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重庆市潼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错误”。未涉及的填未涉及。

①两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侵入中国。

②两次鸦片战争中,侵略势力没有遭到中国军民抵抗。

③两次鸦片战争都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2)据材料一、归纳两次鸦片战争“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地理位置分布的变化。

材料二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二万万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

(3)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关条约》哪一内容反映了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方式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马关条约》签订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三   条约内容完全由列强“自行商定”,清廷只可签字画押而不能讨价还价。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违者皆斩”。地方官对于反帝事件,“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为了强化对清廷的军事控制,并便于对中国人民的直接镇压,还把从北京到大沽沿路的炮台“一律削平”,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12个战略要地也由各国派兵驻守。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摘编自宋小庆《世纪之变沧海桑田》

(4)材料三中的“条约”指哪一条约?据材料概括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理由。

(5)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线索。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0年6月,英国舰船48艘,士兵4000余人,陆续开抵广东海面,发动鸦片战争。1856年10月23日,英国出动3艘军舰炮轰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次年,英法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材料二: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掀起了洋务运动。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组建新式洋枪队……从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材料三: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此外,他在《实业计划自序》中也说: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1950年,毛泽东为海军题词:“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

新中国成立时,海军只有百余艘陈旧舰艇。

20世纪7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核潜艇。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经过我国人民的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中国海军由黄水海军到蓝色海军再到深蓝海军的转变。

——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