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和县利民中学2017年秋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学而习之                   ②学而不思则

③必有我师                   ④三十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对划线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过的知识)而知新,可以(做)师矣 B、人不知而不(怨恨、心里不满),不亦君子(有地位的人)乎 C、三十而(成就,意即有所成就),四十而不(困惑) D、(选择)其(善良)者而从之
(4)、写出三个出自《论语》六则中的常用成语。
(5)、同学们,在学习上你或许曾经有过困惑,或许你现在正在经受着困惑。那么,学习了《论语》六则后,你一定有所感悟,《论语》六则中哪一句话你感受最深?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切身体会?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美的对视

孙道荣

    ①她久久凝视着,凝视着

    ②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16岁的男孩。与所有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一样,他有着清澈、纯净、稚气未脱的眼睛。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③几个月前,他的眼前还一片漆黑。四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他失明了,从此,他的世界就漆黑一团。直到三个月前,他获得了一位刚刚去世的老人无偿捐助的一只眼角膜,才得以重见光明。

    ④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亲。

    ⑤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她代表已经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为母亲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

    ⑥早在六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一双儿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身后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

    ⑦老母亲又生病住院了,这一次,病情凶险。自知时日不多,老母亲心里惦记着的,仍然是捐献眼角膜的事,这可是她这一生最后的愿望。担心自己临终时,可能无法再清晰地表达捐献的意愿;也害怕自己一旦撒手走了,子女悲痛之中也许会忘了这重要的一茬,老人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好让子女或者医生,在最后时刻,也不忘她的心愿。

    ⑧一个静悄悄的凌晨,老母亲安静地走完了一生,溘然长逝。

    ⑨她强忍悲痛,第一时间通知了有关部门。眼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那“0.5克的挚爱”。

    ⑩老母亲的眼角膜,很快就被移植给了受捐人,为他人点亮了光明。

    ⑪在母亲节那天,她发了一条微信:“我知道,有些人正用您的眼睛看着这个从未谋面的世界。说不定哪天,我们的目光在茫茫人海中再相视,我知道,那是您爱的目光。”这是老母亲离开之后的第一个母亲节,她再也不能喊一声“妈妈”了,但她知道,母亲仍在注视着这个世界。

    ⑫她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场合,再一次看到母亲的眼睛。她凝视着,凝视着,热泪盈眶。

    ⑬男孩也惊喜而羞怯地凝视着她。

    ⑭两个人的目光,就这样对视,凝视。那是思念的目光,那是充满柔情的爱的交汇,那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最亲的对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