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使英、法、美等国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地区。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举一反三
近代中国海关,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实行片面协定关税和领事报关制度等。1854年,江海关(上海海关)税务管理委员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出现的第一个由外籍人士监管洋货、征收洋税的海关。1858年,中国被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各开放口岸先后聘任洋人开设新式海关,洋人逐步成为主管海关事务的实际领导者。19世纪60年代总税务司署成立后,形成了以外籍总税务司和税务司为核心的中国近代海关管理体系。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风雨兼程三千年——中国海关发展史》

材料二   中国近代海关设关地点与年代一览表

设关年代

通商口岸

设关年代

通商口岸

设关年代

通商口岸

1854

上海

1862

厦门

1902

秦皇岛

1859

广州

汉口

1904

长沙

1860

汕头

1877

温州

1907

满洲里

1861

福州

1896

沙市

齐齐哈尔

宁波

杭州

哈尔滨

天津

苏州

长春

——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

材料三

中国海关捐款情况表

1931年12月

海关华员联合会捐助马占山军饷银1000元

1932年-1933年

海关外班华员俱乐部先后7次为东北义勇军捐献银元2203元

1933年2月-1936年

海关俱乐部与海关外班华员俱乐部发起“海关华员爱国捐活动”,共收到爱国捐银元和法币75万元。

1938年9月-1939年2月

东海关所属龙口分关逐月将税收60%交于八路军作为军用经费,共计捐款国币82321.091元。

——摘编自中国海关博物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发展历程(部分)。

阶段

具体措施

起步(1840—1861年)

1840年以前,中国没有专门管理涉外事务的机构。1844年,清廷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管理一切对外交涉事件。1861年,咸丰帝迫于英法压力,成立总理衙门,它是专管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

发展与推进(1861—1901年)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877年,应英国要求和两国交往的需要,清政府在英国设立领事馆。1901年,外务部设立,成为完全意义上名副其实的外交机构,中国外交走向正规

民国初年

政府主动按照西方模式对外交机构进行了组织现代化和人事专门化改革

——摘编自邓华《近代中国外交转型问题分析与复习策略》

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奕䜣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迈出中国外交制度近代化第一步。洋务派开始以国际社会存在为前提,重新认识世界,重估中国世界地位,深刻反思传统对外关系,逐渐接受国际法作为国际关系准则,萌生出以国家间相互平等关系为原则的近代国际意识。维新派在对外主张方面,紧扣救亡图存主题,提出通过遵循公法原则与西方列强进行交涉,变盲目排外为“文明排外”,主张“学西方”与“战西方”并重。

——摘编自姜德琪《中国外交近代化内在成因分析》

材料三:同文馆是中国第一个新式学校,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外语、外交人才。1867年同文馆把《万国公法》列为学生的必修课。1869年起同文馆开设政治学、国际法等课程,并翻译相关书籍,如《公法便览》《公法会通》等,对晚清外交近代化起了一定促进作用。据统计,在晚清担任驻外大使的同文馆出身的外交官有12人,还有更多的同文馆的毕业生在国内中央和地方上从事外交活动。

——摘编自叶小青《京师同文馆与晚清外交近代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