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默扶

    池塘的荷花开了,分外红艳,但更吸引我的却是那碧绿的荷叶。片片绿叶静静地铺展在池塘里,默默地映衬着盛开的荷花。

    在这个盛夏时节,我平静地坐在池塘边,欣赏着眼前的景色。

    爸爸妈妈从小就跟我说过,我就是为了照顾哥哥而存在的。

    哥哥出生没几个月就被查出了是脑瘫,为了给哥哥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外债。父母好像一夜之间就老了。

    迫于生计,也为了以后有人可以照顾哥哥,父母决定再要一个孩子。

    因此我出生了,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注定要肩负起照顾哥哥的责任……

    时光荏苒,十八年过去了,我俩已经长大成人。从小到大一直都是我扶着哥哥上学放学,并照顾哥哥吃饭学习。我也曾在父母面前抱怨过,但却从未在哥哥面前流露过什么。是亲情的力量促使我一次次动容,一次次坚持了下来。

    母亲退休后摆了一个早点摊子。父亲每天天还没亮就和母亲一起出摊,白天还要去工地打工,晚上回家还要和母亲一起做早点。每当我要帮忙的时候,他们都不肯,他们总说欠我和哥哥太多,愧对我们。

    高考前夕,我来到父母房间打扫卫生,看见垃圾桶里满是带血的纸,我吓坏了。父母回来后我没敢问他们,我知道他们肯定不想让我们知道,如果贸然去问,他们一定会担心。直到父亲实在挺不住,住进了医院,我才知道父亲得了鼻炎癌,已经转移到肺部了……

    在父亲的病床前,母亲对我说:“我和你爸决定了,你爸由我来照顾,你的任务就是在你爸住院期间照顾好你哥的一切!”

    那段时间我很难过,但我努力让自己镇定。我知道我不能倒下,我如果倒下了,那么这个家也就倒下了。

    高考结束了,我达到了重本线,老师说我可以报考南京大学,我很开心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父母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兴,而是急切地问我哥哥的分数。当得知哥哥的分数只够上二本时,母亲叹了口气说:“你不能上重本,只能上二本。”父亲也神色凝重地接着说:“而且你必须和你哥哥报考同一所大学!”

    “为什么啊!为什么每次都是哥哥,我也是你们的儿子啊!”我气愤的跑了出去。

    我来到了池塘边,呆呆地站在那里,想了好久。“如果我不读二本,哥哥就没人照顾,读不了书怎么办?再说我去二本还可以拿奖学金,能够减轻父母的负担。更何况,父亲还生着病,我怎么好意思发脾气呢,真是不孝!”

    我又匆匆的跑了回去,说:“爸,妈,我听从你们的决定,去上二本,不过爸爸你也要答应我好好治疗!”之后,我又特意去嘱托知情的老师和同学,请他们不要把我的分数告诉哥哥。

    填报志愿前,我拿着一本“志愿填报指南”,在南京大学那一页看了好久,也幻想了好久,不舍得翻过

    “小杰,你想啥呢?”哥哥扶着门走了过来。

    “哥,你先别动,我来扶你,不然摔倒了又该受伤了。”我匆匆翻过了南京大学那一页。

    “哥,我发现这几所学校咱俩可以报考,咱们来研究研究吧。”

    填报志愿那天,我一个人来到了学校,在我和哥哥的志愿表上填报了同一所离家较近的二本学校。

    日出日落,在大学校园里,我每天都扶着哥哥上学放学。我们每天一起去图书馆看书,一起回宿舍,一起欢笑。每到周末放假我都会出去找兼职:推销,家教,服务员……我都做过。我知道这个家需要我的支撑。

    又是一年盛夏光景,我们一家人在荷塘边聊着家常,看着那一朵朵粉红的荷花,我开心的笑了。

(选文有改动)

(1)、选文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不仅暗示了当时的季节是,还烘托了我当时的心情,并且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2)、面对“志愿填报指南”中南京大学那一页,我先前“不得舍翻过”的原因是什么?我后来“匆匆翻过”的原因又是什么?
(3)、父母的哪些决定能够证明“我就是为了照顾哥哥而存在的”?
(4)、父母总觉得欠我哥哥太多,愧对我们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请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推断,答出合理的三点即可)
(5)、本文着力表现的是“默默扶持”,还是有人提倡“悄悄提醒”?你认为这种付出爱而不愿让受助者觉察到的方式可贵在哪里?
举一反三
阅读《奇妙的动物玩耍》,完成文后题目。
        ①玩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通过玩,可以启发我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我们的创造力,那么动物呢,它们玩耍吗?答案是肯定的,据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动物也是玩耍的高手,甚至有些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②和我们最亲近的狗,就是一个玩耍的高手,每当我们带着它散步时,它就会在你的前前后后跑来跑去,并且时常摆出前腿微曲,臀部后翘的姿势,不停地摇动尾巴,好像在告诉你:来吧,我在这里呢,和我一起玩儿吧。
        ③那么动物为什么要玩耍呢,科学家研究发现,玩耍是动物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其重要性就像人类的睡眠一样,不可或缺。科学家布朗经过潜心研究发现,动物玩耍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演练。
        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玩耍方式。 老虎、狼、狮子等大型食肉动物,在刚出生不久,就接受父母的“特训”,练习伏击、突袭,练习短跑,为了提高它们的技能,它们的父母甚至抓来小动物进行“实弹演练”,让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掌握捕食的技能。对于一些弱小的食草动物,它们一出生,父母就训练它们不规则的短跑,训练它们互相追逐跳跃,训练它们急速转弯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这些技巧将成为它们日后逃生的法宝。
        ⑤在细致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不仅不同的物种玩耍不同,在同一种类中,雄性和雌性的玩耍也不相同。因雄性动物地位的特殊性——统领种群或是抵御外来的侵略,决定了它们的玩耍也有很强的攻击性。 例如,公羊,它们经常玩儿具有排他性的互相攻击,甚至是用脑袋互相顶撞的游戏,为它们日后争夺配偶进行演练。雌性的猴子,从小就和妈妈玩儿梳理皮毛的游戏,为日后做妈妈而准备着;而雄性猴子,则更喜欢拳击、摔跤的游戏,为其日后抵御外来侵略而练习“看家本领”。
       ⑥除了这些,聪明的动物们还进行着“特种兵”似的演练,以此来应对“突发事件”。科学家对西伯利亚野羊的研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它们栖息生长在地势平坦、水草鲜美的平原,但它们却经常在地势险恶的地方玩耍,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在极限地带玩耍,有助于提高体能,提高生理极限,这无形中提高了它们逃生的几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它们临危不乱的能力,当大难来临的时候,从容应对。
        ⑦玩耍有助于大脑发育,玩耍对大脑的锻炼就像举重锻炼肌肉一样,因此,有科学家甚至将玩儿称作“大脑的食物”。而且,动物的智商和玩耍的时间成正比。海豚就是一个典型的善解人意的玩耍高手,大部分时间在玩耍中度过,即使捕食的时候也在玩耍;黑猩猩的玩耍时间大于其他猿类。现在你知道它们聪明的原因了吧。当然,最会玩儿的,非我们人类莫属了。
        ⑧科学家把最典型的三种动物袋鼠、树袋熊、和袋熊放在一起,研究发现 , 喜欢玩耍的袋鼠脑容量高于不喜欢玩耍的树袋熊的脑容量,而且喜欢玩耍的动物,更为活泼、更招人喜爱,它们的大脑也更发达。
        ⑨那么玩耍是怎么促进大脑发育的呢,研究发现:小动物刚出生时,因活动量小,链接其大脑细胞之间的神经是过剩的,如果这些过剩的神经不被使用,就会慢慢退化,而动物玩耍时,其各个器官和神经都被调动了起来,大脑需要更多的能量,这无形中锻炼了脑神经链接,大脑就在“玩儿”的刺激下,越来越发达,脑容量也相对增大。
        ⑩随着科学的发展,动物越来越多“玩儿”的秘密将被我们知晓,但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需要我们去探究,让我们拭目以待。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她挂花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不怕。他打不着我们!”“她挂了花!”
         ②“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历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③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④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⑤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为什么呀?”
        ⑥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我没脸见人。”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她像央告那老头子:“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⑦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⑧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芥子园画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中国画教材,它运用浅显易懂的方法,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知识,使得社会上为数众多的职业画工,甚至是文人画家,都可以迅速地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知识。比如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也都是在无人指点的情况下,就上手学习《芥子园画谱》,从而掌握了一定的规矩准绳。所以,作为艺术普及类的教材,《芥子园画谱》在艺术开蒙方面,堪称卓越。

       《芥子园画谱》可以自学、速成,易入门。但是,中国绘画讲求“师古人”“师造化”,也就是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经过长期的揣摩消化,得其精髓,才能成一家风骨。所有受《芥子园画谱》启蒙的绘画大师,如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也正是依此才成为一代宗师。

       在黄宾虹这位中国画大家看来,画谱虽有开蒙之功。但也成为帮助懒汉偷懒的工具,它造成了只学画谱之法而不重视“师承”的严重弊端。何为“师承”?宾虹老人曾解释过,古人既然已经创立了法度,那后人就必须在掌握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再进行创造变化。而古人的法度,即“笔墨之法”,只有通过临摹这种“师承”途径,才能全面掌握。然而,诸如《芥子园画谱》之类的画传画谱却提供了一条看似美好的“捷径”,那么,由临摹名家大师真迹,进而获得先贤笔墨精神这一“师承”途径,就必然受到极大的冲击。因此,那些能够入乎规矩之中、超乎规矩之外的“神品”“逸品”就无从谈起了。

       以《芥子园画谱》为代表的古代画传画谱,虽然在艺术开蒙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中国画的精髓则全未窥见,而不学之人尤爱视画传画谱为“法器”,于是废临摹而为抄袭,靡然成风,传统的中国画教学逐渐沦落。由此所带来的结果,近代以来的中国画坛中,一些革命派要革《芥子园画谱》的命;有些传统派也要拆《芥子园画谱》的庙。黄宾虹等画家的看法,对还原画谱等传统艺术启蒙类书籍的原始定位,无疑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

                                                                                                                                                            (摘编自陈都《正确看待<芥子园画谱>》)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人的记忆力

    ①人一上年纪,就会觉得“记性越来越差”,真是这样吗?

    ②人的脑神经细胞在出生时数量最多,约有1000亿个。随着人的发育,脑细胞逐渐减少,每天要减少数万人,也就是说每秒钟都要减少一个。人们认为,随着脑神经细胞越来越少,记忆力就会降低。但是,在1000亿个神经细胞中,与记忆有关的只占百分之几,而且在人控制记忆的中枢“海马”中,神经细胞在不断增殖。海马是大脑的一部分,位于大脑侧头叶的紧内侧,直径1厘米左右,长10厘米左右,呈弯曲的黄瓜状。

    ③研究人员最初是在老鼠实验中确认海马神经细胞会增殖的。他们在两个老鼠饲养箱中的一个放入了几个可以像水车那样滴溜溜转的玩具,另一个则什么都没放。结果表明,在有玩具,即存在很多刺激的环境中生活的老鼠,海马神经细胞增殖15%。

    ④这并不是在老鼠身上才会发生的特异现象,人脑亦然。英国认知神经学家麦奎尔证实了这一点。

    ⑤他瞄准了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出租车司机的职业特长是只要乘客告诉他去哪里,他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作出反应,并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中找到驶抵目的地的捷径。在他们的大脑中存储了伦敦市内2.4万条道路的基本情况,需要时可以从这些丰富的记忆中准确地提取出来并在脑海中运行。麦奎尔对出租车司机的调查发现,他们的海马部分比一般人大,而且驾龄越长,海马越发达,干了30年的老司机的海马要比年轻时大出3%。也就是说,在脑的机能中,记忆力通过锻炼会提高,而且这与年龄无关。

    ⑥支配记忆力的是海马,但保管记忆的并不是海马,而是大脑的侧头叶。外界送来的信息通过大脑的侧头叶被送入海马,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海马发挥根据重要性来筛选信息的“调皮”作用,确认必须要记忆的就会被再次送到侧头叶作为记忆保管起来,其余的则会自动删除。

    ⑦大脑中如果没有海马,那会是什么结果呢?在利用猴子进行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在猴子记住一些事情后,将其海马摘除,猴子就记不住这些东西了。但是,侧头叶仍在正常地发挥作用,以前记住的东西还完好无缺地保存着。有趣的是,猴子并没有记住海马被切除前一个月的事情,因为这些信息在海马中正处于等待筛选的状态。我们从中得出的结论是,重要的事情在记住后的一个月内,必须要复习一遍。

    ⑧年纪大,记忆力就会减退,这是一种错觉。记忆力减退并不是由于脑神经细胞减少造成的,而是由于对事物的热情减弱了,失去了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有求知欲的人即使上了年纪,记忆力也不会衰退,而会更加旺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白糖棒冰

俞天立

①说起冰糕,怎能不提儿时的“白糖棒冰”呢。这小家伙一整块是由白糖水冷凝成的。暑天咬下一角细细品嚼,冰凉沁喉,甜香四溢,是我儿时最爱的零食了。

②我从小在杭州读书,暑假方回老家新昌看望祖父母。总是人还未到,祖母已把一整箱“新光”牌棒冰买好了,藏于冰箱。但免费的福利到手并不简单——每日一根,绝不多给,怕小孩子吃坏肚子。但机智如我,怎会拘泥于“戒条”呢。美食的诱惑,足以使我“铤而走险”,趁家人没注意,就偷偷溜到冰箱所在地——祖父母的卧室,拿床垫脚,去开上格的冷冻室。“新光”牌棒冰是蓝红色相间的纸包装的,纸张薄如蝉翼,印着一颗硕大的星星。撕开一角,冷气便“蹭蹭”冒上来;有些残纸还黏在冰面,得用指尖小心剥净。棒冰入口,那种透心凉的感觉,犹如久旱的大地遇到了一场好雨,瞬时消除了炎夏闷热之气,浑身舒畅。我三口两口咬完,牙齿直打哆嗦也全然不顾,生怕夜长梦多被发现。

③一两次的“作案”尚是不打紧的,只是次数多了,还是被祖母发现了蛛丝马迹。她见棒冰数量短时间下降得太快,又翻出了我扔在垃圾桶里的包装纸,便捉住我责骂了一顿。可我一个孩子怎能抵挡棒冰清凉甘甜的诱惑?直到再次“作案”被发现。作为惩罚,我暂时失去了吃棒冰的权利。

④祖父不忍见我吃不到棒冰心痒难忍,又怕我“积习难改”,便想出了一招可以控制我贪吃棒冰的法子。他拿了白纸,裁成几十张小纸块,写上“一支棒冰”“两支棒冰”之类的短语,然后起了个大早爬到山顶,把纸条藏匿在石块下、树梢上、草丛里。第二天,祖父领我上山,告诉我,只要找到任何一张带“棒冰”字样的纸条,就同意领相应的棒冰给我吃,每日限一张。他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于是,我拼了命地爬树、翻石,甚至刨开土丘,弄脏了衣裳也全然罔顾。棒冰的诱惑,使我倍加努力。好容易找到一张,上面却写着“无”。我无奈片刻,自是不肯放弃的,继续搜寻。与透凉甜爽的棒冰相比,暑气的蒸腾、衣裤的脏乱算得了什么

⑤终于,我捡到了二十多张“棒冰票”。这些“战利品”,分明是一滴滴甘如饴、润如玉的水分子。我将它们当作宝贝疙瘩藏在储钱罐里。每日午睡后做完作业,就抽出一张,向祖父去换棒冰。他像小贩似的,微笑着一手交票一手交货。得了货,自然是我的享受时间了。

⑥久而久之,我已能克制自己的贪欲——即使“棒冰票”用完。有一次,他带我去县城逛街,忽闻阵阵有节奏的木梆敲击声——那是一辆“棒冰车”。他掏出两毛钱,小贩便徐徐打开三轮车上的木头箱子。一摞摞的白糖棒冰如砖瓦整齐地码放在蓝色厚棉包裹里,蹭蹭地冒着寒气。我眼睛都看直了。祖父让他拿出一支给我,我大快朵颐地又吮又咬,忘记了一切烦忧。仿佛,吃棒冰是世上最大的赏心乐事。祖父问我还要吃吗,我摇摇头。我知道必须克制自己。

⑦如今,人已长大,大街上也早已没有了白糖棒冰。看到大街上琳琅满目的冰糕和冰淇淋,又常常让我回忆起祖母和祖父,回忆起他们的严厉与用心良苦。

⑧小小的白糖棒冰,虽然味道寻常,却别有一番绵长的滋味。

(选自《上海文学》,有删改)

同学们还搜集了下列资料,请你一起讨论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材料一: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如过年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年,清明祭祖,立夏碰蛋,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各地民俗各具特色。如“黄沙狮子”始创于北宋年间,主要活动于浙江临海市白水洋镇的黄沙洋一带。此地民风剽悍,朴茂近古,崇尚习武,且舞狮风俗由来已久。这项传统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是把民间精湛武艺与传统舞狮表演巧妙地结合起来,舞武一体,娱神娱人,刚柔相济,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特征,寄托着民众美好的期盼。它不但能在地上翻滚嬉戏,又能在高台上表演各种风趣的动作。表演时,演员在八仙桌上翻飞的同时,还兼耍“过堂”“桌上筋斗”“下爬点”“悬桌脚”“叠罗汉”等翻来动作。跳桌是整个表演中难度较高的,四十几张桌子呈梯形相叠,跳桌到最高时,由九重桌子堆叠起来约有三丈二尺高,一个“绝”字就落在最高的第九重桌子的四只脚上——桌脚朝天,一个艺人就在这四只桌脚上跨步移动,脱鞋脱袜,尽显绝技。从大年三十到二月初二,艺人们走村串乡地去表演。黄沙狮子的中心区域及其传播地的百姓们祈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财两旺、吉庆平安,他们舞起黄沙狮子,热热闹闹度过节庆。

(选自“博雅特产网·台州市民俗文化”,有删改)

材料二:

    “一声哨子响,千百棍子舞。”春节期间,潮汕英歌舞、福建游神等传统文化内容在短视频走红,掀起一股民俗文化热潮。抖音“福建游神”相关话题播放量达86亿,“福建世子天团”更是成为新晋顶流,引得人民网等官媒都下场评论。

    传统文化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在短视频场域中焕发新生。短视频的通俗性和互动性,打破了传统文化长期以来的严肃、精英叙事方式,通过趣味化、社交化的传播,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这场狂欢。

(选自2024年3月《走进短视频的传统文化:放下身段,参与狂欢》,有删改)

材料三:

    做好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根底在基层,主体在群众,生命在原生态,发展在政府,出路在创新。政府主管部门要把非遗保护工作融入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功能之中,使之成为非遗保护的重要载体。要根据保护项目确定传承人,悉心听取传承人意见,与传承人共同担负起责任。实施抢救性保护工作,广泛建立民俗文物数据库、民俗资源数据库、非遗传承人数据库。支持建立更多的民俗博物馆,抢救濒临消亡的民俗项目,以实物或影像资料的形式保存下来。同时做好宣传,唤醒民众的保护意识,引导民众自发参与,设置一些参与性项目,增强观众体验感。推进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广大文化工作者和学者承担着重要使命。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深入发掘民俗文化内涵,整理、提炼优秀民俗文化形态,并结合新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将民俗文化的精髓与当代精神文化构建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积极为发展地方经济、构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

    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离不开青年一代的自主参与。要积极推动优秀民俗文化进校园,加强对青少年民俗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选自2024年2月《民俗学专家谈:如何传承发展好新时代优秀民俗文化》,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