示,将选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刚进包厢时,忐忑→深夜包厢门被打开时,→想给孩子零食时,→快到终点站时,→与小姑娘分手时,

(2)、文中第⑨自然段写“我”的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原因是什么?
(3)、结合语境,品析词句。

①那颗荔枝,我一直在手里,舍不得吃。(品味划线的词)

②“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赏析句子)

(4)、请说说本文开头段和结尾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5)、文章的题目“别把我当陌生人”你是怎样理解的?读完文章你有何感想?
举一反三
                                                                                                  飘向天堂的琴声

                                                                                                         舒琴
  ①去年暑假,我应邀去一所老年大学代授琴课,一个星期后,一位瘦削、白皙,长着两道剑眉的七十岁左右的长者要插班学二胡。他斜挎着琴盒站在教室门口,看上去有几分疲惫,眼睛还有些微红,但他执意说想学琴,能跟上;并且一定要我把他安排在临窗的那个空位上。
  ②那个空位曾是一位六十多岁女学员的座位,一个月前她因为晚期肝癌去世了。老人的头发雪白,还鬈鬈的,像电影演员秦怡。她学了两年二胡,拉得已经很专业了。据说她喜欢二胡已经到了一天不拉心里不安、一晚不拉无法安枕的地步,老伴戏称她是“琴痴”。
  ③说也奇怪,自从这位“插班生”来了以后,我常常在他身上看到“琴痴”的影子。这位老先生拉得也很认真投入,从执琴到运弓,不懂就问。除此之外,他还央求我每周给他多加一小时的“小课”。“我交补课费。”他一再央求。在这儿学琴的老人大多很执着,有时像个孩子。
  ④就这样,每周两次四个小时的大课后,别的学员放学回家,他留下来继续学。半年后,他已经能很熟练地拉《雪绒花》了,而且我发现每次他都要在我离开教室后很认真很投入地从头至尾拉一遍《雪绒花》。他拉得节奏流畅,音色优美,但不知为什么,节奏总是比平时处理得慢半拍,绵长而低沉,像是一个人在对另外一个人倾诉,深深浅浅地回绕在我的心头。
  ⑤有一次,我从办公室出来想回家,教室里又响起《雪绒花》缓缓的琴声。我翘首从门上的玻璃往里看,发现老先生端坐着,面朝外,忽高忽低忽远忽近的琴声从他的弦上汩汩地流出,飘向窗外,而窗外已是暮色渐浓,几片云悄悄地隐去,似乎怕挡住琴声飘向更远的天际。忽然琴声戛然止住了,我看见老先生抱住琴杆,双肩拉动,既而,我听到嘤嘤的啜泣。
  ⑥我推门进去,老先生端坐未动。当我低声询问他时,他突然抱住我,一阵大哭,他哭得像个孩子似的对我说:“我太想老伴了!我天天拉琴,就是想让她听见,让她高兴,让她知道我想她……她去了天国……”后来我知道,他的老伴就是那位头发雪白还鬈鬈的“琴痴”。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我的母亲

    ①我的母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母亲。她小姐出身,上过大学,不会做任何家务,走在街上永远挺胸抬头,在年轻的时候,吃过北京所有的馆子,去过北京所有的公园。在那一辈妇女中,像她那样的女人是不多的。

    ②我是一个南方孩子。刚到北京的时候,由于外地口音浓重,且个子矮小,常常被人欺负。最初几个月,没有一天我不是哭着从学校回来。有一次,我在饭桌上哭得泣不成声,外婆看着心疼,对母亲说:“你总要管一管,去找找校长或者其他孩子的家长。”母亲瞟了我一眼,问了一个我那个岁数根本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那些孩子只欺负你,却不欺负别人?”

    ③这个问题几乎伴随了我整个成长——无论我受了什么委屈,无论我得到多么不公平的待遇,我永远会先问我自己:为什么是你不是别人?有没有你自己的问题?

    ④个子矮小我无法改变,但是口音我则彻底改掉了——现在即使我告诉别人我是南方人,人家都会说不可能,为什么你没有一点口音?你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我是跟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学舌学出来的!

    ⑤记得刚工作的时候,第一次出差,下了火车发现钱没有带够,给母亲打长途,希望她能从我的工资卡里给我取出1000元钱快寄给我,母亲愤怒地说:“你去出差为什么不带够钱?你妈妈不是家庭妇女,哪有那么多时间给你干这些事情?”

    ⑥我在电话里哭了——后来她当然是给我寄了钱,但是警告我下不为例。的确,后来我再也没有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麻烦过她,因为她不止是一个母亲,还是一个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她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我也明白:即使身为你的母亲,也没有义务为你提供你所要的一切。

⑦2003年,某一天深夜,我被送到医院急诊,母亲当时正负责宝钢项目,她赶到医院时,大夫告诉她我病情严重,刻不容缓,需要马上化疗。她当机立断办了退休,从此整整半年的时间,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她甚至对亲戚说:“如果能够一命换一命,就让我换了她吧。”那天,我明白:她不是不肯为我做出牺牲,她只是不肯为我做出不必要的牺牲。

    ⑧在我生病的时候,她从来不像有的母亲那样说些“善良的谎言”,她直截了当跟我说:你生的病叫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如果不化疗,你活不过半年,如果化疗,你有50%的胜算。即使化疗结束,你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过日子,你必须常常到医院检查,防止复发。

    ⑨我当时差点疯掉,我对她说,我的生命是我自己的,我不打算治疗,我要用最后的时光去周游世界。

    ⑩她冷静的告诉我:第一,现在不是最后的时光;第二,你的生命不完全是你的,你这条命是我给你的,你要为我活下去。

    ⑪我想,如果我的母亲不是这样一位母亲,我现在还能活着写这些文字吗?她让我成为我自己,又让我懂得:我的生命并不是任性地属于我一个人,生命之所以可贵,并不仅仅在于它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而且还在于它的广度和厚度。

    ⑫我的母亲不是那种传统型的母亲,我曾经因此而yí hàn,但是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命运给了我这样的母亲,而她也造就了我独特的个性,为此我真的很感激她——因为她,所以才有我,因为她有个性,所以,我才有个性。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寒冷的高纬度

——我的梦开始的地方

迟子建

    ①从中国的版图上看,我的出生地漠河居于最北端,大约在北纬53度左右的地理位置上。那是一个小村子,它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每年有多半的时间白雪飘飘。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那里漫长的寒冷。冬天似乎总也过不完。

    ②我小的时候住在外婆家,那是一座高大的木刻楞房子,房前屋后是广阔的菜园。短暂的夏季来临的时候,菜园就被种上了各色蔬菜和花草,有的是让人吃的东西,如黄瓜、茄子、倭瓜、豆角等;有的则纯粹是供人观赏的,如矢车菊、爬山虎等等。一到昼长夜短的夏天,这形形色色的植物就几近疯狂地生长着,它们似乎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是不多的。我经常看见的一种情形就是,当某一种植物还在旺盛的生命期的时候,秋霜却不期而至,所有的植物在一夜之间就憔悴了,这种大自然的风云变幻所带来的植物的被迫凋零令人痛心和震撼。我对人生最初的认识,完全是从自然界的一些变化而感悟来的。比如我从早衰的植物身上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时我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生命的从容。因为许多衰亡了的植物,在转年的春天又会焕发出勃勃生机,看上去比前一年似乎更有朝气。

    ③童年围绕着我的,除了那些可爱的植物,还有亲人和动物。请原谅我把他们并列放在一起来谈。因为在我看来,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我的亲人,也许是由于身处民风淳朴的边塞的缘故,他们是那么的善良、隐忍、宽厚,爱意总是那么不经意地写在他们的脸上,让人觉得生活里到处是融融暖意。我从他们身上,领略最多的就是那种随遇而安的平和与超然,这几乎决定了我成年以后的人生观。至于那些令人难忘的小动物,我与它们之间也是有着难分难解的情缘。我养过狗和猫,它们都是公认的富有灵性的动物,我可以和它们交谈,可以和它们搞恶作剧,有时它们与我像是朋友一样亲密,有时候则因着我对它们的捉弄,好几天对我不理不睬。在喧哗而浮躁的人世间,能够时常回忆起它们,内心会有一种异常温暖的感觉。

    ④在这样一片充满了灵性的土地上,神话和传说几乎到处都是。我喜欢神话和传说,因为它们就是艺术的温床。神话和传说是绚丽的艺术灵光,它闪闪烁烁地游荡在漫无边际的时空中。而且,它喜欢寻找妖娆的自然景观作为诞生地,所以人世间流传最多的是关于大海和森林的神话。也许是因为神话的滋养,我记忆中的房屋、牛栏、猪舍、菜园、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等,它们无一不沾染了神话的色彩和气韵,我笔下的人物也无法逃脱它们的笼罩。我所理解的活生生的人 , 不是庸常所指的按现实规律生活的人,而是被神灵之光包围的人,那是一群有个性和光彩的人,他们也许会有种种缺陷,但他们忠实于自己的内心生活,从人性的意义来讲,只有他们才值得永久的抒写。

    ⑤还有梦境。也许是我童年生活的环境与大自然紧紧相拥的缘故吧,我特别喜欢做一些色彩斑斓的梦。有时我想,梦境也是一种现实,这种现实以风景人物为依托,是一种拟人化的现实,人世间所有的哲理其实都应该产生自它们之中。梦境的语言具有永恒性,只要你有呼吸、有思维,它就无休止地出现,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联想。

    ⑥我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 , 与我的故乡,与我的童年,与我所热爱的大自然是紧密相连的。对这些所知所识的事物的认识,有的时候是忧伤的,有的时候则是快乐的。我希望能够从一些简单的事物中看出深刻来,同时又能够把一些貌似深刻的事物给看破,这样的话,无论是生活还是文学。我都能够保持一股率真之气、自由之气。

    ⑦当我童年在故乡北极村生活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认定世界就北极村这么大。当我成年以后到过了许多地方,见到了更多的人和更绚丽的风景之后,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

(选自《小说评论》2002年第2期,有删节)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赶年集

厉彦林

    ①“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唱儿歌,赶年集,迎新年,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②我故乡在沂蒙山区东部,山多岭多,交通不便。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我们公社驻地逢五、逢十是集。一入腊月,地里没活了,年味就渐渐浓起来,丰收的喜悦挂在乡亲们脸上,见了面格外客气、嘘长问短。年底时,崎岖的山路上人群熙来攘往,馒头、油条、猪肉、粉条等大包小包的年货在涌动。小孩子跟在大人的后面,蹦蹦跳跳地赶集、串亲戚。

    ③春年快到了,不管贫富都要赶年集置办年货。人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花到最后一个年集上。在穷乡僻壤,赶年集,是孩子们迎新年的头等大事,多数孩子兜无分文,就是看热闹。腊月三十最后一个年集,头天夜里又下了一场雪,我和伙伴们还是执意相约赶年集。临行前,母亲给我套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父亲从兜里掏出两张五角的新钱,顺手给了我一张,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这时在一旁微笑着的母亲,狠狠瞪了瞪父亲一眼,父亲心领神会,又把手里那五角钱塞给了我,然后拍拍我的头说:“去吧,看放鞭炮,隔远点哦。”

    ④跑出村口,只见赶集的人很多。雪后的山路被手推车、自行车和脚印踏成一条黑色弯曲的长丝带,清晰而漫长。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牲畜的叫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只记得公社供销社商店的外街用红漆刷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红字,工整厚重,格外显眼。集市,就在公社居地村西侧宽阔的河滩上。河里结了冰,地上是薄薄的雪,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摆满小树林,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⑤时近中午,年集达到了高潮。河滩上用竹席临时撑起的棚屋,一个挨一个,大勺小勺叮当响,各色小吃应有尽有,香味扑鼻。

    ⑥赶年集有规矩:女孩买花,男孩恋炮,婆婆买鞋,老头购帽。割肉、买菜、买鞭炮,再购对联和年画。男孩子只关心鞭炮和牛肉锅、烧饼摊。女孩子只关心红绒花、红头绳和花布。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下午快散集的时候,我找到绒花摊。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花蕊、花瓣、花叶活灵活现,粗大的麦草捆上插满密密麻麻的绒花,在风中颤动,疲倦地招引着客户。

    ⑦“大爷,我买六朵绒花,三根红头绳!”我底气十足地说。

    ⑧“不还价,两毛!”卖花的大爷顺手帮我插在一截高粱秸上,像是开满绒花的树枝。

    ⑨望着远处手拿风车纸花的女孩,心中盘算着如何把绒花分给妹妹和操劳忙碌的母亲。这新年礼物虽小,但很珍贵,饱含温暖的年味和对亲人美好的祝福。等望见老家屋顶的那缕炊烟,才想起没吃午饭、肚子咕咕地叫了。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母亲,从锅里给我端来预留着的热乎乎的饭,用力搓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

    ⑩年集是一幅凝聚着热闹繁荣与美好憧憬的乡俗年画,又是生活变化、社会进步的缩影。

    ⑪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我心中依然涌动着对年集的美好记忆和对团聚的渴望。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仿佛回到少年时代,身穿新棉衣,手捧父母的呵护与微笑,跑进新年每一缕阳光里……

(2017年01月14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当跑步时,我们在想什么

    如今,跑步成为一种新兴的城市景观。每天,无数跑者在各种网络平台秀出自己的跑步路线、装备和成绩。跑步从枯燥的体育科目演变成时尚符号。

    【跑步与生活】

    跑步,从身体本能到精神修行

    在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中被太多庸常消磨的现代人需要一种排解压力、宣泄情感的方式,跑步因此成为一种颇受欢迎的健康生活方式。清晨,有人用跑步开始一天的美好;夜晚,夜跑团与霓虹作伴,挥汗街头。在跑步中,那些平日从未注意到的城市细节,街边转角、砖石马路店铺门牌…城市以清晰而奇特的面貌展陈在眼前。用脚步丈量地理坐标,将“天生会跑”的身体本能化为一场磨炼自己的精神修行,这是跑步人共同的情结,也成为跑步文化的基调。

    【跑步与社交】

    互联网让跑步社交属性更强

    “也许你早已习惯一个人运动的孤独,却也偶尔渴望得到赞赏”,这是“微信运动”页面的第一句话。打开微博、微信朋友圈,经常会看到朋友到户外跑步然后晒出自己的成绩,周末闲暇时常会有三五个年轻人约在一起进行夜跑,不知不觉间,跑步成为了一种新兴风尚,这与过去年轻人每逢周末颓在家中的形象截然不同。

    何剑平从上大学开始夜跑,大一下学期,她报名参加了人生中第一个马拉松,以苏州为起点,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3月15日到无锡,3月29日到苏州,4月19日到扬州……今年的春天对她来说,属于江南的草长莺飞和不断奔跑的步伐。两三万人一起奔跑在江南的春光里,对每一个参与者而言,本身就是一种美妙的联系——运动以一种灵动的方式,把不相识的人连接起来。

    和何剑平一样上大学之后开始跑步的复旦跑协会长李朝华将跑完步之后的愉悦视为一种对自我的超越。通过跑步,他认识了很多老师和EMBA的博士生,本科生乃至校外的人。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他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因为这种情境之中的交流往往比较真诚,大家待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

    跑步这种原本属于自娱自乐的运动方式,逐渐转变为在奔跑的过程中与同伴相互鼓励、交流,共同感受获得快乐的过程。将体育锻炼作为自己日常生活中休闲娱乐、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这样的观念近几年才刚刚出现。

    “微信运动”更是利用“微信好友排行榜”这一机制,激起了年轻人的好胜心。复旦学生林昕就深受其影响。林昕每天回宿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机看当天的微信步数排名,“怎么只有47名”,这已经是她本周步数最多的一天了,7798步,而当天占领她封面的好友走了两万多步。她所在的一些同学群、社团群也会因为一张步数截图热闹起来。“这个人是不是整天都在抖腿啊,走这么多步。”“一天只走12步一定没出过门。”对一些极值数据的讨论往往让一些不太熟悉或好久没有联系的好友聊得热火朝天。林昕说,这开启了人与人之间一种新的聊天方式。

    年轻人们崇尚个性、时尚,乐意选择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晒跑步来彰显自我,吸引眼球,借以收获被人瞩目、重视、羡慕乃至追捧的心理满足。有三年跑步史的山东大学学生陈城认为,“在网上晒跑步成绩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确实是因为跑者们爱好运动,另一方面,也是满足年轻人的一种虚荣心,平时大家的生活都是学习、工作,平淡无奇,而晒出自己的跑步成绩无疑就成了一种刷存在感的手段了。”

    【跑步与商业】

    跑步中藴含无限商机

    有调查显示,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人们开始更关注健康。现在跑步最流行的北上广地区,恰恰都已踏上了这个台阶,人们的生活和运动观念都发生着巨变。仿佛一夜之间,跑步成为人们最热衷、最流行的运动选择。

    随着跑步人群的增加,跑步软件的辐射范围不断扩大,拥有较大用户群体的跑步软件目前至少有40个。其中很多创业者都是跑友,他们初衷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在跑步时的一些需求”。

    季斐翀创办的“跑步猫”跑步俱乐部主要业务是为跑友提供专业的体能培训课程,同时也会每周组织一次路跑,让学员们有机会交流运动心得。“自己以前跑步的时候,总觉得缺少配合跑步的体能训练和跑友的聚会活动,后来就想干脆自己来做这个组织者,弥补这个缺口。”季斐翀说。

    梁峰开发了运动软件“悦跑圈”,软件有计步、路线记录、数据监测等功能,还有趣味性的好友较量和线上活动,他希望这些功能可以帮助运动人群保持自己的运动习惯,同时带动周围更多人的参与。创办仅1年零3个月,悦跑圈就已拥有超过200万用户,每天的活跃跑者超过8万人,随着跑步热的升温,软件的辐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现在每天的新增用户都会达到两万人左右。”梁峰说。借助社交平台,跑步也有了更多形式。“我们有自己的线上马拉松赛事。”

    显而易见,在互联网时代,创业者将跑步市场视为一片商机巨大的“蓝海”。像悦跑圈这样拥有一定用户群体的跑步软件目前至少有40个,随着市场的热捧,社交运动相关软件融资速度也在加速。每一个产品都雄心勃勃,要用互联网思维来激活曾一度衰退的运动产业,创造新的消费市场。

(来源:户外资料网,有删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