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岳阳市钟洞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_______过了,不但________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_________。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根据文意,依次填入三个横线上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
A、增加  添改  订正 B、订正  增加  添改 C、添改  增加  订正 D、增加  订正  添改
(2)、本文段选自的散文集《》。
(3)、选文记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反映出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4)、这些文段主要采用描写、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这些文段的记叙顺序是
举一反三
阅读《妈妈会派人来看我》,完成下列各题。

妈妈会派人来看我

吕宝军

       有个6岁的小男孩,爸爸打工,每天早出晚归,家里只剩下他和妈妈。妈妈已是肝硬化晚期,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男孩很懂事,看妈妈的病情稍微轻些时,他就用小手拉着妈妈在院子里散散步;当妈妈难受需要喝水时,他就吃力地去倒水,然后一匙一匙地喂妈妈喝;他从不出去玩,总是寸步不离地陪伴着妈妈。

       妈妈心里很难受,她多想亲眼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一想到日后,别人的孩子都有妈妈疼,唯独自己的孩子没有,她的眼泪就像断线的珠子,簌簌地滚落。她试探着问儿子:“假如有一天妈妈走了,永远不再回来,你会不会想妈妈?”看儿子咬着嘴唇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妈妈忍住满腔悲痛,镇静地说:“儿子别怕,好好看着妈妈的眼睛。你记住,即使妈妈有一天真的走了,也会派个人经常来看你的。”

       妈妈病情突然恶化的那天早晨,儿子被好心的邻居哄着带出去了。晚上,当儿子再被带回来的时候,家里已经没了妈妈的身影。儿子小小的心灵里隐约预感到了什么,他不哭也不闹,有关妈妈的字眼儿一句也不提,情绪反常得令所有的大人惊诧不已。

       爸爸每天仍要外出打工,无暇照顾儿子,只好把他一个人丢在家里,叮嘱他千万不要跑出去。有一天,爸爸收工回家,却没有看见儿子,爸爸的脑子嗡的一声就蒙了,赶紧四处去寻找。最后,爸爸在一个十字路口发现了儿子:一个瘦弱的小身影正独自蹲在那儿,眼巴巴的朝路人张望着。爸爸嫌儿子不懂事,自己干了一天的活累得够呛,还得出来找他,所以不问青红皂白上去就打了儿子两巴掌,并厉声呵斥:“谁让你不听话,到处乱跑的?”儿子委屈得嚎啕大哭:“我想妈妈了!妈妈说她会派人来看我,我在等那个来看我的人。”

       一句话,惹得男人泪湿眼眶。望着儿子可怜巴巴的模样,男人霎时悲伤成河,眼泪潮水般涌了出来:在妻子离去的日子里,他的心常常被思念撕咬着,但他尽力不让儿子看到他的悲伤,总是趁洗脸的时候,把泪水偷偷运送出去。爸爸知道,儿子几乎每晚都会梦见妈妈。说实话,爸爸何尝不想有个人来看望一下儿子,给他幼小的心灵一点点安慰。可这份奢望,又是多么不现实啊!爸爸只好轻言细语地哄儿子:“好孩子,也许那是妈妈怕你舍不得,在哄你、安慰你。”

       儿子执拗得很,他不满地朝着爸爸嚷:“不,你才哄人呢!妈妈从不说谎,她说会派个人来看我,就一定会有人来看我的。”假如这时候奇迹出现,有个人突然走到儿子跟前说:“好孩子,我就是你妈妈派来专程看望你的。”该多好啊!那么,无论让男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都心甘情愿。就这样,一天,二天,三天……总能在十字路口看到男孩孤单瘦弱的小身影。

       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个陌生的女人,指名道姓要找儿子。儿子心底咯噔一下,马上就猜到:这个女人该不会是妈妈派来看望我的吧?

       陌生女人凝望着眼前的小男孩,一双眼睛突然盈满了晶莹的泪水。她温柔地轻唤着:“好孩子,来,让阿姨好好瞅瞅你。”这句话,更加证实了男孩最初的判断。一霎间,忧伤的记忆里,那股渴望妈妈爱抚的愿望,立刻又潮水般溢满男孩周身。他轻轻走近女人,两眼一眨不眨地注视着她的眼睛﹣﹣这是一双美丽的眼睛,它投射出来的目光,漾满了母亲特有的慈爱与温情!她抱歉地说:“孩子,阿姨早就想来看你了。”

       原来,妈妈在临终前做了个伟大的决定:死后捐出眼角膜。妈妈对受捐者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她只希望对方能经常来看看自己的孩子。而这个陌生女人正是妈妈眼角膜捐赠的受益者。遵照与捐赠者的约定,一康复她就来看望好心人的儿子。

       女人越瞅越觉得眼前的男孩是如此亲切。她猛地把男孩揽在怀里,轻轻地抚摸他的后背:“好孩子,阿姨来就是想替你妈妈好好看看你,以后我会经常来看你的,你就把我当作妈妈吧!”

       男孩的泪水簌簌的往下 , 激动得胸脯不停的起伏起脸,深情地着这双充满爱意的亲切的眼睛,喃喃地说:“你终于来了,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看我的!”

       男孩脸上露出了甜美幸福的微笑。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17期,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皇帝的新装(节选)

安徒生

       当布料还在织布机上的时候,皇帝就很想亲自去看它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然后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所在的地方去。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线的影子也看不见。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因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的满意!”

       于是他就点头表示出他的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因为他不愿意说出他什么也没有看到。跟随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有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

       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头一天晚上,两个骗子整夜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蜡烛。人们可以看到他们是在赶夜工,要把皇帝的新衣完成。他们装作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皇帝亲自带着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来了。这两个骗子各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 “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我们要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陛下换上新衣。

       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做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顶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那些托后裾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

       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后面走,后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蒋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少年的时候,有诗句陪伴,可以一个人躲起来,在河边、堤上、树林里、小角落里,不理会外面世界轰轰烈烈发生什么事。也可以背包里带一册诗,或者,就是一本手抄笔记,或者就是脑子里背诵记忆的一些诗句,也足够用。可以一路念着,唱着,一个人独自行走天涯海角。

    ③有诗就够了,我年轻的时候常常这么想。行囊里有诗,口中有诗,心里有诗,四处流浪,很狂放,也很寂寞。

    ④相信可以在世界各处流浪,相信可以在任何陌生的地方醒来,大梦醒来,或是大哭醒来,满天星辰,可以和一千年前流浪的诗人一样,醒来时随口念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无论大梦或大哭,仿佛只要还能在诗句里醒来,生命就有了意义。

    ⑤少年时候,有过一些一起读诗写诗的朋友。现在也还记得名字,也还记得那些青涩的面容,笑得很腼腆。读自己的诗或读别人的诗,都有一点悸动,像是害羞,也像是狂妄。

    ⑥后来星散各地,杳无音信,心里有惆怅唏嘘,不知道他们流浪途中,是否还会在大梦或大哭中醒来,是否还会狂放又寂寞地跟自己说:今宵酒醒何处?

    ⑦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

    ⑧小时候,听街坊邻居闲聊.常常出口就是一句诗:虎死留皮人留名啊。那人是街角捡字纸的阿伯,但常常出口成辛,我以为是字纸捡多了也会有诗。邻居们见了面总问一句:吃饭了吗?也让我想到乐府诗里动人的一句叮咛:上言加餐饭。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

    ⑨有些诗,是因为惩罚才记住的。在惩罚里大声朗读: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朗读是肺腑的声音,无怨无恨,像天山明月,像长风万里,那样辽阔大气,那样澄澈光明。诗句让惩罚也不像惩罚了。

    ⑩小时候顽皮,一伙儿童去偷挖地瓜,被老农民发现,手持长竹竿追出来。他一路追一路骂,口干舌燥,追到家里,告了状。父亲板着脸,要我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为惩罚。背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时,我好像忽然读懂了杜甫,在此后的一生里,记得人在生活里的艰难,记得杜甫或老农民。会为几根茅草或几块地瓜,唇焦口燥地追骂顽童。

    ⑪我们都曾是杜甫诗里欺负老阿伯的“南村群童”,在诗句中长大,知道领悟和反省,懂得敬重一句诗,懂得在诗里尊重生命。

    ⑫有诗,就没有了惩罚。苏轼总是在政治的惩罚里写诗,越惩罚,诗越好。流放途中,诗是他的救赎。

    ⑬家家户户门联上都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是《诗经》的声音与节奏。

    ⑭在一个春天走到江南,偶遇花神庙,读到门楹上两行长联,真是美丽的句子:

    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⑮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平仄、对仗、格律,仿佛不只是技巧,而是一个民族传下来可以进入“春天”,可以遇见“花神”的通关密语。

    ⑯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选自《文苑》2018年第5期,有删改)

读书分享;同学们在读书会上和家长一起就《外婆的早饭》这篇文章开展读书分享,请你参与交流。

外婆的早饭

李娟

一般来说,外婆吃过早饭都会睡一会儿觉的。睡醒了,屋前屋后转一转。然后,一般来说,还要再睡一觉,这一觉得睡到午饭做好了才能结束。吃完午饭后,一般来说,她老人家还得躺上一会儿。躺到半下午,睡得实在睡不着了,起来再屋前屋后转一转。然后,回到帐篷里,往床上一倒——一般来说,又要睡到晚上开饭的时候……

白天睡成这样,那晚上干什么?晚上就开始玩了呗。一整夜,她睡的帐篷角落那边窸窸窣窣响个不停。有时会有“哐啷”一声,肯定是摔跤了,要不就一定是弄倒了什么东西。

“吱!吱吱!”的声音源自一捏就响的橡皮小耗子(真后悔,当初为什么要给买她这个……)。

“嚓嚓~嚓嚓~嚓嚓……”在给会跳的玩具小青蛙拧发条(后悔……)。

“啪嗒、啪嗒、啪嗒……”小青蛙开始跳了。

“窸窸哗哗……”不用说,又在数她的私房钱。

有时候,各种各样的怪声音还会一路延伸到摆放糖果的小食品货架那边……也不能怪老太太嘴馋,闲着也闲着,不吃怎么着?

而她老人家只要来了兴致,深更半夜也会旁若无人地唱歌,唱那种川味极浓的,调儿根本不带拐弯的,招魂一般的曲子。好在我们也听习惯了。乍一听的人还真受不了呢。

总之一夜不得安宁,直到天蒙蒙亮了,我们才能疲惫地沉沉睡去。那时,天大的声响也惊动不了。

那样的时刻,外婆也开始起床准备早饭了。如果那个时候我醒着,会从帐篷缝里看到外婆一手拎一截小木桩,一手捏着窄窄一溜儿桦树皮,弓着腰,慢慢向炉灶那边走去。

炉子很简单,三块石头往那儿一堆就行了,旁边还有一块大大的石头,很平,炒菜时可以放些油盐酱醋。没有风的时候,我们也把它当作饭桌图着吃饭。炉灶旁边还支了个“人”字形的小棚,里边垛了柴火。

A外婆引燃桦树皮,小心放在灶膛里,又添些碎柴掩在上面,拢着手罩上火苗,挡住风,等火苗慢慢地越燎越大,才轻轻地搁上大柴。然后置锅烧水,淘米下锅。

就这样,清晨里,世界的第一缕炊烟在群山和森林间缥缥缈缈地升起了。我又蒙眬睡去,梦里也去到了炊烟所抵达的最高处……

除了外婆,一些牧羊人和从外地来收购羊和羊皮的维族人、回回也要早早地开始一天的内容。

而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路上走了很久了。B早上多冷啊,他们裹着沉重的皮大衣,在清晨发白发亮的冷空气里走着。草地被冻上了,泛着白霜,硬硬的,被踩得“嗅吱嗅吱”响。太阳还没出来,天空也白茫茫一片,整个世界清晰而冷淡。

这时,第一缕炊烟在群山和森林间缥缥缈缈地升起。

如果我也是一个远行的人,看到这种情景也会马上改变自己原来的方向,非常高兴地循着炊烟而去。

于是每天清晨,在荒野里的火炉旁,总会围过来很多寒冷的行人烤火取暖。还有人在路上远远地朝这边打招呼,急急忙忙往这边赶。C他们以炉灶为中心紧紧围坐一圈,高兴地说这说那,不时帮忙往炉子里添一块柴。稀饭沸开了,就赶紧帮着揭一下锅盖。每到那时,外婆就会进帐篷捧出一摞碗出来,为他们一人匀出小半碗滚烫的米汤,他们连忙感激地接过,谢个不停。然后在热气腾腾的水蒸气和炊烟里,很幸福地小口小口啜饮。这时,远处的天空越来越蓝……突然,大地“轰”地一片金黄,太阳从群山间升起来了!

似乎也在同一时刻,羊群的咩叫声和牛哞声突然密集起来,一声声长呼短应。整条山谷都热闹起来。听着这声音,我们倦意更浓,犹在梦中。只觉得枕边一片透亮,被窝更加温暖了。偶尔眨开条眼缝,从帐篷缝隙里嘌到外面炉灶边的人们正恋恋不舍地起身离开。远一点的地方有他们的牛羊,在朝阳里耸动着点点金黄。

外婆早饭的火炉多亲切啊,它砌进了多少寒冷行人的幸福时光之中……

但是,正在最感动着的时候——

“大懒虫小懒虫快起来!太阳晒屁股啦!都睡一晚上了还没有睡够?”

真是窝火!也不知是谁让我们睡一晚上都没法睡够的……

但这时候要是再不起来的话,就有顾客钻进帐篷掀被窝买东西了。没办法,我睡在柜台上,我妈睡在货架下。都不大雅观。

我们便哈欠连天地离开被窝,迷糊着眼睛叠铺盖、穿戴、梳洗。但是看到稀饭已经盛出,新新鲜鲜、热气腾腾地搁在炉灶边的大石头上,三碗稀饭间摆着一碟子泡菜,也刚捞出来,水淋淋的 , 不禁让人精神一振,好心情伴着好胃口全来了。

我们一边喝稀饭,一边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似的问道:

“咦,你什么时候把饭给做好了?”

她得意得呀——

“我就怕吵醒你们,干什么都悄悄的……”

这话真是比什么都气人。

接下来她又很体谅地说道:“你们从早到晚干活,太辛苦了,我给你们做顿饭嘛,也没什么的。我又不是老得动不得的人,能干一点就干一点嘛……你们太辛苦了,我只想让你们好好地休息……你们只要休息得好,我也就放心了……”

真是毫无办法。

吃完这顿珍贵的早饭,一般来说,她老人家又上床睡觉去了。

(选自《阿勒泰的角落》,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两代人的雨季

马海霞

①那年我17岁,一个被埋在作业堆里压抑太久、渴望自由又多愁善感的年龄。我在县城一所高中读书,按路程应该住校。但我选择了半住校一在学校留有宿舍,只用来午休和雨雪天气留宿。

②高二那年夏天,临放学时,突然电闪雷鸣,大雨马上就要来临,同学们都劝我住在学校,可我那段时间心烦到了极点,特别涵望能有一场大雨清刷心中烦闷,我丢下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然后背着书包跑向自行车棚。

③可我刚骑出学校不到1公里,大雨便倾盆而下,狂风四起,身上的雨披被风刮起,衣服瞬间湿透,我停下车,脱下雨披,用雨披将书包包好,然后顶着大雨继续前行。

④雨又大又急,雨水积在路面上,深处淹没了大半个车轱辘,一道道闪电“咔嚓”劈下,势头劲猛,可我仍没有避雨的打算,只是奋力蹬车,想快点赶回家。而水浇得我眼睛睁不开,我只得一只手扶着车把,一只手不停划拉眼睛上的雨水。这时路旁工地上的一位大叔高声喊:“快找地方避雨!要不来铲车里躲一下!"

⑤我扯着嗓子回答:“不用!”说完继续在雨中艰难前行。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像位勇士,偌大的公路上,视线所及的地方,只有我在雨中狂奔。惊雷一个接一个。而下得更大了,醒前仿佛被挡上了一片雨帘,我只好半闭着眼睛前行。那时我才意识到危险就在身边,开始惶恐,但已经没有退路,四周也没有避雨的地方,只好硬着头皮拼命瞪车。

⑥好不容易到了家门口,我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将自行车往大门口一扔,蹿进屋内。我想象的回家场景应该是:母亲赶紧拿毛巾帮我擦干脸上的雨水,然后取出干净衣服让我换,还做几个硬菜为我压惊。

⑦但进门后母亲并没有理我,照旧看电视,父亲则继续喝酒吃饭,他们就像我平时回家一样,没有特殊的反应。我见状忙对他们诉苦,细说路上环境多么恶劣,自己躲过了好几次雷击,避过了数个水坑,“能活着回家真是奇迹”。

⑧父母却依旧没有改变对我的态度,连句安慰的话也没有。我刚想赌气回自己房间,父亲这时说话了。他说,这场大雨还不是最大的,他年轻时曾遇到过一场更大的雨。那年夏季,他和村里几个年轻人抢着架子车载着大铁罐,去50公里外的地方拉氨水,走到半路,突遇暴雨,天空电闪雷,但找不到避的地方,他们好冒雨前行。路面积雨暴涨他们便轮流用长树枝探路,遇到水深的地方便绕道走,至少多走了5公里路。

⑨年父亲也只有17岁,且生活条件艰苦,他和伙伴们饿着肚子,推着车子去拉氨水,冒雨在泥泞路上走了20多公里。后来父亲布鞋都踩烂了,挂不住脚,便找了一根麻绳将鞋捆扎在脚上,和伙伴们推着500公斤的氨水又走了50公里路返回。回到家后,父亲没敢对任何人说起那天大雨中自己所处的险境,因为他知道爷爷奶奶比他辛苦,自己不能让他们担心。

⑩父亲说这些时云淡风轻,但我仿佛看到当年那个还是少年的父亲在滂沱大雨中吃力前行的艰难和辛苦,不由心生佩服,自己积压在胸中的怨气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悄悄溜走了。

⑪我的雨季和父亲的雨季相隔了几十年,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逞英雄求关注;一个主动帮家里挑重担,警家人分忧。两代人的雨季。在我17岁那年的大雨天重逢。父亲用自己17岁的经历和17岁的我对话。指引我走出速茫的雨季,找到人生的方向。

(选自《中国城市报》,有删改)

学校团委打算将本文改编为青春教育微视频,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