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亳州市玉翠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A①不必说碧绿的莱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②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④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⑤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⑥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一块像人样的。⑦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比桑椹要好得远。

    B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

    C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和塑雪罗汉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乌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请在C段短文横线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动词,并谈谈这些词的特点和作用。

备选词:A.顶;B.支;C.撒;D.拴;E.系;F.拉;G.牵;H.拽;I.罩;J.盖;K.看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乌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特点、作用:

(2)、选文A段描绘百草园的生活着重突出哪两方面?这体现出“我”什么天性?
(3)、选文中B段省略的内容是属于记叙当中的,叙述这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4)、选文A段遗漏一句“有人说,何首乌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成仙”应放在何处? 插入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5)、试用一组连续的动词写出自己的一次活动。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后面问题。
                                                                                         梦里开满泡桐花(郭宏)
       ①春天来了。
       ②窗外斑鸠的声声啼鸣,唤醒了我对儿时故乡的回忆。
       ③在湛蓝的天空下,在绿色的田野上,故乡的春天悠闲宁静得如同一个天然的大花篮,里面盛满了高高低低五彩缤纷的鲜花:有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淡紫的苦楝花、金黄的枣花、火红的杨树花、碧绿的榆钱……其中开得最盛、最惹眼的还要数家乡的泡桐花。
       ④泡桐的生命力极强,用指头粗细的一段根随便往土中一插,春雨一淋,春日一晒,春风一吹,它便顶着一个绿色的梦想破土而出。头年的泡桐树像竹竿一样笔直地向上生长,没有一点枝杈,而且像竹子一样翠绿且是中空的,因此长得特别快,一年就可以长十来米高。泡桐树的叶子为了吸收到阳光,头一年也特别多、特别大,从根部一直长到顶端,大的像荷叶一样,小时候在河堤上放羊,我们常用泡桐叶当伞去遮风挡雨。泡桐树身直质轻,且有韧性,过去家乡盖房的梁檩最佳的选择便是泡桐,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少不了泡桐树做的脊檩,更何况临河的家乡人农闲时用泡桐树打造的小渔船悠闲地漂在河面上去捕鱼捞虾,甚至做檩造船用剩下来的废料也会量材使用做成大大小小的草鞋底。
       ⑤第二年,泡桐便不再向上生长,而是在顶端生长枝杈,大枝上又长出许多小枝,小枝上又杈出绒枝,每一枝都尽力向四周伸展,特别是在顶端往往有一团极密的绒枝紧紧团在一起,那便是斑鸠天然的巢。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不过泡桐引来的却是斑鸠——我们农村人认为一种特吉祥的鸟,因为这种鸟出入成双成对,所以若院中有一窝斑鸠,也就象征主人夫妻恩爱万年长了。
       ⑥春节刚过,泡桐的细枝顶端便生出一串串带有黄绿斑纹的卵形花蕾,一串挨一串地向上举着,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开屏的孔雀。但这还不算真正的开屏,随着阳光的温度逐渐升高,那卵形的花蕾便从顶端裂开,这时浅紫色的花朵便像出了壳的小鸡一样从里面顶了出来,然后像吹气球一样向上伸展,颜色越来越浅,最后变成了粉色的小喇叭,一朵挨一朵,一丛接一丛地开满了枝头,那微紫的泡桐花在金色阳光和黄色的土地相互调和的色调背景中,显得格外醒目。泡桐不因没有彩蝶缠绕而失落,亦不为没有蜜蜂追随而沮丧,更不似那癫狂柳絮随风舞,也不学那轻薄桃花逐水流,而是无私无怨无悔默默绽放。没有绿叶的映衬,远远地望去一棵棵泡桐便是一只只五色缤纷的花孔雀在春光中尽情地开屏来抒发内心的喜悦,又像一群美丽的少女穿着紫色的彩裙微笑着在那里翩翩起舞,是那么的新鲜动人惹人喜爱。
       ⑦每当我看到热情绽放的泡桐花,嗅着略带苦味的淡淡的清香,依稀之间,仿佛又看见了那个像泡桐花一样美丽的儿时伙伴桐花。桐花是邻家的大女儿,聪明而美丽。童年美好的记忆几乎都有桐花的影子,我们一起快乐地放羊,一起蹦跳着上学,曾共撑过一柄桐树叶,她也曾送给我用泡桐花蕾串成的项链,我也送给她用泡桐花编成的花环。可好花不常开,桐花因为还有四个妹妹,中学只上了半学期,便随表姐去省城服装厂打工,后来被老板的儿子相中强行占有,而老板的儿子又丑又残疾。桐花家便盖起了我们村第一座气派的小洋楼,桐花的妹妹也随桐花相继进了城。桐花回娘家的次数越来越少,虽然每次回来都穿得珠光宝气,但她娇美的面容美得有点苍白,眼睛中流露出来的眼神看不到一丝喜悦,只有哀愁。
       ⑧桐花家盖了小洋楼,但院子里已经没有了泡桐。渐渐地我们村的泡桐也越来越少,不知什么时候村子里已经再也找不到一棵泡桐树了。现在建房都是用钢筋水泥,河水早已被上游的造纸厂污染,根本没有了鱼虾,人们也习惯了各式精美的皮革鞋。失去了价值的泡桐谁还会种植?不仅是泡桐树,还有洋槐树、苦楝树、桑树、 皂荚树等都是越来越少,渐渐地走出了我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杨树,年轻人说杨树长得快而且板材厂收购的价值也高,因为杨树侵占了其他树的空间,所以年老人说杨树是羊树,羊吃树,其他树早晚都得被吃掉。不仅村里村外的杂树被换成杨树,连种庄稼的地里也被杨树成片成片地占领,其实不是杨树惹的祸,它再怎么着也只是一种树,是我们心里的杨树长的太多,遮住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急功近利只看到了眼皮子前面的一点点利益。
       ⑨故乡很快地被改造得面目皆非,原来的茅草屋都换成了林立的小洋楼,但缺少了我儿时那种鸡鸣狗跳的生气。因为年轻的年老的都外出四处闯荡,只要能挣钱干什么的都有,钱是有了,但是有钱就幸福吗?桐花的老爹常常独自一人拄着拐杖站在门口张望,眼里没有一点欣喜的影子,他是在渴望亲情回忆女儿绕膝时的欢笑。面对故乡的蜕变,我自己也说不清是发展还是堕落,但我还是留恋儿时的故乡,留恋过去曾拥有的一切就像我们去感叹渐渐远离我们的虎豹一样。
       ⑩我时常在梦中回到泡桐花开的季节,楼房的四周又栽满了各种杂树,泡桐尤其最多,所有的枝头都开满了平凡朴素的泡桐花,怒放的泡桐花热情地散发着浓烈的芬芳,夹着儿时伙伴桐花铜铃般的笑声,绵绵不绝地荡漾着,伴着一波又一波醉人的花香向我袭来……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②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③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④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⑤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⑥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⑦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

    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

    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目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

    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嘁:“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

    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是少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例了,高烧40℃。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究竟站了多久。

    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一位母亲。我的孩子和我一样,热爱这北方的大雪。

    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哒哒的马蹄声溅起一地飞雪,朵朵如花。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

    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

    母亲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夏天她忙着菜园子、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陋的茅草房,虽然窗户外面钉上了塑料布,门上也安上了棉布帘,但墙壁上还是会结霜,四处透风。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活,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腿病这般严重!

    雪花落在村庄,落在四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

    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子变得轻快,灵魂得到了洗涤。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得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母亲就是最好的例子。电话嘀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儿衣服——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报“天气预报”了。我喏喏地应着,却透过那场激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

    如果可以,我多愿意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敷在她所有疼痛的关节。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江南”再发现

胡晓明

    ①中国历史与文学的文献中可见一种特殊的共同心理嗜尚:喜好江南。长期以来,虚虚实实,或浓或淡,强化着一种超乎一般所谓地域文化的认同,即可谓“江南认同”。“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海内外流传。“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已成为中国永远的抒情美典。

    ②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入骨的相思,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迷魅。男女之思,友朋之念,进而寄托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渐成江南意象的深层含义。苏东坡诗:“犹做江南未归客”,姜夔“昭君不谙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以及吴梅村“世间何物是江南”才有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作为江南认同的江南意象,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同的底蕴:家国之爱。

    ③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从西周时代即已经有中原中心的意识。一直到三国时代,江东孙吴,三分天下有其一,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到了东晋,政治中心南移,士人大批南渡,政治合法性的权威在江南地域渐趋稳固。

    ④所谓江南文化,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北来的,是发源于洛阳而被侨民带到江南的文化,这是中原移民文化。如谢道韫(东晋才女,谢安侄女,王羲之儿媳)祖籍河南,自其祖南迁以后到她已是第三代侨民,一生都在江南,她的作品自然归在南方文学里了,但她继承的其实是在北方就已形成的强大的家族文学传统。二是南方人向由政治中心迁来的大批北方人学习的结果,几代以后便渐渐置换成江南意识,是经过模仿、交融、选择、消化的文化习得。这似乎可称之为江南文化之二源。两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一方面是在地的、生根的、非异己的,另一方面又是有本的、深厚的、高级的;前者使文化免除了排他性,后者使文化具有了优越性。没有哪一个地域文化有如此方便善巧的因缘和合,这一文化认同的过程,表明了江南文化与中原文化深刻的联系,这正是江南文化不同于巴蜀文化、粤闽文化等的特质,也是江南文化特别具有生机与活力的重大动因。

    ⑤“江南”所指涉的空间,与其说是具体的地理空间,不如说是一个特定的精神空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李慧占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画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徐疾,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韵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竞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有藏家细赏之下赞叹,徐仲南手书洒脱秀逸,苍润俊朗;何许人行笔稳健,顿挫变化明显,转折圆浑,字与字之间少连笔,却有绵延直下、一气呵成之势;毕伯涛笔法俊逸秀挺,丰润灵活,有唐寅之气韵……晚清“浅绛彩瓷四大家”之一的王凤池,有传世瓷板画作品《昌江日对黄山图》,画得精致而文气十足,颇得文人山水画之神韵。瓷板上的题诗写得灵动而呈才情,书法自然俊逸,布局和结字,以及每一笔的书写,都做到了裹藏恰好、肥瘦适宜、疏密得当、简繁有度的程度,给人以一种沉着超逸的视觉美感。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有改动)

【注】①淬(cuì):铸造刀剑时,把刀剑烧红浸入水中,使之坚韧。②遑(huáng)论:不必谈及。

文学社准备策划“人物”为主题的文学阅读,请你参与。

【甲】

牧羊七哥

童亮

有一个牧羊人名叫七哥,他喜欢一边牧羊一边唱歌。歌声欢快又好听。

许多姑娘慕名而来,跟随着他的羊群,只为听到他的歌声。

七哥的母亲希望他选择其中一个姑娘,可是他不愿意。

七哥的母亲问他为什么。

七哥说:“我在等一个人出现。”

以前,他在河边让羊饮水的时候,曾遇到一位老人。

那位老人说他能预测未来。

七哥很好奇。

那位老人说:“知道自己的未来未必是好事。”

七哥不信,他请求老人预测他的未来。

那位老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头上戴着紫色发夹的姑娘,她的名字叫伞喜。这   个姑娘是最适合他的伴侣,他也是这个姑娘最适合的情郎。他们两个人若是走到了一起,

会有一个无比幸福的未来。

老人说完,天上出现了一道彩虹。 

老人在他眼前变成了一只白鹤。

他看见那只白鹤穿过彩虹飞走了。

他愣愣地站在河边,一阵风吹来,河面波光粼粼。

2

从那之后,他偷偷观察跟随着羊群的姑娘,可是没有看到头上戴着紫色发夹的姑娘。

他留心听过姑娘们的名字,可是没有听到伞喜这个名字。

这一等,便等了几十年。

七哥在等待中渐渐老去。

他的歌声还是非常好听,可是前来听他唱歌的姑娘越来越少。

他的歌声渐渐变得惆怅。

【A】 七哥的母亲劝他说:“那个人恐怕不会来了,趁还有姑娘来听歌,选择其中一个吧。”

七哥说“她不会不来。我能感觉到,她也在茫茫人海等待我寻找我,就像我在茫茫人海等待她寻找她一样。只是我们还没有遇到。”

日起日落,羊清晨出去,晚上回栏。七哥渐渐变成了一位老人。

曾经跟着羊群听歌的姑娘也渐渐离开老去。

每当他唱歌的时候,只有鸟雀来听。

有时候,他感觉到那位姑娘已经走到了山的那边,他急忙爬到山头上去眺望,可是从来没有看到过戴着紫色发夹的姑娘。

有时候,他感觉到那位姑娘已经走到了路的前方,他急忙加快脚步奔跑一程,可是从来没有碰到过名叫伞喜的姑娘。

他忧愁无比,忍不住唱出了心中所想。

他唱道:

怎么办?

知道你的名字叫伞喜,不知道你在什么地方。

怎么办?

知道你的发夹是紫色,不知道你长什么模样。

唱出心里的话后,他舒畅了许多。

第二天清晨,他来到羊圈旁边,将羊群放了出来。

一个姑娘悄悄地跟在了羊群后面。

他看到姑娘的头上戴着紫色的发夹。

七哥心里发慌。

他问姑娘:“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姑娘说:“伞喜。”

他问姑娘:“你怎么才来?”

姑娘说:“昨天我听到了你唱的歌才来。”

七哥欣喜不已,带着这个姑娘去牧羊,唱歌给她听。

太阳下了山,七哥将羊群赶进羊圈里。

姑娘突然忧愁地对七哥说“对不起,其实我的名字不叫伞喜,发夹也是借来的。我是听到了你唱的歌,才戴上紫色发夹,自称伞喜。”七哥的快乐忽然消失了。

【B】 姑娘说:“看到你越快乐,我就越内疚。我以为你受够了等待,等来的到底是不是伞喜已经不重要。”七哥说:“我何尝没有想过放弃但是每到要放弃的那一刻,又不甘心,怕荒废了一生辜负了自己。”

3

七哥照常去牧羊,照常唱歌。

他的歌声不再好听,鸟雀都不来了。

有一次,七哥又赶着羊群来到河边。

他想起了那位老人,恰好此时天边出现了彩虹。

苍老的七哥对着彩虹大喊:“伞喜到底在哪里?”

彩虹没有回答他。

他悲伤不已,正要离开河边,一阵风吹来。

一张泛黄的纸随着风飘了过来,落在了七哥脚下。

那是一张经历了四季和风霜雨露的纸,脆得像一片枯萎的落叶。

纸上有娟秀的字。

七哥小心翼翼地捡起来,稍稍用力,纸就会破碎。纸上写的是:怎么办?

知道你在牧羊,不知道你在哪座山上。

怎么办?

知道你在世上,不知道你在哪条路上。

纸的最下面留有一个名字。

那个名字是:伞喜。

【乙】

杨澜访谈录:叶诗文分享重回巅峰的心路历程(节选)

杨澜:你知道吗?你拿到200米蛙泳金牌的那一刻,我们这里所有的人都开始欢呼。太激动人心了!

叶诗文:谢谢,谢谢!我自己也真的很激动!我第一次砸水庆祝!这次是积累了很久的一次爆发。

(视频播放:2012伦敦奥运会的400米游泳比赛,她拿下了金牌,打破世界纪录;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叶诗文在女子400米混合游中位居27无缘决赛)

杨澜:时间已经过去了11年,有时候想起来还是非常让人感慨的,伦敦奥运会的时候,你也不过16岁。那时候你获得的全球的瞩目和期待 ……

叶诗文:我其实从2013年就开始在低谷挣扎,直到了2017年吧,今天回头来看,我会觉得可能2013年的低谷只是外界定义我的低谷,其实那个时候的成绩,哪怕是进入 到决赛的成绩我也游了2分8秒9,就放到现在来看,依然是很优秀的成绩。只是他们会拿当时的我去跟伦敦奥运会时的我去对比,那怎么比都是低谷。

杨澜:稍微这个成绩下来一点,人们就会用一些很耸动的字眼,什么惨败或者失落等等。

池长庚:① ____ 叶诗文:我自己可能一开始是不会有这个概念的,但是大家一直这么说,一直这么说,我也会觉得我现在好像进入了低谷。我自己好像放不过自己,我就会觉得我自己已经是奥运冠军,我每一场比赛都必须拿冠军。所以每一场比赛,我   都是越比越怕。在比赛的过程中,我没有办法去拼尽全力,我一想到后程我要去追对手,要追那么多,我觉得我可能拼尽全力也追不上她,所以我干脆就不要拼尽全力。

杨澜:那时候你也太年轻了。

叶诗文:对,一次一次的大赛积累的一些压力,再加上外界的一些语言,心态有点 崩溃,然后就是克服不了那个心魔。从来不惧怕竞争,但是在2013年之后,我开始害怕了。

杨澜:人们常常说,游泳是一个非常孤独的项目。因为训练的时候也常常就是自己在跟自己比。

叶诗文:对,那时候遇到低谷,可能我的前辈们没有像我这样的经历,所以无处找人可说,就觉得,没有人能给我一些建议,或者说一些方式,所以那个时候我还是挺迷茫的。

池长庚:② ____ 叶诗文:其实真正解开心结还得靠自己。我自己是从来没想过要离开泳池的。我那个时候会觉得,我怎么能就被这么一点困难就打败了?就是因为一场比赛的失利,我就再也站不起来了吗?

杨澜:当你处在低谷的时候,那个六七岁的叫叶诗文的小女生会给你带来什么?

叶诗文:那个时候我会回忆一下,我小的时候的训练,我的启蒙教练,他特别喜欢让我跟别的组的,哪怕是男运动员去PK。一开始我的排名是比较靠后的,我就想说我每一天我都想要跟比我强的人去比。好,一天干掉一个。

杨澜:太厉害了。

叶诗文:我非常享受那种 PK的过程。我拼尽全力,然后我战胜他们了。我就会很开心。然后就游着游着,就游到组里最靠前的位置了,然后那个时候其实就感觉自己的 生活跟游泳已经分不开了。我回忆起这些过程之后就会觉得好像能找到自己的初心了。

然后找到这种感觉之后,我就开始设想下一步,我要怎么样回到泳池。

(视频播放2018年,叶诗文复出参加韩国光州世锦赛400米混合泳,勇夺银牌。)

池长庚:在400米混合泳这个项目上,克服心魔和拿到400米混合泳的金牌,哪个可能是更重要的?

叶诗文:克服心魔是更重要的。只要克服了心魔,我把每一个过程做好了,结果自然不会差。

杨澜:今天队里的某个年轻运动员,他也经历某种低谷期的话,你会跟他说什么?

叶诗文:我特别愿意去跟他们分享我的经历。我会想要告诉他们:失败并不可怕,我们只要接受它,面对 它就好。因为我自己那个时候非常错误的一件事是我始终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失败。我也始终不愿意面对:我现在就是拿不到世界前三、我现在可能就是世界前八的水平甚至更差的现实,我就是会每一次比赛都给自己找理由,我会觉得 我就是这次状态不好,就是在回避我的问题。我不愿意摘下我这个光环和标签。所以我觉得年轻运动员可以大胆地去试错,失败了就找问题,再去解决它就好。

杨澜:其实就是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③ ____ 叶诗文:可能还是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50米,每一个转身包括到边都做到极致,可能就是我最享受的一点。

池长庚:她可能有一点开始追求运动最淳朴的、最原始的那种乐趣的感觉了。

杨澜:就是如此的坚定,又如此的单纯。我觉得诗文对于游泳的这一份热爱和坚定是会感染我们每一个人的。以荣誉加冕,用实力见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