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西省稷山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二章)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啊。 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蒲松龄《狼》)译:骨头已经没有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C、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列子《杞人忧天》)译:祀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 D、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译:国人都在说这件事,宋国的国君知道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 , 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者》)
        [注] ①盍:hé,何不。  ②迨:dài,等到。   ③敏:聪明。  ④炯戒:明显的警戒。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伯夷颂  韩愈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
      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  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
      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②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由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注】①伯夷:殷朝孤竹君之子,放弃君位隐居周山。曾阻止武王伐纣,殷亡,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阴山。②微子:殷纣王之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