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四川省射洪县柳树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调考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老师们

季羡林

    ①在深切怀念我的两个不在眼前的母亲的同时,在我眼前那一些德国老师们,就越发显得亲切可爱了。

    ②在德国老师中同我关系最密切的当然是我的Doktor-Vater(博士父亲)瓦尔德施米特教授。初次会面,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他非常年轻。他的年龄确实不算太大,同我见面时,大概还不到四十岁吧。他穿一身厚厚的西装,面孔是孩子似的面孔。我个人认为,他待人还是彬彬有礼的。德国教授多半都有点教授架子,这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后来听说,在我以后的他的学生们都认为他很严厉。据说有一位女士把自己的博士论文递给他,他翻看了一会儿,一下子把论文摔到地下,忿怒地说道:“DasistaberallesMist!(这全是垃圾,全是胡说八道!)”这位小姐从此耿耿于怀,最终离开了哥廷根。

    ③我跟他学了十年,应该说,他从来没有对我发过脾气。他教学很有耐心,梵文语法抠得很细。不这样是不行的,一个字多一个字母或少一个字母,意义方面往往差别很大。我以后自己教学生,也学他的榜样,死抠语法。他的教学法是典型的德国式的。记得是德国十九世纪的伟大东方语言学家埃瓦尔德(Ewald)说过一句话:“教语言比如教游泳,把学生带到游泳池旁,把他往水里一推,不是学会游泳,就是淹死,后者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瓦尔德施米特采用的就是这种教学法。第一二两堂,念一念字母。从第三堂起,就读练习,语法要自己去钻。我最初非常不习惯,准备一堂课,往往要用一天的时间。但是,一个学期四十多堂课,就读完了德国梵文学家施腾茨勒(Stenzler)的教科书,学习了全部异常复杂的梵文文法,还念了大量的从梵文原典中选出来的练习。这个方法是十分成功的。

    ④瓦尔德施米特教授的家庭,最初应该说是十分美满的。夫妇二人,一个上中学的十几岁的儿子。后来,大战一爆发,他自己被征从军,是一个什么军官。不久,他儿子也应征入伍。过了不太久,从1941年冬天起,东部战线胶着不进,相持不下,但战斗是异常激烈的。他们的儿子在北欧一个国家阵亡了。我现在已经忘记了,夫妇俩听到这个噩耗时反应如何。按理说,一个独生子幼年战死,他们的伤心可以想见。但是瓦尔德施米特教授是一个十分刚强的人,他在我面前从未表现出伤心的样子,他们夫妇也从未同我谈到此事。然而活泼不足的家庭气氛,从此更增添了寂寞冷清的成分,这是完全可以想象的了。

    ⑤在瓦尔德施米特被征从军后的第一个冬天,他预订的大剧院的冬季演出票,没有退掉。他自己不能观看演出,于是就派我陪伴他夫人观看,每周一次。我吃过晚饭,就去接师母,陪她到剧院。演出有歌剧,有音乐会,有钢琴独奏,有小提琴独奏等等,演员都是外地或国外来的,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剧场里灯火辉煌,灿如白昼;男士们服装笔挺,女士们珠光宝气,一片升平祥和气象。我不记得在演出时遇到空袭,因此不知道敌机飞临上空时场内的情况。但是散场后一走出大门,外面是完完全全的另一个世界,顶天立地的黑暗,由于灯火管制,不见一缕光线。我要在这任何东西都看不到的黑暗中,送师母摸索着走很长的路到山下她的家中。一个人在深夜回家时,万籁俱寂,走在宁静的长街上,只听到自己脚步的声音,跫(音qióng)然而喜。但此时正是乡愁最浓时。

    ⑥我想到的第二位老师是西克(Sieg)教授。

    ⑦他的家世,我并不清楚。到他家里,只见到老伴一人,是一个又瘦又小的慈祥的老人。子女或什么亲眷,从来没有见过。看来是一个非常孤寂清冷的家庭,尽管老夫妇情好极笃,相依为命。我见到他时,他已经早越过了古稀之年。他是我平生所遇到的中外各国的老师中对我最爱护、感情最深、期望最大的老师。一直到今天,只要一想到他,我的心立即剧烈地跳动,老泪立刻就流满全脸。他对我传授知识的情况,上面已经讲了一点。在这里我只讲我们师徒二人相互间感情深厚的一些情况。为了存真起见,我仍然把我当时的一些日记,一字不改地抄在下面:

    ⑧1940年10月13日

    ⑨昨天买了一张Prof.Sieg的相片,放在桌子上,对着自己。这位老先生我真不知道应该怎样感激他。他简直有父亲或者祖父一般的慈祥。我一看到他的相片,心里就生出无穷的勇气,觉得自己对梵文应该拼命研究下去,不然简直对不住他。

    ⑩1941年2月1日

    ⑪5点半出来,到Prof.Sieg家里去。他要替我交涉增薪,院长已答应。这真是意外的事。我真不知道应该怎样感谢这位老人家,他对我好得真是无微不至,我永远不会忘记!

    ⑫原来他发现我生活太清苦,亲自找文学院长,要求增加我的薪水。其实我的薪水是足够用的,只因我枵(音xiāo)腹买书,所以就显得清苦了。

    ⑬1941年,我一度想设法离开德国回国。我在10月29日的日记里写道:

    ⑭11点半,Prof.Sieg去上课。下了课后,我同他谈到我要离开德国,他立刻兴奋起来,脸也红了,说话也有点震颤了。他说,他预备将来替我找一个固定的位置,好让我继续在德国住下去,万没想到我居然想走。他劝我无论如何不要走,他要替我设法同Rektor(大学校长)说,让我得到津贴,好出去休养一下。他简直要流泪的样子。我本来心里还有点迟疑,现在又动摇起来了。一离开德国,谁知道哪一年再能回来,能不能回来?这位像自己父亲一般替自己操心的老人十有八九是不能再见了。我本来容易动感情。现在更制不住自己,很想哭上一场。

    ⑮像这样的情况,日记里还有一些,我不再抄录了。仅仅这三则,我觉得,已经完全能显示出我们之间的关系了。还有一些情况,我在下面谈吐火罗文的学习时再谈,这里暂且打住。

(有删改)

(1)、文章开头写到“在深切怀念我的两个不在眼前的母亲的同时”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二段写瓦尔德施米特教授将一位女士的博士论文摔到地上的事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概括作者在日记中记述的与西克(Sieg)教授相处的三件事。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乙】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被遗忘的战国秦东长城遗址

       在蒲城县平路庙乡后阿坡村西南洛河北岸,有一段完整的长城遗址,在它陡峭、布满荆棘杂草的坡道上,在它墙体垮塌的缺口上,岁月流逝的印记清晰可见。由于其地理位置偏僻,没人贴近它、理会它,甚至都叫不上它的名字。

       位于蒲城境内的这段长城遗址修筑于战国秦简公时期,北起蒲城县西头乡,向南经东陈庄、平路庙至钤饵乡,全长约50公里。当时秦国为加强防御,保障国内改革而修筑长城,它是战国时期最早的长城,也是秦国数条长城中的重要长城,又称秦东长城。蒲城段长城遗址共发现两处:一处位于晋城村东北洛河右岸最高处的源头,遗迹为东西走向,长约400米,上夯下堑城墙遗址,基部利用自然地形;另一处位于晋城村北的一条冲沟的南侧,其夯层清晰、纯净。在这些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战国时期的绳纹瓦片、云纹瓦当、生活器皿陶片和陶水槽残体。残存城墙多为下垫上夯,以自然河沟为倚托,用自然河岸堑削为城。就地取材,利用原有的长梁地形,上部施以夯筑。它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因此又称为“堑洛”长城。

       秦长城,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作为战争防御工事而存在的;“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另外,作为科学的、有效的军事防御工程,秦长城不单防御邻近国家,而且后期成为防御匈奴和少数民族入侵的一道屏障。长城多利用山川险要和河流为屏障而建,城上制高点设有烽火台,白天燃烟,夜间举火,快速传递消息,较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也为后来的军事防御工程提供了样板。显示了当时人们的高度智慧和科学文化水平。

       长城,一个让千万人畅想的载体,一段久远历史的痕迹,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也是中华文化魅力的集中体现。“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是昨日长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面对这断墙残亘的长城遗址,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杰里和爸爸的喊声。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

       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要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突然间,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问题。

伸手拉一把

文/飞鸟

①麦子晒干,装进袋子里,天就长毛了。不规则的云毛茸茸的,铅灰中团着黑。 “有雨了。”爹说着脸上也起了云。爹脸上的云比天空中的云还要暗。爹叹口气,说: “我去你黄叔家借车。”

②爹骑着自行车回村。大晒场离村两里地。爹探身蹬车的身影渐远,我开始用细麻绳扎袋口。我扎完数了一下,四十二袋。爹回来了,还是探身蹬车,满头汗。爹说: “不巧,你黄叔的拖拉机坏了。”我架着板车把,爹把麦袋子装板车上。一板车能装十来袋。爹让我在晒场看着麦袋,他一个人往家拉。

③拉第二车的时候,我发现爹的腿有点抖。我说: “爹,我来拉。”爹回头笑笑,说: “你才十二,力没长全呢。”我望着爹拉车的身影慢慢消失,抬头看天,几大块云又黑又浓,滚了过来。其他没有云的地方,天出奇地蓝。突然,黑云就罩在我头顶了,天色也黑暗了。一道闪电一串雷,哗,雨落下来。我拿起塑料布盖在麦袋上,望望村口,不见爹,只是水茫茫。我钻进塑料布里。水漫淌过来,泡着我的脚和麦袋。晒干的麦子散发着热腥的气味。六七分钟吧,雨停了。天空瓦蓝,夕阳晒下来些淡红的光。我站在湿乎乎的晒场,抬头四下看,没有出现彩虹。

④突突突,拖拉机的声响传来。黄叔开着拖拉机,他儿子小军抱着黑狗坐旁边,黑狗的大脑袋耷拉着。他们从晒场不远的路上经过,往柳屯的方向去。柳屯有个有名气的兽医。

⑤过了一会儿,爹拉着板车回来了。我看见爹,哭起来。爹说: “没啥大不了,男人的泪比金豆子还贵,就二十几袋麦,明天再晒晒而已。”我哭着告诉爹,黄叔刚才开着拖拉机经过了。爹没说话,坐在板车上抽烟。抽完一根烟,爹站起来,拍拍我的肩膀,说: “辉,人家帮咱是情分,不帮咱也是正常。”

⑥天快黑时,爹踩踩晒场地面,说: “可以拉了。”我架好车把,爹把浸了水的麦袋装板车上。爹拉着,我推着,一起回村。爹还给我讲了个什么笑话,我却没有心思笑。第二天,爹把这车麦拉去了晒场,摊晒在塑料布上,下午晒干,收了装袋,用板车拉回来。

⑦这年冬天,我家卖了小麦和棉花、豆子,又去城里二姑家借了钱,买了辆二手拖拉机。

⑧又一年麦季到了。爹开着拖拉机拉着石磙,在我家地头造了一个晒场。晚上听到一个消息,黄叔酒后开着拖拉机掉村北沟里了,摔断了腿,拖拉机的水箱也摔坏了。

⑨有了拖拉机,我家的麦季很快结束了。小秋不让楼,趁墒,爹开着拖拉机播下了大豆。天刚落黑,我做作业,爹看电视新闻,‘黄婶来我家。她说: “夏哥,能不能开着恁家拖拉机帮俺拉拉麦,天都黑了,村东晒场还一堆麦袋子呢,万一夜里再来场雨……”黄婶抹眼泪。

⑩“中,”爹爽快答应了,说, “我马上开车去。”爹开着拖拉机去了,我合上作业本生闷气。等爹回来,我看他衣裳都被汗水湿透了,猜他不光是拉麦,一定是连装带卸。黄小军比我大一岁,在爹眼里,是没长全力气的小孩。我生气地问: “爹,你忘了去年的事了?”爹想了想,走到我面前,看着我的眼睛,慢慢说: “辉,你记住,看见别人遇到难处就要伸手拉一把!”爹很少这样郑重严肃对我说话。我久久品味着爹的这句话,一直品味到今天呢。

⑪爹帮黄叔家拉完麦的第三天,黄婶又来我家,拎着两瓶好酒。爹不收。黄婶说: “夏哥,恁弟说了,这两瓶酒你一定收下,要不收他以后没脸见你了。”爹收下了。黄叔腿好后,爹宰了只肥鸡,炖了,请黄叔喝酒。两人喝得高兴,划拳声传了半个村。

⑫我大学毕业后落户城市,爹身体硬朗,住不惯城里,还在村里住。爹虽然太字不识几个,但在村里有威信,谁家红白事都请爹首席主事。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