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12月月考试卷
材料:古代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乡村治理模式屡经变迁,经历了几个较为明显的历史阶段。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它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唐两宋时期,处于由乡里制到保甲制、乡官制到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的基层官吏的人员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这一阶段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被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
——摘编自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
事件 |
诗歌 |
|
A |
平定三藩 |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滇平》(1681年) |
B |
册封达赖 |
天高大漠围青嶂,日午微风动綵斿。《塞上宴诸藩》(1681年) |
C |
收复台湾 |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中秋日闻海上捷音》(1683年) |
D |
亲征噶尔丹 |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瀚海》(1696年)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