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天津市宝坻区口东镇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作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②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简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等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③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④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物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tīng),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十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0分之一。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1)、下列最适合作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
A、高科技污染 B、高科技垃圾 C、高科技有形污染 D、高科技无形污染。
(2)、下面说明对象的特点不包括(    )
A、防治难度大 B、影响科技进步 C、对人类危害大 D、种类多,分布范围广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介绍了什么是高科技污染。 B、第②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阐述了高科技垃圾激增的原因。 C、第③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核垃圾的巨大危害。 D、第④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阐述了高科技垃圾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
举一反三
阅读答题。

      ①梧州骑楼城位于梧州市约1平方公里的河东老城区内,现存原始风貌骑楼街道22条,共有中外经典设计的骑楼建筑560幢,总长7公里,面积大,范围集中,保存完整,在岭南的城市中是罕见的,堪称中国骑楼博物城。

      ②梧州骑楼始建于1897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建造多为三四层,下铺上宅,住商合一,二楼以上部分凸出来,罩着的空间成为人行道,可以给行人遮阳挡雨,远远看去,像“骑”在人行道上一样,故名“骑楼”。

      ③梧州的骑楼建筑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柱间距一般为3米到5米左右。顶饰、阳台、柱头等形式各异,或庄重大方,或精巧别致,或典雅高贵,浮雕、罗马柱,圆拱形窗,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语言,如花窗、砖雕、牌坊等,都十分精致,其功能艺术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走进骑楼城,还可以看到很多体现西方文化的建筑,如西域风格的铁栏观景阳台;西化痕迹较浓的罗马柱、圆拱形窗。骑楼二楼的水门和拴船铁环是梧州水都的标志。是国内骑楼的唯一,骑楼二层普遍设有水门,那是为备洪水上街的时候,楼上方便居民出人用的。临街砖柱上镶嵌铁环高低各一只,为洪水时拴泊船艇系缆绳用的。

      ④灰雕艺术和女儿墙彰显梧州骑楼城的文化特色。灰雕艺术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南路骑楼城墙上,一幅浮雕展示的是两尾鲤鱼在莲花池下面游着,其寓意为“连年有余”;另一幅浮雕展示的是一棵松树下有四只白鹅,其寓意为“松鹤长春”;在龙母太庙广场上有“鲤鱼跳龙门”的雕刻;还有随处可见的寓意为“平平安安”的宝瓶;等等,女儿墙,是骑楼城建筑装饰构件中最温婉的名字,骑楼屋顶半人多高,临街而立的矮墙就是女儿墙,女儿墙的来历非常有趣,在古代时,大户人家由于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随便出门,在屋顶和墙垣上特意建造了一堵墙,而女孩子们是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却又禁不住外面精彩世界的诱惑,于是便悄悄地攀上屋顶或高墙上,隔着那道矮矮的防护墙向外眺望,久而久之,便被人称作女儿墙了。

      ⑤骑楼城是梧州昔日辉煌繁荣的标志。1897年开埠后,梧州成为广西的商业中心,骑楼街士贾云集,最风光时街上有大小商号1500多家,造就了上万富商。骑楼城最经典的建筑为英国领事署旧址,梧州海关旧址、思达公医院旧址、新西旅社、大东大酒家、粤西楼等;最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街道是马王街、维新里和金龙巷。

      ⑥如今,梧州城楼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埃博拉病毒

      ①“埃博拉”是刚果(金)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人死亡,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得名。

      ②埃博拉病毒(EBOV)属丝状病毒科,单股负链RNA病毒,长度为970纳米,呈长丝状体,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形,分支形较常见,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埃博拉病毒有18959个碱基,分子量为4.17×106.外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纳米,大小100纳米×(300~1500)纳米,感染能力较强的病毒一般长(665~805)纳米左右。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RNA分子和4个毒粒结构蛋白。在病毒粒子中心结构的核壳蛋白由螺旋状缠绕的基因体RNA与核壳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病毒蛋白VP35、VP30、L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从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纳米长,另外10纳米则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这层套膜来自宿主的细胞膜,在套膜与核壳蛋白之间的区域,称为基质空间,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组成。

      ③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感染潜伏期为2~21天。感染者的早期症状和感冒类似:发烧、食欲不振、头疼和嗓子痛。此时,埃博拉病毒已开始摧残人体的免疫系统。如果某人一旦突然开始出现发热、严重的头疼和肌肉酸痛等症状,则说明他已经被传染了。几天后,病毒感染者会出现全身性疼痛、慢性腹痛、呕吐和腹泻。接下来,患者躯干上会出现皮疹,并会很快蔓延到四肢和头部。再过几天就会达到转折点——此刻一些幸运的患者将会痊愈,而另一些患者则会发展到致命的阶段——出血热,患者肌体的免疫系统被全面破坏,人体微小血管破裂,导致患者从眼睛、嘴巴、鼻孔、耳朵等向外渗血。此时,患者胃肠道和其他内脏也可能会发生内出血。他们的白眼球将变成红色,呕吐物和腹泻物里会有血液出现,其皮下会形成大血疱。绝大多数患者最终因多器官衰竭、出血不止或休克而死亡,这经常发生在第一次发病的8到17天之间。在大约1500例确诊的埃博拉病例中,死亡率高达88%。

      ④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度抵抗力,56℃不能完全灭活,60℃30分钟方能破坏其感染性;紫外线照射2分钟可完全灭活。埃博拉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醚、去氧 胆酸钠、β﹣丙内酯、福尔马林、次录酸钠等消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感染性;钴60照射、г射线也可使之灭活。

      ⑤尽管医学家们绞尽脑汁,作过许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实“身份”,至今仍为不解之谜。没有人知道埃博拉病毒在每次大爆发后潜伏到何处,也没有人知道每一次埃博拉疫情大规模爆发时,第一个受害者是从哪里感染到这种病毒的。病人一旦感染这种病毒,如果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实际上几近给自己判了死刑。唯一的阻止病毒蔓延的方法就是把已经感染的病人完全隔离开来。

      ⑥2014年9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称,年底前可能有大规模疫苗,用于控制西非的埃博拉疫情蔓延。虽然科学家在对两种疫苗进行试验,但目前没有得到批准的疫苗。根据计划,到年底前生产的疫苗数量,将能够对疫情的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阅读《捕捉空中之水》一文,回答问题。

    ①空气中有一些水,这也许是一些人想象不到的。其实,从雨的形成和下降就可以理解,如果气雾分子含水量到达一定比例,就会凝结下降,形成雨。

    ②不过,在不下雨的时候,空气中也含有水,卫星观测表明,无论什么时候,地球表面都始终有30%的地区被云雾覆盖。在夏秋季节,即使一块不太大的积云,所含的水分也有10万升左右。而在浓雾中行走的人,都有过被雾水打湿头发和衣服的经历,可见雾中的含水量不可低估。为了有效地开发利用空中丰富的水资源,使之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想出了许多办法。

    ③加拿大的科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在多雾又盛行风的地方,在离地面2米处,将双层的有1平方毫米小孔眼的尼龙布网,架设在与风向垂直的地方。当浓雾经过尼龙布网时,约有80%较大的雾滴被孔眼捕捉住,经碰撞合并后凝聚成大水滴,这些水滴顺着尼龙布网流到下面的水槽中。当网的大小为4×12平方米时,最多的一天可从雾中取水700多升,平均取水量为237升。

    ④德国不莱梅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设备,能从空气中提取饮用水。这种可移动的装置体积只有1立方米,每天大约可提取1000升饮用水。该设备的核心是一种能像海绵一样吸收空气中水分的吸附剂(如碳或其它聚合体).水被吸附后,采取物理的方法(如阳光照射),使得水从吸附剂中蒸发出来,凝结到凝结器上,再经过消毒和加入矿物质等流程,水就可以饮用了。这种设备尤其适用于只有海水、成水或地下水被污染的地区。当有雾出现时,设备采集水的效率会成倍提高。

    ⑤西班牙科学家曾在特内里费岛上建成一座温室,为了解决温室内植物的灌溉问题,科学家将岛上潮湿的空气吸入温室之中,再将温室的四面墙和屋顶进行降温冷却,潮湿的空气便在冷凝的墙体上变成小水珠,汇集起来。这种方法不仅能解决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而且还能供人畜饮用、洗涤等。

    ⑥当然,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的最有效的措施,当属人工增雨﹣﹣将云中的水分转化为降雨。目前人工增雨的手段主要是用高炮、火箭或飞机将碘化银、干冰送入云中,经催化反应后,云中的小水滴逐渐变大,成为雨滴,降到地面。 20世纪末,我国在干旱的黄河上游地区实施了两次大规模的人工增雨行动,共增加“人工降水”30多亿立方米,遏制了黄河上游降水连年减少的趋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8期 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凶手WiFi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①6月2 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按照原发微博提及量排行,有25 个网络低俗词语上榜,其中,“尼玛”位居第一,“你妹”“矮矬穷”“我靠”“滚粗”等榜上有名。

    ②报告指出,网络低俗语言产生共有四大途径。—是生活中的脏话经由网络变形而受到广泛传播;二是词谱因输入法运用而呈现出象形创造;三是英文发音的中文化、方言发音的文字化使网络低俗语言不断翻新;四是网民自我矮化、讽刺挖苦的创造性词语。

    ③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主要有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等三方面的现象。部分网民在不深入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将情绪性的谩骂宣泄向公共空间。 现实社会里的粗鄙化市侩化的语言也在互联网上蔓延开来,并经由网络再创造,如野草一般疯长,论坛、微博、微信中广泛应用的污言秽语污染了语言环境的清洁。据统计,2014年全年中,12 个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百万次以上,4 个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了千万次以上。

    ④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语言低俗化向传统媒体转移已有显现,—些网络低俗用语竟堂而皇之地成为某些报纸的标题,某些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公然把“屌丝”等低俗用语常挂嘴边。部分文化载体无视媒体的社会责任,也加入到了语言暴力的恶俗狂欢之中。

    ⑤上述情况,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警惕。专家表示,清理网络低俗语言势在必行,只要多措并举,积极推动线上线下舆论生态的良性互动,努力净化网络语言环境,就一定能为中国改革事业提供稳定的网络民意基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蒲公英旅行记

刘小方

①有乡村旅居史的朋友一定对蒲公英不陌生,很多人也都有轻轻一吹,帮助蒲公英果实飞到远方的经历。从植物学科属上看,蒲公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叶生于根部周围,呈锯齿状;枝干空心,细长而直,向上延伸到花序部分。成熟的蒲公英顶端呈棕色或黄色的绒球形,微风一吹,种子漫天飞舞,旅行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它对生长环境不甚挑剔,有草的地方几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因此,它的旅行足迹逐渐遍布世界各地。

②7世纪中期,中国人率先发现蒲公英的药用价值。唐初,“药圣”孙思邈在《千金婴方》中记录了蒲公英的药性。他采制并验证药效,留下“治方”,即用其根茎白汁涂抹在上。《唐本草》中,则有可食用记录:“公草,叶似苦,花蕾,断有白汁,人皆咦之,”到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潴公英归属于“菜”部,肯定它的食用价值。从唐初药学家初次认识蒲公英,到唐末有意识地栽种,不难看出蒲公英药用、食用价值在民间的拓展。从地域流转角度看,蒲公英在中国的人工种植从关中、蜀地自北而南,逐步“旅行”到全国。

③蒲公英西行到欧洲,一开始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它的早期记录也相当模糊。欧洲人对蒲公英的认识源自波斯人阿尔·拉奇。他在自己的传统草药著作《秘典》中提及蒲公英“具有利尿和解毒的功效”。德国的一位植物学家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植物图志》中,对不同种类的蒲公英及其药用、食用价值和使用方法有详细的记录。而在今天的欧洲多地,人们都熟悉和喜爱蒲公英。它常被制作成蔬菜沙拉,成为一道不错的开胃菜;也可以晾晒后变为茶叶,解渴消暑;也能作为重要的辅料添加进葡萄酒、果冻等食物。

④在北美洲,无论加拿大、美国还是墨西哥,蒲公英都漫山遍野地生长。当初,蒲公英抵达美洲可能是无心之举。16世纪从欧洲带往美洲的蒲公英,不全是特意携往,其种子可能是夹在纺织品折层内、泥块中、牛粪里,或者以其他方式抵达。

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蒲公英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升。美国当代药学家路易斯·范瑞那对蒲公英的药效评价颇高。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网站则指出,北美的蒲公英可用于治疗脏器肿胀、皮肤病或胃部不适等疾病。这加速了蒲公英的旅行步伐。

⑥真正推动蒲公英旅行全球的不是它的药用价值,而是它含有的橡胶元素,即长盖中的“白汁”。橡胶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材料,它来源于热带的橡胶树。20世纪30年代前,“世界工厂”美国每年使用全球一半以上的天然橡胶,绝大部分需从东南亚国家进口。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不得不节约橡胶使用,并积极寻找替代品。生物学家发现蒲公英橡胶的可靠和实用,积极培育并从中提取橡胶成分。与橡胶树相比,蒲公英具有生长周期短、遗传转化相对容易、地理适应范围广、适合机械化生产等特点,是最具开发潜力的产胶植物。20世纪40年代, 美国人从蒲公英中提取的橡胶,比东南亚和巴西等地橡胶树生产的橡胶密度更大、质量更好。

⑦蒲公英橡胶成分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人们对蒲公英价值的认识,更刺激了人们栽培蒲公英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推动了蒲公英的旅行。

(选自《百科知识》2022年第31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