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甘肃省环县一中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心田种一畦黄瓜秧

    ①十三岁那年的夏天,酷热难耐。在城里读书的我,一放假便回到父母工作的小学度假。

    ②回到家时,看到门前的池塘干涸龟裂,池中原本翠绿的茭白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几丛枯茎耷拉着脑袋,在炫目的阳光下泛着白光,先前那一群群自由游弋的鲫鱼早已不知去向 , 好在池塘边的沙地上,一畦黄瓜秧正郁郁葱葱地蔓延着,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迎着骄阳绽放笑脸,一群群蜂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茂密的瓜叶下隐隐约约点缀着许多黄瓜条。一向爱吃黄瓜的我不禁一阵暗喜,仿佛看见了父亲早晚为瓜秧浇灌的身影——在这样一个大地备受饥渴煎熬的时节,只有勤劳的母亲才能赋予这一畦黄瓜如此蓬勃的生机……

    ③清晨天刚亮,母亲便起床煮饭,我跟着起来晨读。推开房门,一眼就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我家的黄瓜地里捣腾着什么。“爸,有……”我本能地想告诉爸爸有贼在我们的菜地里偷黄瓜,母亲却一把捂住了我的嘴,快速把我拉回房里,轻轻关上房门。爸爸忙问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有贼!”我气愤愤地说,“有人在我们的菜地里偷摘黄瓜呢,可妈妈却不让我喊,难道就任由那人偷我们的黄瓜吗?

    ④我见爸爸没有反应,就接着说:“我认得那人,是我同学小磊的爸爸阿根叔,哼,真丢人,这么大的人还干这事!”“嘘!小声点,别吓着人家了!”母亲边朝我打手势,边指指隔床正睡着的弟弟、妹妹,示意我不要让他们听见。我嘴里不说什么,心里还是气恼:刚回来,还没尝过鲜呢,现在可好,那几根大的肯定被偷了……

    ⑤我急得想哭,希望爸爸能出去制止那人的恶行。然而,爸爸却用宽厚的手掌抚摸着我的小脑袋,轻声说:“孩子,你妈刚才做得很对。我们丢失几根黄瓜那是小事,让人家丢了面子那可是大事呀!你想想,要不是今年这样干旱的天气,往年这时候可是家家户户菜蔬最丰富的时节啊!人家如果不是实在没菜下饭了,怎么去干这种不光彩的事情呢?……”最后,父亲郑重地说:“记住,今后在任何人面前都不得提起这件事!决不能让你弟弟、妹妹知道。”

    ⑥“可我昨天跟弟弟妹妹说好了今天早上一起去摘黄瓜的啊!我们可都数过了,今天有十二根可以摘了,那等下怎么跟他们交代呢?”

    ⑦“这好办,等下发现瓜少了,我就告诉他们是给田鼠吃了吧!”母亲的话打消了我的几分顾虑。

    ⑧“没错,就按你妈说的办!”父亲边说边温和地看着我……

    ⑨尽管我心中仍有丝丝的气恼,但想想阿根叔养活一家十口的不易,顿时觉得自己先前的举动确实有点过分。我不敢迎视父亲殷切的目光,不禁感到有些惭愧:去年,阿根叔因为孩子学费减免一事产生误会,当众数落身为校长的父亲,父亲也没多加辩解,而我……

    ⑩过了许久,母亲悄悄推开房门,看清菜地里的人已走了,才让我跟她一起出去……记忆中,这是我家最迟的一顿早餐。吃完早饭,父亲还叮嘱母亲到菜地里摘些茄子、豇豆,派我给阿根叔家送去,好让刚回家度假的小磊能吃上新鲜的蔬菜。过了一会儿,父亲又改了主意,交代菜不要我送,叫我弟弟、妹妹送去……

    ⑪岁月如歌,往事如风。眨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每当酷暑来临时,每当餐桌摆上脆嫩可口的凉拌黄瓜时,总会想起年少时的那个清晨,想起父母那一番质朴却让我终身受益的话,想起家门口那一畦翠绿蓬勃的黄瓜秧……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中第②段划线的句子是描写;第③段划线的句子是描写。
(3)、用第⑤段里的原话回答,父亲为什么不让我出去制止阿根叔偷瓜?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4)、文中结尾说“总会想起年少时的那个清晨,想起父母那一番质朴却让我终身受益的话,想起家门口那一畦翠绿蓬勃的黄瓜秧……”家门口那一畦翠绿蓬勃的黄瓜秧是什么样的?请从文中找出对那畦黄瓜秧描写的句子写在下面。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她挂花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不怕。他打不着我们!”“她挂了花!”
         ②“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历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③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④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⑤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为什么呀?”
        ⑥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我没脸见人。”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她像央告那老头子:“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⑦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⑧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现代文阅读。

家徽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这图案对于本地油漆名匠的我们家极不相宜,到了我进省美术学院学习后,简直不能容忍这粗劣的艺术造型的存在,并且还堂而皇之作为家徽的图案。

      ②这天我调好一桶荸荠色油漆,决心要将门板油漆一新,再在上面重新勾画出新的家徽,就在我提着刷子构思着家徽图案时,父亲来了。

      ③“你干什么?”父亲语音甚为沉闷。

      ④“干什么,重新画一个好的家徽呗。”我漫不经心地拿起了刷子。

      ⑤“等等,让我跟你讲讲这条鱼的来历。”父亲深深地吸了口气,点着了烟,我多次企求探讨的家徽的秘密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向我敞开了。

      ⑥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身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⑦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窜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这时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来,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哩。

      ⑧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⑨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个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⑩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⑪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马上他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⑫自此以后,我家门环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⑬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 , 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于是,我们家按照祖父的意思,每次修屋或换门时,都保留这鱼的图案。它,自然而然地成了家徽。

      ⑭我放下了油漆刷,久久凝望着这条刀刻的鱼。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昆明的冬天

①昆明是春城,故而昆明的冬天是最没有冬的气质的,昆明的冬天在积蓄了一年后,抖落出来的仍只是秋的力度。

②在昆明,只有到了冬天,植物园的枫叶才算红得到位;只有到了冬天,团结乡的苹果才能熟到甜心;只有到了冬天,早晨才能看到一地白霜……就算是偶尔下点雪,黑龙潭的梅花也无法展示它傲雪的风姿,雪实在是太小了,梅花小小的花瓣上积不起来。就算那些落叶的树木终于变得光秃秃的,你也会发现,旁边还点缀着些常绿的植物,甚至是开放的花朵,冬的力度又被减了一层。总之,昆明的冬天是不彻底的冬。

③昆明的冬天是很不彻底的,会让期待冰天雪地的人心里生出一些失望,然而正是她的这种不冷酷到底,然她有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④冬天到了,长虫山上的尖刀草的叶鞘边沿终于变得血红地挺立着,有了尖刀的气质。银杏叶也终于熟透了,云大的银杏大道显得有些老气了,厂口的银杏林又觉得有点儿距离感。就小区会规划处的一片,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在城市的中心已是难得的存在,刚长成气候,叶子黄时一片生机。从深秋开始叶子就一天黄似一天,仿佛是黄这种颜色在不断的加速、凝固,加速、加速,越来越黄,黄的浓重,黄得诱人。它们还在加速,黄到最极致的时候,最终在某个夜晚离开枝头,失去对自己生命的掌控,静静地躺在树下的草地上,像一只只在昨夜在寒露中死去的蝴蝶。它们成熟到在叶柄与树干的中间自然分离,当一阵风吹来,它们就飘散离开枝头,分离出没有丝毫伤痕。风大一点,它们就纷纷飘落,近看像一只只金蝴蝶,远看像一阵金色的雪,舞着曼妙的身姿飘然落下。虽然是叶子离开枝头,而这一切并没有死亡的气息,只让观者欣赏到美。这是叶的奇妙之处,虽叶落枝头,却彰显着活力与优雅,这不正是“死如秋叶之静美”的写照吗?

⑤雪并不是昆明冬天的必需,昆明的人们对此有种难言的情愫,有盼而未得的失望,而这种失望又不会在心头驻留太久,成为心头的隐痛,这像极了昆明冬天的性格。昆明冬天的雪是羞涩的、秀气的,她是捉迷藏的高手,有时会在不经意间的转头看到她在窗外飞舞,引得孩子们莫名地惊呼和欢喜。有时她会在天气预报上留下点身影,当人们怀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梦拉开窗帘时,她却常常以阴沉沉的面孔来宣告人们的失望。偶尔她也会认真的现一下身,但总觉得有些羞涩,城市里看不到她完全的容颜,只有到山上去与她邂逅。到了山上,地面上已经覆盖着薄薄的一层雪白,路旁的草地、菜地和矮小的灌木丛上要厚点,但还不足以遮盖掉一切,隐隐可以看到一点菜叶的青绿或者树枝的墨黑,有种半含半露的娇态。堆雪人、打雪仗是可以成全的,这也是孩子们对雪的最大期待。或者去摇一下树上的积雪,伴随着一阵笑声跑开,或者在浅浅的雪地里踏出一串歪歪扭扭的脚印,然后像看作品一样地去欣赏……在昆明有一场像样的雪总是能给人不少兴奋与乐趣的。倦了,吃点山上的农家饭,驱车下山,城市里又像没下过雪一样,生活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顿有一种出世和入世的感觉,心灵放了一个假。昆明的雪太羞涩,太秀气,是不足撑起一个纯粹的冬天的,掩盖不了到处的生机。

⑥昆明的冬天还有城市精灵红嘴鸥,它们每年冬天从遥远的西伯利亚来到昆明,等春天到来时又悄无声息地迁走。它们的一来一去就像是一种提醒:冬来了!冬去了!人们在心里默默应着:知道了!它们到来像冬的到来一样,有些潜移默化,来得有些不知不觉,去得有些无声无息。它们在昆明常驻的地方是翠湖和滇池,因为昆明的冬天水是很难结冰的。昆明人的热情,每年都会为它们的到来做好准备,它们则尽情地装点这个城市。它们有时成群地翱翔空中,留下一片片美得身影,有时伫立翠湖或滇池大坝的围栏石柱上,安静得像一个思考者,透着优雅的美。人们喜欢往空中抛洒一些鸥粮,或者扬起手臂,手里举着一块面包。红嘴鸥则成群结队地从水中飞起,像一架架战斗机,姿态优美地盘旋着飞过这些人,每次靠近都会准确无误的瞄准、出击,干净利落地把猎物衔在嘴里。得手的就找个地方停下来享用战利品,没有得手的就在空中绕个圈又飞回来,等待下一轮的争夺。喂的人多,红嘴鸥也就越多,在激烈争夺时发出清脆的鸣叫,给昆明的冬天添了几分活力。它们很机警,不会贸然啄食人们手中的面包,它们会无限接近又警觉地飞开,然后再来,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只觉得手里一紧,再看手中空空如也。红嘴鸥是优美的、活泼的,它们的到来,又给昆明的冬天增添一些生机。

⑦昆明的冬天就是这样,不是彻底、纯粹的冬的样子,但却因为这种独特的存在,有了一种独特的韵味;昆明的冬天,始终保有生机,这时我想到一句话:哀而不伤!这就是昆明的冬天,没有从大流追求生命的极致反弹,却始终以她的力度展现着冬天可以另外有的样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