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一生中遇到的最棒的老师

    开学的第一天,她站在五年级的学生们面前,说了个谎。她看着她的学生,说她会平等地爱班里的每一位同学。

    但这是不可能的,那是因为坐在前排的一个小男孩,他叫泰迪·斯托达德。

    汤普森夫人发现,泰迪根本无法与其他孩子们玩到一起去。他的衣服很邋遢,身上也不整洁,而且不怎么受大家欢迎。汤普森夫人很喜欢在他的卷子上用红笔画一个个红叉。

    过了不久,汤普森夫人教课的学校要求老师对每个孩子过去的记录进行审阅,她把泰迪的档案放到了最后一个才看。然而,当她看泰迪档案的时候吃了一惊。

    泰迪一年级的老师写道:“泰迪是个聪明的孩子,永远面带笑容。作业写得很整洁、很有礼貌,他给周围的人带来了欢乐。”

    二年级的老师写道:“泰迪是个优秀的学生,深受同学的喜欢,但是他很苦恼,因为他妈妈的病已到了晚期,家里生活困难。”

    三年级的老师写道:“母亲的去世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他试图尽最大努力,但他的父亲责任感不强,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他的家庭会对他产生不利影响。”

    四年级的老师写道:“泰迪性格孤僻,对学习不感兴趣。他没有什么朋友,有时会在课堂上睡觉。”

    此时,汤普森夫人才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她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

    圣诞节到了,当学生们送给她圣诞礼物时,她更是无地自容。学生们的礼物是用明亮的彩纸包好,上面扎着美丽的丝带,唯独泰迪的不是。

    他的礼物是用厚厚的牛皮纸袋包裹,那纸是从杂货袋上扯下的。汤普森夫人费了很大劲才打开这个礼物。那是一只水晶石手链,上面有颗水晶石已经丢失了,还有一瓶只有四分之一的香水。一些孩子开始发笑,她制止了他们。

    她大声夸赞这只手链多漂亮啊,并把它戴在手上,还在手腕上擦了些香水。

    那天放学后,泰迪·斯托达德说了一句话才走:“汤普森夫人,今天你身上味道就像我妈妈以前一样。”孩子们走后,她哭了至少一个小时。就从那一天起,她不再研究怎样教阅读、写作和算术,而是研究怎样教育孩子们。

    汤普森夫人开始特别关注泰迪。与她一起学习时,他的大脑便显得灵活起来,她越鼓励他,他的反应就越快。

    到了这年年末,泰迪已成为班上最聪明的孩子,尽管她说过:“会平等地爱所有的孩子”,但泰迪成了她的“宠儿”。

    一年后,汤普森夫人在门缝下发现一张纸条,是泰迪写的,他告诉她,她是他一生中遇到最棒的老师。

    又过了六年,汤普森老师又收到泰迪的另一张纸条。他说,自己已经高中毕业,成绩排在全班第三名,她仍是他一生遇到的最棒的老师。

    多年后,汤普森老师收到一封信,这次泰迪说,当初拿到学士学位后,他决定继续留在学校深造,他还说,汤普森夫人仍是自己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但如今信上的落款变得长了些:医学博士西奥多·F·斯托达德。

    那年春天,泰迪又来了一封信,说他马上要结婚了,他不知道汤普森夫人是否愿意参加他的婚礼,并坐在新郎母亲的座位上。

    当然,汤普森夫人去了。她戴着那只丢了颗水晶石的手链,还专门喷了泰迪母亲用过的那种香水。

    师生俩互相拥抱,斯托达德博士轻声在汤普森夫人的耳畔说:“谢谢你,汤普森夫人,非常感谢你让我知道自己可以有所作为。”

    汤普森夫人眼含热泪,低声说:“泰迪,你全搞错了,是你教会了我,直到遇见你,我才知道如何做老师。

    西方把这个故事传递给所有的老师和教育工作者。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有效的教育制

    度,回看学生的年度评语。

    我们看到优秀老师的责任,她认真完成了工作,并且思考了她以往的工作更可责的是她

    有一颗爱心,愿意为此做点什么,用实际行动给予了孩子最大的鼓励。汤普森夫人给予了她身边人的帮助,才是真正的正能量。

(1)、文段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文章的标题“一生中遇到的最棒的老师”,在文中有何作用?
(3)、文中画线句子“汤普森夫人才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她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中,“问题的根源”指的是什么?
(4)、文中为什么多次重复“她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棒的老师”这句话?
(5)、你认为汤普森夫人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试简要说明。
举一反三
阅读《神奇的魔术师》,回答问题。

神奇的魔术师

冬苗

      女儿小海伦的生日就要到了,约当茨却高兴不起来。

      妻子小心翼翼地与他商量:“女儿想多邀些小朋友,开个生日‘派对’好不好?”“随你安排吧!”约当茨大手一挥,不耐烦地说。“小海伦一直把你当作心目中的英雄,大伙也想听你讲海上的惊险故事呢!”妻子柔声细语地说,“呃,对了,还有一位魔术师要来表演,他自己找上门,不好意思拒绝。” “魔术师?哈哈,混饭吃的江湖骗子!”约当茨放声大笑,笑声很空洞。妻子惊恐地望着他,不知丈夫发生了什么事。

      小海伦生日那天,来了不少小客人。屋子里,就像涌进一群花喜鹊,热闹极了。

      男主人却不问不闻,衔着雪茄,独自去河边散步了。约当茨这次远航归来,郁郁寡欢,心事重重。自约当茨从河边回来时,魔术表演已近尾声。看来的确很精彩,院子里不时爆出哄笑声、鼓掌声。妻子嗔怒地瞟了他一眼,连忙让出座位,“哎,你到哪儿去了?到处找不到你。这魔术太奇妙了!你不看,真可惜啦!”“骗小孩子而已!”约当茨鄙夷不屑地哼了一声。

     “唷,这位先生刚刚钓鱼回来吧?收获不小啊!”魔术师年岁已老,发须斑白,但精神矍铄。他向约当茨高声喊话,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呵,说我吗?”顷刻间,约当茨成了全场的焦点。“我帮你把鱼儿放进盆里!”魔术师端来一瓷盆,走到约当茨身旁,果然从他藤椅的前后左右,一把把抓出活蹦欢跳的金鱼来,扔进水里还能游动。“好,压轴戏由我们大明星登场啦!”魔术师用口哨吹奏进行曲,一条漂亮的斑点狗蹦到台前。眼看魔术师扔出礼帽,原来只是虚晃一枪,礼帽急藏身后。斑点狗果真上了当,东嗅嗅,西扒扒,不见礼帽的影踪,最后,竟从灌木丛中,艰难地拖出一只大皮靴来。它一步一趔趄,气喘吁吁地把大皮靴拖到主人的脚边。更加意外的是,魔术师竟从大皮靴里抱出一只红眼睛的小白兔,送给小海伦,作为生日礼物。全场的孩子都兴奋得尖叫起来,欢乐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约当茨也忍不住鼓起了掌,笑出了眼泪,吩咐妻子送上丰厚的酬金。魔术师却不肯收受,只和约当茨干了一杯葡萄酒。他说,年轻时他是名消防队员,火灾中,为抢救医院里的病人,被砸下的横粱压断双腿。他拉起裤管露出金属假肢,寒光凛凛,使约当茨全身一震。

      一切都明白了。他是从医院里知道了约当茨的情况,才特意赶来。与这位神奇的魔术师相比,约当茨作最坏的打算,也仅仅将据去一条腿,难道就到了世界末日?

      夕阳下,约当茨目送魔术师的汽车渐渐远去,轻轻用口哨吹起了进行曲。天空明净,微风拂面,远处的青山更青了!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母亲,我是你儿子

       ①是母亲送我去读大学的。她没有出过门,却依然逞强:“有啥难,我曾经一个人走五十多里去逛庙会呢!”那是母亲走过的最远的地方,也是她最值得骄傲的一次出游,尽管她只字不提回来的时候怎样迷了路,天快亮了才摸索着回到家,见了等在门口的我,一下子就抱过我就哭了起来。当时是我努力地装作大人安慰她,她才抹掉眼泪,说:“我以为再也见不你了呢。”那一年,我12岁,却开始懂得,原来母亲也不总是那么坚强。

       ②但还是上路了。大部分的包都由我来提,瘦弱的母亲只拎了两个小包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坐上火车后,母亲已经很疲惫,才49岁的她精力明显不济。几年前父亲去世,她原本虚弱的身体因过重的劳累而每况愈下,但她在我面前依然努力第表现着顽强和能干,抢着洗衣做饭,抢着做一切她认为劳累但能体现她的价值的家务。现在,她执意不睡,要看着我们的几个大包,坚持说:“有妈在,儿子你放心睡就是,我熬两个晚上都行呢!”看着她一脸的疲倦和眼睛里的血丝,我骗她说:“开学还要测试英语听力,我再看会儿书,妈,你先睡,我们轮流看着。”她这才相信了,头歪到一边去,片刻,便起了轻微的鼾声。

       ③母亲这一觉睡了5个多小时,醒来后看见窗外微明的天,立刻满脸愧疚和不安。她小心翼翼地问我:“儿子,妈是不是真的越老越不中用了?怎么就睡得那么沉呢!”我递给她一杯热水,安慰她:“晚上记忆就是好呢,学了很多东西,不愁考试了。”她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

       ④10个小时后,我们走出了上海火车站,被几个老乡接到学校,终于安顿好了,母亲突然小声地说:“咱请人家吃顿饭吧,让这些孩子帮这么多忙,多不好意思啊。”

       ⑤这是母亲第一次和这么多“有学问”的人同桌吃饭。尽管有儿子在身边陪着,她还是局促不安。我们让她多吃菜,她则慌乱地不知夹哪道菜。因为紧张,连筷子都弄掉了。(A)我赶紧取来一双新的,放在她的手里,然后在她的碗里高高地堆满她喜欢吃的菜,就像她在走亲访友时为我做的那样。

       ⑥第二天送母亲去车站,我特意打了电话让邻居在那边接站。一直到火车快开了,我才下来。透过车窗,我看见母亲头发蓬乱、灰白,眼睛红红的。车启动了,她别过脸去,不再看我,瘦削的脊背那么孤单。我突然间难过起来,然后疯了似的跑到车厢门口,对着要关门的乘务员大喊:“15号车厢靠门口第一个座位上的老人,麻烦您帮忙照顾,她没有出过门的!”看见乘务员淡淡地点头,我又拼命地高声喊:“我是她﹣﹣儿﹣﹣子﹣﹣”

       ⑦话一出口,泪就跟着流下来

       ⑧一个月后,我打电话回去,絮絮叨叨地给她讲大学里的趣事,她认真地听着,到最后,才突然插话:“儿子,妈坐火车去看你吧。”(B)我听了立刻就批她:“那怎么行,你一个人,我怎么放心?”“可是,儿子,妈真的想你了……”

       ⑨我才明白,母亲已经完全像个孩子。她知道陪儿子出行,带给他的只是麻烦;她知道坐火车去看儿子,或许让他担忧一路;她也知道儿子已是大人,可以不需要她就能自由地飞翔。可她依然想要给他带去这些烦恼,只是因为,一日日老去的她,对他的依恋是那样深。

      ⑩而这样的依恋,什么时候,岁月就从我手中接过,转交给了母亲?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一支金色的钢笔

       这是我第五次在她的作业本上愤然留言:“请用钢笔写字!”

       她没有一次照做,一如既往地用铅笔打发着我布置的作业。我不明白,为何在她文静纯真的背后,深藏着那么让人不可捉摸的倔强。

       当我在她的作文本上再次写下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时,我决定对她进行点名批评。于是,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便有了这样的场景﹣﹣我一面踱着步子解析优秀作文的词句,一面时不时地用余光安抚在角落默默流泪的她。

       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狠狈,像春花躲着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我并未从她的躲藏中找到一种老师该有的威严。相反,我内心有了一股悲戚的洪流。

       下午放学后的校园,多了几分静谧与冷清。我独自在窗明几净的走廓上散步,猜想到底该如何化解她心中的惊恐与不安。

       透过窗帘间的缝隙,我能看到,她和她的同桌正在喃喃地说些什么。那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家境十分拮据,经学校减免过的学费都得施上几个月才能勉强缴清。

       我心怀期待地看着他们在空旷的教室里窃窃私语。真怕他们的嬉笑里,有我的名字。正当我准备推门而入时,一幅永生难忘的画面瞬间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她满目感激地收起手中的钢笔,微笑着说了声谢谢。他把书包摊开,接过那支破旧的钢笔,轻轻地将它搁到里面,那神色,如同手捧至宝一般。临行前,他略带豪情地说了一句:“放心吧,这次你是用钢笔写的,老师不会再批评你了!”

       夕阳的余晖透过愈渐宽大的窗帘缝隙,丝丝缕缕地照射在他们脸上。在那一场充满童真的友谊里,我无法找到自己介入的借口,只得暗自逃离。第二天,在宽大的办公桌上,我看到他俩紧紧挨在一起的作业本。同样的本子,同样的笔色,同样的日期。

       市里举行长跑比赛的时候,他不顾一切地报了名。接着,他毫无悬念成了代表学校参赛的选手。

       5000米的距离,对于台下这帮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场艰苦的耐力战。他在人群中穿梭、奔跑,坚持不懈。我和看台上的老师们一起,情不自禁地为他加油并鼓掌欢呼。他如一支离弦的箭,在临近终点的时刻,依然冲劲十足。

       惊人的一幕出现了:他愣愣地站在终点附近的跑道上,看着后来的选手们牙关紧咬、奋力冲刺。人群中一片哗然。没有人明白,在冠军唾手可得的紧要关头,他为何选择了止步。

       当有两人陆续冲过终点后,他才狂喜高呼着奔向终点。毫无疑问,他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要知道,他代表的是整个学校,而不仅仅是他个人。他的无人理解的行为,已然辜负了所有随行老师的希望。

       那是我第一次对他怒吼斥责,我以为,他是想用特立独行的方式来博得众人关注的目光。

       “你明明能跑第一,为什么要在终点前停下来?你知不知道这关乎整个学校的荣誉?”我一遍遍地责问,他则顷刻间泪流满面。

       “老师……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奖品都不是钢笔!我……我只要钢笔。这样,我的同桌就不会再烦恼,也不会因为用铅笔写作业而受到批评了……”他呜呜地悲鸣,诉尽了他在一路奔跑中所受的委屈。

       我恍然觉察到自己的渺小与狼狈……

       校门口的喜报栏上,赫然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我见过,那是一支精致却又恸哭不止的金色钢笔!面对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我内心充满了愧疚。                                                                                                                                                                                     (选文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

一  碗  米  粉

徐全庆

    天有些冷,父亲突然对我说,你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车站的旁边就有不少卖米粉的,我说,我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可一次也没有坐下来。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他才发现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他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店主看出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你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后我一定把钱给你寄过来。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父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去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只知道他姓杨。

    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住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父亲开始带着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名字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没有办法,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

    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的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找到了他。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父亲还是一眼认出了他,紧走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可找到你了,我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

    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

    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他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

    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返回的途中,电话响了,是那位姓杨的店主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后,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

    挂上电话,我的眼中留下了两行泪水。那碗米粉的香味弥漫在我的周围,温暖着我。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父亲的快递

    那天,我在早餐店吃饭。

    他拐进店里。他看上去约摸五十多岁,花白的头发,沧桑的容颜,一身不太合体的灰旧衣衫,他打量了一番,犹犹豫豫地问,豆腐脑多少钱?

    三元。服务员答。

    哦,他愣了一下,说,那来碗小米汤吧。

    汤端上来了,他吸吸溜溜地连喝几口,然后从衣兜里拿出馒头,就着店里免费供应的腌萝卜丝香甜地吃起来,很快那碟萝卜丝见了底,他拿着小碟喊,再来份咸菜。

    他可真够俭省的!

    上午我去小区门口买菜,又遇见他。他正守着半平板车白菜在小区门口卖,他的白菜浑实,新鲜,我买了两大颗。从他和别人絮絮叨叨的谈话中,才知道他是郊区的菜农,家离这儿有六十多里,为卖这一车白菜,天没亮他就赶着马车往城里赶了。说到最后,他又反复怨叹,今年白菜价钱实在太低了!就这一车菜,也只能卖两百多元钱。

    后来,我又买过几次他的菜,彼此熟悉了,再见面就会打声招呼。

    有天,我又去买菜,临走的时候,他忽然问我,娃呀,问你个事,你会在网上买东西吗?

    会呀,我说。

    他开心地笑了,满脸的皱纹像拥挤的河流,那请你帮帮忙替我在网上买个东西吧。

    买什么呢?

    买几包牛肉,再买些奶酪,给儿子补充补充营养。他又笑,幸福地解释,我儿子在北京读大学,这小子从小吃饭就挑,到现在还是很瘦,前段我有个亲戚从内蒙来,路过北京的时候,给了他几包牛肉和奶酪,那天给我打电话一阵猛夸说好吃。我寻思,再给他买些寄过去,给他补补身体,哦,对了,要内蒙产的啊,真是麻烦你了!

    原来这是寄托父爱深情的快递呀,我答应他,回家就上网查查,然后告诉他具体情况。

    他一迭声地感谢,非要抱棵大白菜送我,我不要,他抱着白菜在后边撵,我连忙快步走开了。

    此后几天,我因为单位工作忙,加了三天班,把他请求我帮忙买东西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那天中午,当我拖着疲累的步子走到小区门口,远远地就听见他叫我,只见他一手拿着半个馒头,一手拿着块咸菜,几步跑到我面前,满脸期待地问,娃,查好了吗?多少钱?我把钱给你吧?

    我望着他被风吹得乱七八糟的头发,以及那浑浊双眼里殷切的期待,不好意思地说,明天给你回话。

    我在网上反复比较,最终选了一家,按他说的数量,要两百多块钱,这几乎等于他一车白菜的价格了。我打电话征询他的意见,还没等我说完,他就一迭声地答应,行,行,不用担心钱,就这样定了!

    那年冬天雪特别多,每当雪稍一融化,他就又赶着马车来卖菜了。他戴顶灰色的毛线帽,穿一件灰蓝色的旧棉大衣,大衣袖子有些破损,露出了一小朵棉花,他扯开嗓子,在冰冽的空气里呟喝着,往往要等上大半天才能把菜卖完。每次看到他在寒风里的坚守,脸上隐约显现的冻伤,我都不由得唏嘘感叹。

    那次帮他网购,因为天气的原因,快递多走了五六天。恐他担心,有天,我专门去告诉他物流的行踪,和他在菜摊前聊了一会。说到今年的收成,他脸上现出忧愁的神色,他说,今年的白菜不比往年,卖不上价钱,一季菜最多能卖三千多块钱,家里供个大学生,日子过得有些紧。说到这儿,他又摇摇头,总结似地说,不过投资孩子上学这事,我觉着划得来,你想啊,这学到的东西就是他以后吃饭的本事啊,不像俺,只会土里刨食!

    我很佩服他,他虽然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但他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

    几天后,我在单位上班,忽然接到他的电话,他高兴地告诉我,儿子收到快递了,孩子说那些东西和上次吃的一样,很合他胃口,真是谢谢你帮忙!

    我感到欣慰,终于帮他解决了一个心事。紧接着,我又想,那在遥远他乡收到父亲快递的儿子,是否也感受到了那浓浓的父爱深情?

现代文阅读

童年钟声

厉彦林

①童年, 是人生乐章中最动听的音符, 是生命画卷中最美丽的风景。 童年那悠扬的钟声, 铭刻在心灵深处和生命履历中……

②我们村的学校在村北边, 后边就是一片树林子, 密密匝匝地长满榆树、 柳树、 杨树和各种灌木。 春  天, 清晨的空气格外清爽, 树林里异常幽静、 舒适。 树叶正由鹅黄变碧绿, 阳光透过那稀稀疏疏树叶, 在  地上映出凌乱的光斑。 林中的鸟儿活跃起来, “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清风摇动树木, 满树的绿叶在鼓  掌。 流水潺潺, 鸟啼声清脆悦耳, 一只只蝴蝶在灌木丛中盘旋嬉闹, 一群蜻蜓好像飞机特技表演队, 在空  中滑翔俯冲。 活泼机灵的小岛, 在刚换上春装的大树上蹦来跳去, 比赛似的歌唱。 林中幽静曲折的小路上, 响起学生的脚步声和读书声, 孩子们摇头晃脑, 抑扬顿挫, 诵读得如痴如醉。 那清脆的读书声, 悦耳的鸟鸣声, 潺潺的流水声, 合奏出优美和谐的音乐。

③当年村里的小学设施非常简陋, 用不起木制的课桌, 就用土坯垒上几排土台子, 凳子也是从各家捎  来的, 可大家读书、 学习十分卖力。 同学们半闭着眼, 摇头晃脑地朗读课文。 墙西南角竖着一根又粗又高  的竹竿当旗杆。 每当重要的节日, 都要升国旗, 同学们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 在国旗下庄重地行注目礼 。 清风下轻轻地飘动着的红旗, 是那么鲜艳动人。 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钟声了。 起初是铁铸的钟, 后来换  成一截炮弹壳, 用一根粗钢筋钩着挂在树上, 敲起来“铛铛”响, 声音清脆而有余音。 清晨, 该于们听见 钟声立刻起书包出家门, 追逐着, 嬉闹着, 笑声一路铺撒到校园。 学校没有体育设施, 孩子们自己创造游戏, 弹玻璃球, 打陀螺, 跳高, 跳绳……同样玩得兴奋、 痛快!

④那时村里和学校都没钱, 学校就组织学生“勤工俭学”, 春天让我们排着队去山冈沟底捋刺槐树叶, 秋天去田野翻地捡地瓜、 花生。 更有趣的是去山上挖蝎子。 那时山上蝎子多, 搬动大的石头块, 就会发现  有蝎子高扬尾刺与你对视, 或直往石缝里钻。 我们就迅速用筷子夹起来, 放进准备好的玻璃瓶中。 一只二分钱, 抓上半天就能卖几毛钱。

⑤刚从童年的学校毕业, 人生的学校就在岁月急促的钟声中开学了……

⑥中年、 青年人都已远离了童年, 少了纯真, 多了责任。 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 我们在现实生 活的磨炼中变得更加成熟与智慧, 童心、 童趣却越来越淡, 儿时那些最简单的辨别是非、 美丑的标准也逐 渐变得模糊。 我们在不遗余力地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同时, 会顿悟: 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那份纯真和简单, 原来是最稀缺、 最珍贵的东西。

⑦童年是一盘永恒的录像带, 是一幅永不褪色的风景画。 它既是人生的独版, 又是绝版。 如果人生能 重来, 谁都渴望再经历一次纯粹、 金色的童年。 童年那余音袅袅的钟声, 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依然回荡在耳畔和心田。 (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