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涿州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题目。

“阿尔法狗”凭什么打败世界冠军

    ①前不久,一场举世瞩目的围棋比赛以“阿尔法狗”4:1击败前世界围棋第一人李世石九段告终。

    ②打败世界冠军的“阿尔法狗”其实不是狗,这只是它的“网名”,它的英文名叫AlphaGo,中文名叫“阿尔法围棋”,它的真实身份是谷歌公司开发的一款人工智能软件。

    ③什么是人工智能软件呢?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能够产生人类智能行为的计算机软件,它具有现场感应和环境适应的能力,具有表示、获取、存取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能够采用人工智能的问题求解模式来获得结果。击败世界冠军的“阿尔法围棋”便是这样的一款智能软件。

    ④就下棋而言,一种直观的思路就是列举所有能赢的方案,然后优选出一个最佳方案。一般来说,下一盘围棋大约需要150步,每一步有250种可选的方法,要是人工智能采用这种思路,需要计算大约10360种情况。这样看来,在有时限要求的比赛中,列举所有情况的思路是不可行的,所以,研究者们选择了模仿人类大师的下棋方式,这就是“深度学习”。其原理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深度神经网络——“策略网络”和“价值网络”合作“挑选”出那些比较有前途的棋步,抛弃明显的差棋,从而将计算量控制在计算机可以完成的范围内。其中,“策略网络”负责减少搜索的宽度。面对眼前的一盘棋,人工智能机器人会观察棋盘布局并试图找到最佳的下一步,相当于“落子选择器”。而“价值网络”则负责减少搜索的深度。人工智能机器人会评估棋局的整体局面并预测双方胜负,相当于“棋局评估器”,在局面处于明显劣势的时候,会直接抛弃某些线路,从而辅助落子选择器。在“两个大脑”的配合下,“阿尔法围棋”具有了像人类棋手那样的思维方式。同时,研究者通过“监督学习”让机器人掌握海量的专业棋局;通过“强化学习”让机器人从每次对弈中获得新的经验。而且,一个人或许一年能玩1000局,但机器人一天就能玩100万局;人类在长时间比赛时会犯错,但机器不会。所以,从理论上说,“阿尔法围棋”只要经过足够的训练,就能击败所有人类选手。

    ⑤如果你认为智能软件就是陪你下棋的娱乐工具,那你就错了。智能软件在商务管理、家政服务、精准医疗、环保检测和巡航导弹武器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日前,中国科学院技术研究所发布了全球首个能够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寒武纪”,这项成果正式投产后,反欺诈的刷脸支付、图片搜索等将更加可靠、易用。

    ⑥“阿尔法围棋”战胜世界冠军,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标志性成就。随着整个科学体系演化进程的加快,在与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与发展中,人工智能一定会进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开启人机协同思考的新纪元。

(1)、整体把握全文,指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2)、第④⑤段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阅读第④段,分别在A,B,C处填写适当内容,完善表格。

类型

功能

职责

工作方式

A.

落子选择器

减少搜索的宽度

观察棋盘布局并试图找到最佳的下一步

价值网络

B.

减少搜索的深度

C.

(4)、当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够在围棋比赛中“秒杀”人类的时候,人类的智力是不是就贬值了?谈谈你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返回式遥感卫星是重1800—2100千克的精密卫星,它由仪器舱和回收舱组成。仪器舱中装有摇感摄影相机和控制跟踪系统,相机的分辨率很高,在数百公里的高空,它拍摄的每一张照片能覆盖34000平方千米,是名副其实的千里眼。借助特殊判读技术,能从照片上看清地面的汽车和大海的波浪。卫星相机18天就可以把整个地球扫一遍,完成拍摄任务后,仪器舱的使命结束,在茫茫的宇宙里陨灭。回收舱有制动火箭、回收系统、跟踪遥测设备和暗道片盒。卫星相机拍摄的底片都储存在暗道片盒里,所以它是回收舱的核心。其他都是确保卫星安全返回地面的精密装置。返回式摇感卫星,集中了传感、通信、信息材料等高技术,是我国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②卫星的发射回收是一次尖端的科学技术,在几百公里的高速轨道,卫星面对太阳时温度高达100℃,走进地球的阴影又降至-200℃,降落时与空气摩擦还会产生几百摄氏度的高温,没有先进的隔热调温设施,仪器就无法正常工作。返回时星体得保持100度转角,头向地球。回收舱与仪器分离后,制动火箭自动点火,推动舱体飞向地球。这时,地面遥控系统在卫星上的程控系统必须匹配无误,如果因收角偏差1度,落点就会偏差300公里,要是掉到居民区,会造成星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③卫星带回的照片,为找矿、地形测绘、铁路选线、农林调查、环境监测、地震预报、考古研究等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例如,科技人员用卫星照片在北京周围16万平方米的土地上找了7个成矿区,在内蒙古发现了大煤田,在新疆找到了三个新油带。用卫星照片编制各种比例的地质图,如用人工绘制,必须26个人测量568个点,工作四个月,现在一张卫星照片就可以解决问题。我国的宝成铁路建成后,已发生各种塌方、泥石流灾害100多次,治理费已花去近7亿元。从卫星照片分析发现,一路段正好筑在地层断裂带,如果用卫星造线,绕开断裂带,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20世纪50年代初,为了兴建仓头铁路,地理学家吴传钧带领助手历尽千辛万苦奋斗几年才选出一条最佳的铺设线路,如果用卫星选线,只要几天工夫就能完成。
  ④用返回式卫星搭载实验,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例如,砷化镓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卫星微重力条件下结晶生长,质地纯正,性能更为优良;在卫星上生成的蛋白质晶体,比地球上的大数倍,送往空中的植物种子,在电离辐射下会发生变异,玉米、西瓜、西红柿提前开花结果,紫红的鸡冠花变成了淡绿色,微生物外观颜色改变,活力增加,这些有趣的现象为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信息。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离子和钠离子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氯离子具有维持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和组成胃酸等生理作用,钠离子在人体水量恒定上起主要调节作用,钠多则水也多,钠少水也应当减少。因此盐摄入过多时,可能发生水肿,过少时,可能引起脱水。

②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盐,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却对身体产生危害。日本秋田县的居民喜欢吃咸食,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为20-30 克,比其他县的居民多两倍。结果秋田县居民中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是日本有名的短命县。
③为什么盐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血压呢?研究表明,盐能使人体“水化”。也就是说,人体盐分多了,对水分的需求也要相应的增加,从而使过多的水分滞留在体内,导致血管内血浆容易增加,最终引发高血压。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蛋白质“Racl”在摄取盐分过多导致高血压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如果开发出抑制Racl 的药物,就能够治疗因摄取盐分过多而导致的高血压。
④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以5克为宜,不宜超过6克。事实上人们的盐摄入量往往高于此推荐值。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盐9.7 克,农村居民为11.1 克,并且中老年群体盐摄入量明显高于青少年
⑤减少盐的摄入不仅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还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由此可见,对于高血压、脑血栓等疾病患者,采取限制盐摄入量要比多吃蛋白质和不吃肥肉等措施更有效。
⑥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将盐摄入量从每天9-12 克减少到5-6 克,血压会有明显的降低。通过这种方式所达到的降压效果等同于口服降压药的效果。
              ?首先对每天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一般而言,20 毫升酱油中含有约3 克盐,10 克黄豆酱中约1.5 克。如果炒菜时需要用酱油或酱类调味时,应按比例减少相应的盐用量。其次食物加工、烹调时尽量少放盐。不吃或少吃咸菜以及含盐量多的酱菜、腌肉制品等食物。最后应多选择含钾多、含钠少的绿色食品。谷类中的荞麦和小米钾含量较高,蔬菜中土豆、藕、油菜、大白菜、番茄等和水果中大枣、山楂、香蕉、苹果等都含有比较丰富的钾。
⑧如何降低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呢?请记住,少吃盐永远是你的健康之道。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VR,未来已来?

       ①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系列科幻题材小说、电影就给我们这一代人勾画了虚拟现实技术的雏形。而随着电影版的《黑客帝国》三部曲上映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也进一步普及。究竟虚拟现实技术是什么呢?虚拟现实也就是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雏空间的虚拟世界,向使用者提供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虚拟现实技术源于现实又超出现实,将对科学、工程、文化教育和认知等各个领域及人类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虚拟现实技术将无处不在。

       ②虚拟现实设备在现在并不是什么新事物,但作为首次实现民用,Oculus就在游戏领域收获成功,尤其是在智能硬件大爆炸的时期,虚拟现实设备完全有能力成为市场的宠儿。目前来看,比起星际遨游或是基因改造等听起来就遥远的科幻前景,许多人更相信在这一代的有生之年能够见识到虚拟现实游戏,就算做不到超现实的效果,应该最起码也能通过戴头盔,穿体感套装的方式来身临其境地玩网游。相信对现在的大部分玩家来说,光是能够实时以完全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实现自己在游戏世界的各种动作,就足够让他们满足了。

       ③无论虚拟现实技术会引发游戏行业怎样的变革,它本身的脚步都不可能停止,广义上,它的应用起始于游戏当然不局限于游戏,或许在不远的未来,身临其境的进入到网游的世界将成为可能。

       ④除了游戏,虚拟现实还能用于灾难模拟,学生可以在虚拟现实中模拟火灾、地震等多种情况下的救助措施。医疗上,虚拟现实应用大致上有两类。一是虚拟人体,也就是数字化人体,这样的人体模型医生更容易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另一类是虚拟手术系统,可用于指导手术的进行。军事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战争过程已成为最先进的多快好省的研究战争、培训指挥员的方法。也是由于虚拟现实技术达到很高水平,所以尽管不进行核试验,也能不断改进核武器。战争实验室在检验预定方案用于实战方面也能起巨大作用。娱乐上,应用是虚拟现实最广阔的用逢。给人们最大的体验也就是之前所说的游戏方面。

       ⑤在这些虚拟现实场景中,积极、富有教育意义的固然有之,但当中也有不少掺杂了一些负面元素。人类或许将变得越来越封闭,喜欢与虚拟的事物进行互动,而逐渐减少与现实中他人的交流;由于虚拟现实可以带来日常感官以外更多的感受和互动,人们会对技术逐渐变得依赖,越来越有惰性。而这些负面的元素值得我们深思,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究竟是一场好的变革还是一个坏时代的来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机器人的新进化

       随着3D打印技术和组织工程学的发展,生命与机械的界限已经被打破,动物的细胞、肌肉乃至心脏,现在都可以跟冷冰冰的机械相结合,创造出更灵活更有生命力的新一代机器人。

       依靠心脏细胞的机器鳐鱼

2016年7月,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推出了全球首个生物合成机器人——机器鳐鱼。这个机器人模仿自然界中的鳐鱼制造而成,长只有1.5厘米,重只有10克,其骨干由黄金制作而成,皮层由硅树脂制成,能以每秒3毫米的速度缓慢前进。神奇的是,其动力来源竟然是老鼠心脏细胞。

       机器鳐鱼的制动体由老鼠心脏细胞构成。这些细胞位于植入了特殊蛋白的有机矽制作的模板上,沿着模板的蛇形图案整齐排列生长,一周内的数量能繁殖到20万个,形成类似鳐鱼的肌肉纤维结构,靠收缩产生前进动力。

       那么,这些心脏细胞怎么知道什么时候收缩呢?

       事先,研究者们会往这些活体细胞的基因里增添对特定光谱敏感的基因,当特定光脉冲对其电击时,老鼠心脏细胞会沿着模板上的图案按序收缩,带动整个躯体前进。而且,机器鳐鱼两侧会对不同的光波敏感,如果只有一种光波刺激,将只能让鳐鱼的一侧收缩,这样鳐鱼就能完成转向动作,避开障碍物。

       由于鳐鱼游动时改变方向的方式与心脏跳动有相似之处,能有效防止倾斜或翻转,所以这项技术在未来会被用来制造人工心脏。

给机器划线肌肉

       当我们看到现在的机器人时,往往会觉得它们的动作很笨拙,这是因为它们的控制系统仍然使用常规的电机驱动,由刚性材料来连接,如果机器人也有像人一样的身体组织,动作会不会更协调呢?

       美国伊利诺大学仿照人体的肌肉骨骼模型,发明了一个只有两条腿的机器。这个机器的腿、“腰部”都是由3D打印的水凝胶充当,非常坚固,同时柔韧性也非常好,而一个环形肌肉会环绕骨骼提供动力来源。跟机器鳐鱼一样,它的环形肌肉也是由实验室培育的细胞生长而成,能由电脉冲控制收缩产生动力。

       未来这项技术,最终可能发展成一代生物机器人,用于药物递送、“智能”移植、制作手术机器人等。不过,也有可能这项技术会带来更糟糕的后果,比如像科幻小说中那样,出现肌肉、肌腱和皮肤跟人类一模一样,但骨骼、心脏等器官却是金属制造的冷血杀手——终结者(人型机械人)。

柔软的“八爪怪”

       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受到章鱼启发,发明了一种神奇的章鱼机器人——八瓜怪。科学家们没用活体细胞,然而八瓜怪身体柔韧性依然非常好,能钻进细缝中,能根据周围环境改变形状,能用触角安全操作水下易碎物体,是第一个能像无脊椎动物那样灵活的软体机器人。

       之所以这么柔软,是因为这个机器人体内没有任何的电池或者电线,完全采用化学反应驱动。其身体内有一套微小的化学反应控制部件,能利用过氧化氢与铂反应,生成氧气和水蒸气。这些气体经排放孔进入八爪怪的腕足后,会驱动章鱼的腕足变形运动。可以肯定的是,由于软体机器人能承受挤压,未来在医学、航空、探测领域都会大展身手。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17年第8期,有删减)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坚决对“洋垃圾”说“不”

①频频刷屏的“洋垃圾”,究竟指什么?

②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说,“洋垃圾”是一种俗称,广义的“洋垃圾”泛指所有从国外进入中国的固体废物;狭义的“洋垃圾”特指以走私、夹带、瞒报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上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进口固体废物只有一年100万吨左右的规模。随着经济体量迅速增长,我国固体废物进口量也滚雪球般不停翻番。到2002年约为2000万吨,2005年就达到了4000万吨,最高时甚至接近6000万吨。而这仅仅是合法渠道进口的固体废物,如果算上走私入境的垃圾,数字更为巨大。

③洋垃圾”大量囤积在我国境内,带来多种危害。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洋垃圾”中往往夹杂着很多有毒有害物质,以非正规渠道入境后,大部分流向“散乱污”企业进行分解。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张益表示,在原环保部开展的打击进口废物环境违法专项行动中,执法人员提出立案处理处罚建议的企业,占检查企业总数的60%以上,可见违法范围之广。这些“作坊式”企业技术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污染控制能力差,在加工过程中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严重危害工人健康和周边环境。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会污染大气环境;酸浸、水洗废物则会危害水体、土壤环境。“还有一部分‘洋垃圾’几经倒手,没有得到再生利用,而是进入了垃圾填埋场,加重环境负担。”刘建国说。

④屡禁不止的“洋垃圾”还会损害经济结构。如果不在供给侧下狠手,切断低端产品供应,就无法倒逼“散乱污”企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表示:“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能有效切断‘散乱污’企业的原料供给,从根本上铲除‘洋垃圾’藏身之地,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⑤中国坚决对“洋垃圾”说“不”,一些长期以来向中国出口固体废物的欧美国家“坐不住了”。美国回收的因体废物大约1/3到一半运往中国,每年向中国出口700万吨塑料。据美国废品回收业协会统计,2016年美国向中国出口了市值56亿美元的可回收垃圾。中国不再接受“洋垃圾”后,这些国家的部分垃圾一时无处可去,有的甚至堆成了“垃圾山”。长期以来全球经济的基本格局和产业链分工,已经使发达国家形成了依赖,习惯于自己占据产业链高端,由发展中国家生产低端产品,为其处理废物。“一直以来,发展中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发达国家处理垃圾。这种状态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中国必然要在全球经济价值链中寻求升级,不能老是被锁定在低端。中国当然有权利拒绝接受‘洋垃圾’.发达国家产生的垃圾自己不处理,非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于情于理于法都说不通。这本身就是不公平、非正义的格局,就应该被打破。”

⑥专家认为,我国禁止“洋垃圾”入境,还有大量工作亟特推进。

⑦“洋垃圾”相关法律法规需要完善。刘建国表示,1996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已经有过4次修订。彻底解决固体废物的非法进口问题,需要从法律角度作出更加严谨、清晰的表述,强化固体废物的污染源属性,弱化其资源属性,为严控固体废物进口、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规提供更加“给力”的法律保障。

⑧在国内进一步推行垃圾分类,我国拒绝“洋垃圾”的底气将更足,效果将更好。刘建国表示,现阶段我国自身产生的垃圾量非常可观,废塑料、废纸回收量均比进口量高约一倍,但垃圾分类的效果不好,效率较低。把“洋垃圾”的入口堵上了,本国的垃圾分类也必须加快脚步。应出台配套政策,为国内的可回收物再利用提供渠道和空间,帮助再生资源企业由依赖国外垃圾转向消化国内垃圾,实现良性发展。

(选自2018年5月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