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摸底)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保安,字永固,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尉。其乡人郭仲翔,即元振从侄也。仲翔有才学,元振欲成其名宦。

    会南蛮作乱,以李蒙为姚州都督,帅师讨焉。蒙临行,辞元振。元振乃见仲翔,谓蒙曰:“弟之孤子 , 未有名宦。子姑将行,如破贼立功,某在政事,当接引之,其薄俸也。”蒙诺之。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至蜀,保安寓书于仲翔曰:“幸共乡里,素未谋面,而心常慕仰。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垂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 , 以奉周旋。是吾子丘山之恩,即保安铭镂之日。”

    仲翔得书,深感之,即言于李将军,召为管记。未至而蛮贼转逼,李将军至姚州,与战破之。乘胜深入,蛮而败之。李身死军没,仲翔为虏。蛮夷利汉财物,其没落者,皆通音耗,令其家赎之。保安既至姚州,适值军没,迟留未返。而仲翔于蛮中,致书于保安曰:“永固无恙。顷辱书未报,值大军已发。深入贼庭,果逢挠败。吾今在厄,力屈计穷。而蛮俗没留,许亲族往赎,求绢千匹。愿足下早报吾伯父。宜以时到,得赎吾还。使亡魂复归,死骨更肉,唯望足下耳。”时元振已卒,保安乃为报,许赎仲翔。乃倾其家,置绢千匹,赎之。

(选自《新唐书·吴保安传》)

【注】元振:郭元振,唐朝名将,宰相。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讨焉         帅:率领 B、其薄俸也       俾:使,让 C、而败之       覆:遮盖 D、非人           殆:几乎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侄:父亲的亲兄弟的孙子,即堂兄弟的儿子。 B、孤子:即孤儿,少年丧父者或幼无父母者。 C、乡曲:思乡的曲子,如《杨柳曲》《梅花落》等。 D、鞭弭:马鞭和弓;执鞭弭,意指在部队建功立业。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②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

(4)、结合全文,概括两件感恩回报的事情。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宣德五年五月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

    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益军,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 , 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减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始与豫同守郡者,苏州况钟、常州莫愚、吉水陈本深,并皦皦著名绩,豫尤以恺悌称。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乙】

    松江太守赵豫居官慈惠。每见讼者,非急事,则谕之曰“明日来”。始皆笑之,遂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不知讼者乘一时之忿,经宿气平,或众为劝解,因而获息者甚多。比之钩钜致人而自名英察者,其所存何啻霄壤!

(节选自《坚瓠续集卷之四》)

【注】①灶丁:旧称煮盐工。②恺悌:和乐平易。③钩钜:辗转推问,究得情实。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