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各题。

遥远的刺槐花开

田再联

①我的童年,都浸泡在刺槐花香里。

②暮春初夏的雨丝有了些粗犷,沙啦啦,沙啦啦地拍打着村庄。枝叶稀疏的刺槐树依偎在雨帘里,沐浴成一把把翠绿的大伞。雾气填满了村舍的空隙,流动着刺槐的香。

③雨声沙沙,催促很紧,刺槐花苞已经在交头接耳了。蜂鸟似的花蕾被雨丝的玉针银线挑扎在花轴上,似一枚枚晶莹的立体绣,藏在枝叶里。槐叶急匆匆地生长,忙着为槐花搭建遮风挡雨的帐篷。

④散学归来,我总喜欢撑着桐油布伞在刺槐树旁晃来晃去,听槐树与雨丝的对话,看花苞嘬嘴吮吸雨露。花蕾们羞答答、水灵灵的。哪淡绿的眼帘里,有一张油布伞下企盼花开的脸蛋。雨丝在槐树被叶里过滤成粗壮的雨滴,落在鲜黄的油布伞上,滴嗒滴嗒地刺激着我幼小猎奇的耳膜,耳膜里还有雨后天晴,刺槐花芭开裂的声音。

⑤阳光是刺槐花开的号角。而过天晴,日色嫣然。槐花开时,叶子仿佛怕遮掩了花朵之美,故意地谦让。绿叶衬托银花。是一场绿翡翠与白珍珠的约会,它们相亲相依,美丽与芳香在村庄的土地上热烈地生长。

⑥不知是谁开启了生吃槐花的先例,先嗅后吃,槐花又成了我们惬意的零食。后来才知道。槐花生吃起来口感非常鲜嫩,与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密切相关。孩子们兴冲冲地将一把刚开苞的槐花,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乐滋滋,甜蜜蜜,一朵又一朵,一口又一口,边嗅边吃,嚼个不停,那槐花的色香味,一下子就成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光亮。

⑦父亲再忙,也得抽出一点时间来采摘槐花。大人们采刺槐花,有自制的工具。在晾衣竹竿的末端,用细绳绑上割稻子的镰刀,便做成了可靠的钓竿。我最喜欢屁颠屁颠地跟着父亲采槐花。父亲扛着钩竿,从自家门前的几棵刺槐树开始,逐渐向左邻右舍延伸。槐花纷纷落地时,我便兴奋得手忙脚乱。一串串、一朵朵,槐花全在我迅速利索的忙碌中归筐。手里握着花香,嘴里含着花香,味蕾里浸着花香,心里溢着花香,我满身都散发出刺槐花香了。

⑧采花归来,收获满满。一串串洁白的槐花正安静地躺在篮子里,沁人心脾的花香,让母亲乐不可支,因为要轮到母亲大显身手了。我和父亲最喜欢吃母亲用麦面粉煎的槐花饼。母亲把晒干的槐花放在菜盆里浸泡片刻,洗净,再用力把水分挤尽,配上盐、小葱、鸡蛋,与面粒一起在盆中搅拌均匀。薪柴点燃,等铁锅烧热了,顺着锅沿放上些许菜籽油,油烟起时,便倒下和好的槐花糊。母亲用蘸过水的铁锅铲,娴熟地将面糊不紧不慢地摊开。只见面饼贴着锅迅速地扩大规模,变得越来越薄、越来越硬朗。面饼里夹着的槐花,好似在锅里获得重生,香味从热气里升腾、扩展,让我垂涎欲滴。吃着槐花饼的父亲曾感叹地说过,一个时代过着一种日子,每种日子都有一种色彩,吃槐花饼就是那时生活的特写。

⑨时间能带走许多东西。不知道从何时起,村庄长大了,变样了,屋前舍后的刺槐树也移植成香樟树、桂花树了,说是刺槐树那不守规矩的刺儿,容易让人不安。在城里的菜市场,我见到了刺槐花,连忙凑过去,价格不菲。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嘴含新鲜的刺槐花,找不到当年好奇的味蕾,也找不到让我狂欢的田间小道,但我有信心,一定能做出母亲当年煎的槐花饼来

(1)、文章围绕“刺槐花”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联系上下文,任选一句回答问题。

①孩子们兴冲冲地将一把刚开苞的槐花,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结合语境,赏析加点词语)

②母亲把晒干的槐花放在菜盆里浸泡片刻,洗净,再用力把水分挤尽,配上盐、小葱、鸡蛋,与面粉一起在盆中搅拌均匀。(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3)、结合文章内容,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的理解。
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嘴含新鲜的刺槐花,找不到当年好奇的味蕾,也找不到让我狂欢的田间小道,但我有信心,一定能做出母亲当年煎的槐花饼来
(4)、“刺槐花”在文中多次出现,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散步
                                                                                                                 龙应台
①回屏东看母亲之前,家萱过边境来访。细致的她照例带了礼物。一个盒子上写着“极品燕窝”,我打开看一下,黑溜溜的一片,看不懂。只认得盛在瓷碗里头加了冰糖的白糊糊又香又甜的燕窝。不过,家萱当然是送给母亲吃的,我不需操心。
②她又拿出一个圆筒,像是藏画的。一卷纸拿出来,然后一张一张摊开,她说:“我印得多了,想想也许你妈可以用。”
③海报大小的白纸,印着体积很大、油墨很浓的毛笔字,每一张都是两三行,内容大同小异:
 最亲爱的妈妈:
    我们都是您含辛茹苦培养大的。
    我们感念您。
    我们承诺:您所有的需要,都由我们承担。
    请您放心。相信我们对您的深爱。
    您的孩子:家萱 家齐 家仁
④我看着家萱,忍不住笑。上一回,我们在交换“妈妈笔记”时,她说到八十岁的母亲在安养院里如何如何地焦虑自己没钱,怀疑自己被儿女遗弃,而且一转身就忘记儿女刚刚来探视过而老是抱怨孩子们不记得她。我拿出自己“制造”的各种银行证明、抚养保证书,每一个证明都有拳头大的字,红糊糊、官气赫赫的印章,每一张都有一时的“安心”作用。没想到家萱进步神速,已经有了独家的海报!
⑤“是啊,”她笑着说,“我用海报把她房间的墙壁贴得满满的。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以一张一张读,每一张我们姐弟都给签了名。”“有效吗?”我问。她点头,“还真有效,她读了就安心。”“你拿回屏东,贴在你妈房里吧。”
⑥她的笑容,怎么看都是苦的。我也发现,她的白发不知何时也多了。
⑦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摇摇头,“妈妈又过了那个阶段了。她已 经忘了字了。我写的银行证明,现在她也看不懂了。”
⑧回到屏东,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凉凉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陪母亲卧床,她却终夜不眠。窗帘拉上,灭了大灯,她的两眼晶亮,瞪着空蒙 蒙的黑夜,好像瞪着一个黑色的可以触摸的实体。她伸出手,在空中捏取我看不见的东西。她呼唤我的小名,要我快起床去赶校车,不要迟到了,便当已经准备好。她说隔壁的张某某不是个东西,欠了钱怎么也不还。她问,怎么你爸爸还没回家,不是说理了发就马上回来吗?
⑨我到厨房拿热牛奶给她喝。她不喝。我抚摸她的手,拍她的肩膀,像哄一个婴儿,但是她安静了一会儿又开始躁动。我不断地把她冰冷的手臂放回被窝里,她又固执地将我推开。我把大灯打开,她的幻觉消失,灯一灭,她又回到四十年前既近又远、且真且假的彷徨迷乱世界。
⑩大年初三,二○○八年的深夜,若是从外宇宙看过来,这间房里的灯亮了又暗,暗了又亮,一整夜。清晨四时,我下了床,光脚踩在冰冷的地板上, 说:“妈,既然这样,我们干脆出去散步吧。”帮她穿上最暖的衣服,围上围巾,然后牵着她的手,出了门。
⑪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⑫路底有一家灯火通明的永和豆浆店,我对她说:“走吧,我带你去吃你家乡浙江淳安的豆浆。”她从梦魇中醒来,乖顺地点头,任我牵着她的手,慢慢走。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选自龙应台《目送》,有删改)
【注】龙应台:合湾著名女作家。文中家萱是她的好友。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打印一个妈妈

       迈克的3D打印店开在学校旁边,每天都有很多孩子来他的店里,他们请迈克打印吃的和玩的。这些奇形怪状的东西,都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

       这天,一个叫露西的孩子走进了店里,迈克认得她,便和她打招呼:“露西,今天你要打印什么,吃的还是玩的?”

       “我要打印一个妈妈!”露西掏出一张相片,“这就是我妈妈,你给我打印她!”迈克笑着说:“没问题。请问,你是打印来吃,还是打印来玩?”

       露西认真地说:“我不是吃,也不是玩,我要你打印一个活生生的妈妈!”露西的妈妈前几天去世了,所以,她想打印一个妈妈,那样她就有妈妈了。

       “这个……”迈克顿时难住了,迄今为止,好像还没有谁打印过活生生的人。就算真的能打印出活生生的人,法律也绝对不允许这样的打印,否则,人类就乱套了。

       “怎么啦?你办不到吗?”露西抬起头,看着迈克。迈克不敢直视她那双眼睛,他低着头说:“当然可以,问题是,给你打印一个妈妈,需要一点时间,你明白吗?”

       露西笑了:“需要一点时间?没问题,我可以等!那么,今天,麻烦你给我打印一个面包妈妈吧,我要吃下她,那样我就拥有妈妈了!”“好,你稍等一下,我马上给你打印一个面包妈妈!”迈克接过了露西手中的相片,开始忙碌。

       扫描,打印,只几分钟时间,一个面包妈妈就打印出来了。她有金色的头发,有碧蓝的眼球,甚至还穿着衣服,当然,她是假的,她只是一个面包。露西拿着面包妈妈笑了,接着就流出了眼泪,她看到面包妈妈,就想妈妈了。

       两天后,露西又来到了迈克的打印店,她一进门就说:“迈克叔叔,你打印好妈妈了吗?”迈克抬头一看是露西,朝她一笑:“宝贝,对不起,这些天我很忙,还没有设计好你的妈妈……”露西说:“还需要设计吗?不是扫描一下就可以了吗?”

       看着露西急切而又疑惑的样子,迈克双手一摆,说道:“当然需要设计。我必须保证她不能缺胳膊少腿,还必须保证她的眼睛会动,嘴巴会说话,我要给你一个最好的妈妈!”

       “对,我需要一个最好的妈妈,她要跟原来的一模一样!”露西笑了,突然,她眼睛一转,声音低了,“迈克叔叔,我知道,打印一个妈妈很难,那是不是需要很多钱啊?我可没多少钱,不过我会想办法!”

       迈克笑着说:“我很乐意尝试打印一个妈妈,至于钱嘛,你不用担心,你妈妈会付钱给我……”露西打断了迈克的话:“是我要求你打印妈妈的,还是让我来付吧!再说,妈妈打印出来,还没有干活,她没有钱的!”

      “对对对,我差点忘了这事!”迈克点点头,“现在,就让我先给你打印一个玩具妈妈吧,你有了她就不用想妈妈了!”说完,迈克就从电脑里找出了露西的妈妈,然后点了打印。几分钟后,一个玩具妈妈就打印出来了,她还散发着清香。

       露西捧着玩具妈妈笑逐颜开,她递过来一张钞票,迈克却摆摆手:“露西,我现在不收你的钱,等以后一起收!”露西道了谢,然后拿着玩具妈妈蹦蹦跳跳着走了。迈克站在店门口,看着露西欢快的身影,心想,我一定要给露西一个活生生的妈妈。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隔几天,露西的询问声就会在店里响起:“迈克叔叔,你打印好妈妈了吗?”迈克每次都有理由应付露西:“露西,我正在设计她的心脏!”“露西,我正在设计她的脑袋!”“露西,你耐心一点,过些日子妈妈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这一天,露西又来到了店里,她着急地问:“迈克叔叔,你打印好妈妈了吗?”迈克笑着说:“露西,你的妈妈我已经给你打印好了,不过有一点点问题,就是以前的许多事,她可能记不得了……”

       露西微笑着说:“哦,这不是什么问题,只要她是活生生的妈妈就行!”

       “好,下面,有请露西的妈妈出场!”迈克微笑着说道,顿时,只见从店后面走出一个女人来,露西只看了一眼,就兴奋地扑了上去:“妈妈,你真的是我的妈妈!”

       女人笑着说:“露西,我是迈克叔叔打印出来的,我有许多地方都跟原来不同,你不会讨厌我吧?

       露西拉着女人的手说:“妈妈,我不会讨厌你,我爱你还来不及呢!”迈克笑着说:“露西,跟妈妈回家去吧,我只花了一些时间而已,就不收你的钱了!”

       露西笑着拉着妈妈,出了打印店,迈克望着她们的背影笑了。

       打印一个妈妈,这是迄今为止,世上最难的打印,但迈克做到了。他只是花了一些时间而已,当然,他的成功,离不开那千千万万有爱心的人士。

       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一尊露西妈妈的雕像,那是每一个地方的爱心人士打印的。在雕像的手里,还拿着一张卡片,上面写着—

       “这是露西的妈妈,可是她离开了这个世界。露西很爱妈妈,她需要一个妈妈。如果您长得像这个妈妈,如果您愿意做露西的妈妈,那么,请您跟我联系。”

       下面是迈克的署名、地址和电话……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听泉

韩静霆

       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里的玉石锯开了一个小缝儿,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地流出来,跌扑回还,绕在身边。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烦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身上清爽得很,干净得很。舌根也甜润润湿漉漉。说来真得感谢盲人音乐家阿炳,他用一把二胡,教会了我们听泉,让我们知道,感觉山中清泉,应该打通生命所有孔窍,只凭眼睛直观是不够的。是啊,古人说刑天舞干戚,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就是说人的浑身上下都生着精明的感官,人本来就是精灵剔透的灵长目,我们和炳哥的差别就在于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还有,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在盲人音乐家阿炳这里,泉水是灵感的婴儿。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再加进自己的天分、才情与生命感悟,人间就流淌出了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二泉映月》。

       “二泉”从前只是伴穷道士沿街卖艺的一支曲子,如果不是遇到杨荫浏先生,那音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我在音乐学院学琴的时候老先生杨荫浏的学养和人品极为师生尊崇,杨荫浏和阿炳(华彦钧)之间的理解与默契,是人间知音的绝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换句话说,琴师俞伯牙倘若遇到杨荫浏,就大可不必因世无知音摔碎瑶琴了。杨荫浏是在建国初期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寻访阿炳的。背着笨重的录音机,他和阿炳谈心,谈艺,谈琴。用那时候流行的“履带”般的录音机带,录下了阿炳的的曲子。这首曲子无题,阿炳让杨先生取个题目,杨先生思忖了片刻说,就叫做《二泉映月》吧。

       可以想象这时候阿炳是多么感动和惊奇,他那深陷的眼窝红了,几乎要流出“泉水”了。面前这位先生不仅听懂了他,把他的琴声录下采,让他的音乐永远活着,而且,一语点睛,触动了他的心泉之门。是呵是呵,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又是什么?泉水一冲出深山罅隙,月光扑了过来。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揉碎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绿竹林青草地。忽然从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极”,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丛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在光滑的鹅卵石溪床上跳着轻盈的舞步,带着小鱼,携着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音乐在胡琴的三个把位回还,如曲水流觞。装饰音和滑音机智乖巧,似鱼嬉水草。抖弓细碎流畅,清流里有诉不尽的柔情。《二泉映月》是回旋曲式,让人把醉人醒泉回味品咂个够。更要紧的是,杨先生听着盲人音乐家心泉的律动,深深感觉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也听到了涌动的泉水里,有一点儿淡淡的哀伤。

       阿炳和杨荫浏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映月的二泉还奔涌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记得,这首美妙绝伦的乐曲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是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也许,惟有双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敬和感激。我们感激创造美的阿炳和发现美的杨荫浏。阿炳开掘出了他心中独一无二的音乐泉,杨萌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文学作品阅读

木匣子里藏深情

方富尧

①我第一次被父亲吓到,是在动了他的宝贝木匣子之后。

②从小,我就觉得,村里人对父亲的态度有些不一样。特别是孩子们,多少是有点“怕”他的。许多年后,我才明白,那是源于一种朴素的情感——对一名老兵的敬重。

③父亲有个木匣子,他经常小心翼翼地擦拭它,我却从未见他打开过。一次,趁他不在,我偷偷打开了它,里面安安静静躺着一张老照片。我拿起来仔细端详:父亲和一名战友背着枪,表情严肃地看向彼此。

④这样的姿势和神态逗笑了我,我回头一看,父亲进来了,便笑着说:“爸爸,这个人表情太逗啦!他长得好黑呀!”谁知,父亲脸色一变,将照片一把夺过,对我吼道:“你又没当过兵,有什么资格评价他!”

⑤我被吓得眼泪夺眶而出,但父亲只是收起木匣子,沉默离开。那晚,母亲进房间安慰我,也告诉了我关于父亲的过往。

⑥那年,父亲怀着热血报国之心,踏上了从军之路。前方边境作战仍在继续。不久后,他就接到命令,赶往某炮兵阵地参加战斗。阵地位于一座山上,山势高耸。为了隐蔽,他和战友只能住在阴暗潮湿的猫耳洞。在一次战斗中,他的右小指被炮筒夹断。后来,本着不给组织添麻烦的心理,父亲选择了退役。

⑦而被我打趣的那张合影中肤色黝黑的叔叔,是父亲的生死战友刘全。在战场上,父亲负责运输、装填弹药,刘全叔叔负责瞄准开炮。他们最后一次作战时,刘全叔叔不幸中弹,英勇牺牲。而我看到的,正是他俩唯一的合影。

⑧儿时的我并不理解牺牲的含义,只是觉得那是父亲最要好的朋友。听完母亲的讲述,我便再不提及有关木匣子的一切。

⑨两年前,我大学毕业,在人生的分岔口也出现了多个选项。看着一张知名软件公司的录用信、一张应征公民体检审查合格证明,我陷入沉思。

⑩那天深夜,父亲带着木匣子来到我的房间,用那只受过伤的手轻轻把那张合影递到我手中:“你刘全叔叔并不是天生脸黑,只是长年累月与炮相伴,脸总是被熏得黑黝黝的。他是连里有名的神炮手,端过敌人的指挥部,我以能给他当副手为荣。”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如此感性的一面,朴实的语言背后激荡着家国情怀。

⑪“儿子,一种选择就意味着一种人生。无论你干什么,爸爸都希望你像刘全叔叔一样,做一个对祖国忠诚之人、对社会有用之人、对自己负责之人。”从父亲恳切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他过去的样子,也看到了我未来的样子。

⑫当兵离家那天,父亲在站台上,望着车厢里的我。我几次招手让他回去,他只是对我笑着点点头,没有离开。临近高铁开动,父亲忽然立正,举起那只受过伤的手,向我敬了一个军礼。我猛地从座位弹起,向他回礼——我知道那并不标准,却是我人生中所敬的第一个军礼。

⑬“进来是铁,出去是钢。”新训基地醒目的标语仿佛提醒我们,在这里不仅锤炼意志,更可以结下钢铁般的情义。宿舍里,睡我上铺的战友叫黄天祥。一次,连队组织30公里徒步拉练,由于身体脱水严重,我晕倒在地。连长急忙赶到我身边,大声询问谁还有水。黄天祥闻声,一路小跑赶到我身边。小抿几口后,我渐渐恢复了意识。看着黄天祥的“白纸脸”“干褶嘴”,我把水壶推给他,他又推给我,还说:“我不渴,我是属骆驼的,骆驼黄!”一瞬间,刘全叔叔那黝黑的脸仿佛同时现于我眼底,我真正明白了父亲为什么如此珍视他与刘全叔叔的合影。

⑭回连后,我第一时间给父亲打电话。听完“骆驼黄”赠水的事,父亲动情地说:“当年行军路上,我和你刘全叔叔也都没少‘骗’对方说自己不渴,就是想把那点水,在关键时刻留给彼此。这就是战友情啊!”

⑮好像就是从那个电话开始,我感觉我和父亲的地理距离虽然远了,但心理距离近了。

(本文刊于《解放军报》2022年5月29日“生活周刊”版)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各题。

手艺的江湖

①大雨初歇,我拎着要修的鞋子出门了,才发现老鞋匠的摊位上空空荡荡,只能失望地往回走。忽见20米开外,一个修自行车的师傅正在翻转自行车,准备把漏气的轮胎卸下来。我便问他:“鞋子开胶了,急寻老鞋匠来修,你可知道老鞋匠什么时候出摊吗?”

②修车师傅打量着我手里的鞋,断然说道:“你这双鞋,他弄不来。老鞋匠原来在钢厂工作,手劲儿过人,修鞋多半是挤完502胶,像捏饺子皮似的,用力把脱胶的鞋帮捏拢了。你这鞋帮子将来还得开裂,想永不开胶,得缝一圈麻线……”听这意思,他才是民间的一个修鞋高人。

③反正我也不赶时间,索性坐下来等他修完车,再帮我修鞋。只见他准备了半盆水,将自行车轮胎一段段搁在搪瓷盆里找漏点,找到漏点后,将小片胶皮在喷着蓝火的电枪上烤软了,再严严实实地补在漏点上。接着,他用电动磨轮在补漏点附近小心锉磨,就像给美人遮瑕一样,让轮胎平滑匀整,看不出任何补漏痕迹。

④老鞋匠带着大茶瓶子,晃晃悠悠地来了!修车师傅主动打招呼说:“不好意思啊,抢了你的生意。你还没有吃午饭吧,我那保温瓶里有饺子,你弟妹包的,先吃了再蹲守生意吧。”

⑤修车师傅的修鞋功夫果然到家,我穿了缝牢的鞋,感觉他的手艺高超,就陆续把家里的鞋子带去修。修车师傅的脾气并不好,我在等待修鞋的过程中,经常会看到他训斥来修鞋、修车的人。他会抛出一团白棉线,对来修车的人说:“快去打盆水,把你的车子擦亮了,我再帮你修。看看你,车子从来不保养,都脏成什么样了。我小时候,一辆二八大杠凤凰自行车,享受的是家人待遇。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鞋子是鞋子,车是车。要知道,你这么薄情,物件儿也不会跟你多久。”

那些来修车的人倒也不恼,蹲坐在小马扎上,擦起自己的车子来。也许,让人低头的不仅是修车师傅那张饱经世事的脸,还有什么都难不倒他的扎实手艺。如今来修自行车的人,都骑着数千元的碳钢山地车、竞速自行车,还有可以在半空中拨转车头、脱手斗技的小轮车,对,就是在奥运会上可以争金夺银的小轮车。修车师傅修好了他们的特技小轮车,小伙子们还会在附近的高坡和台阶上来一段表演。修车师傅也津津有味地欣赏起来,还拿起手机追拍视频。

⑦修车师傅在这里摆摊30年了,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仿佛是他的对手,一直在领跑,绝不肯让他待在舒适圈里。一开始,他只会开锁配钥匙,后来,城市居民家里纷纷换上了指纹锁和密码锁,配钥匙的活就少了,这迫使他开始学起修车。刚上手时他只会修自行车,后来出现各种共享单车,需要修理的普通自行车少了,这又迫使他去学习修理各种竞技自行车、电动车和摩托车,我看到,这些年瞬息万变的社会潮流,如对手一样提拎着他,逼他进步,最终让他支棱起所有的精气神。

⑧城市的版图越来越大,有些人上班连骑电动车也吃力了,只能改坐地铁。他终于开始学修鞋了。从前,修鞋子也简单,无非是鞋子开胶了,要上点胶,用力捏拢;或者,鞋跟磨歪了,钉个鞋跟。如今修鞋子的活计可复杂了,有的鞋面上绣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晶钉珠与丝缎花纹,被姑娘不小心剐坏了一小块儿,就得找织补匠。修车师傅立刻坐上小马扎,手绘地图,让急着修鞋的人去某银行24小时自助点门口,找那个长年蹲守的织补大嫂。

⑨修车师傅说:“她在咱们这座城市的活儿数第一,手头光是攒的丝线就有上百种,放心吧,她肯定能把你这鞋修好。”我笑着插言:“哪天您也学会织补手艺,就像脱口秀演员既会唱跳,又会弹吉他,还会演小品和说相声一样,您就能把这一带的活儿全包下来。”师傅大笑着回应说:“没了对手,这日子多没意思啊。这就好比令狐冲不见了东方不败,乔峰不见了游坦之,张无忌不见了玄冥二老,那还有啥意思?”

⑩修车师傅有这个胸襟,我完全相信。我亲眼见这修车师傅的工具柜里,放着一摞金庸的书,这些书都被翻得起了毛边儿。因此,武侠的江湖是一个什么样的互为掣肘又互为激励的形态,手艺的江湖又该是一个怎样的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的状态,他心里可明白得很呢。我自从认识他,亲眼看到他把自己忙不过来的生意,让给旁边的老修鞋匠,也经常听到他的修车铺在黄昏时分播放贝多芬的音乐。他买了两个便宜的音响,放在修车铺的左右,有时放的是《英雄交响曲》,有时是《田园交响曲》,有时又是《月光奏鸣曲》。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位在繁华市井中过着田园生活的平凡英雄 , 无论生活如何波澜起伏,他都不怵,有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英雄气概。他从未被这世界层出不穷的变化击倒,反而越挫越勇,十八般手艺傍身。

⑪每当我被生活中的变化逼到墙角,每当我气馁之时,他那双被皱纹包围的明亮眼睛就跳出来注视我,给我无尽的勉励。

(选自《读者》2021年第23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满故乡(张继)

①中秋节前夕,我回到了梦寐以求的故乡。

②秋色浸染的黄土坡上,庄稼地里丰收在望,辣椒地里红艳似火。农人哼着粗犷的秦腔,忙着收获果实,脸上挂满丰收的喜悦。

③夜晚,走在银光铺地的水泥路上,一盏盏新颖的路灯洒下柔美的光影。一轮明月高悬夜空,远山的轮廓似有似无,景物都沐浴在融融月光里,仿佛置身梦幻境地。秋风轻拂着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柿树枝头挂满红柿子,树叶泛着亮晶晶的光泽。

④我徜徉在月光里,静享这瞬间的美丽。小村庄仿佛被白雾笼罩,缥缈朦胧。沿着水泥路往前走,农家小院高大的门楼里,红色的大铁门从眼前滑过,显露出农家的富足。望着眼前这一切,我的思绪被秋风牵回到儿时的童年时光。

⑤记得也是月光朗朗的中秋夜,清清的小河像条水晶飘带蜿蜒而来,在村庄边上歇了歇脚,又忙着向前流去。河水泛起点点银光,轻盈地唱着歌缓缓向前涌动。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路直通河边,母亲领着我,趁着明亮的月光在河边洗衣;“啪啪、啪啪”,棒槌敲打衣服的声音,在静寂的夜里传得很远,像村庄重重的喘息声,敲在我焦急的心上。

⑥母亲终于回头喊我:“继儿,回家吃月饼喽!”我一蹦一跳跟着她往回走,老屋的影子已出现在树林尽头。从早盼到晚,终于能吃上月饼了,我乐得心花怒放。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我们围坐在大炕上,母亲拿出精心烤制的月饼。我噘噘嘴嘟囔着说:“这是什么月饼呀!同学吃的都是商店买的月饼。”母亲淡淡一笑,耐心地说:“你尝尝再说。”我拿起一块细细端详,见母亲用梳子在月饼上面扎了好看的花纹,两面烤得黄润,火候适中,看上去很精致。一股浓浓的甜香直扑鼻翼,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馅子很甜,吃完后甜甜的蜜味还在嘴边荡漾。我连吃了两块。母亲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笑得像个孩子。

⑦如今,我又踏着如水般的月光,走在故乡熟悉的小路上。小河潺潺的流水声仍是那么清脆悦耳,水里那轮圆圆的月亮向我抛媚眼。我蹲下,双手捧起清清的河水,放在嘴边尝尝久违了的故乡味道,还是那么清冽甘甜。抬头望望天上的明月,不由想起诗句:“____。”故乡的月亮又大又圆,像读懂了游子的心思,用圆圆的笑脸和柔美的清辉欢迎我归来。

⑧“继儿,回来吃月饼喽!”母亲站在门口,仍像小时候那样喊我。月光融融的小院里,热闹非凡,全家人挤满了大圆桌,母亲把各式各样的月饼摆满桌子,招呼大家品尝。我拉着母亲小声说:“想吃您亲手做的月饼。”母亲笑了,自豪地说:“有,我知道你爱吃,专门给你烤的。”说着,她快步走进厨房,端出自己精心烤制的月饼。还是我记忆里的模样,两面扎满漂亮的花纹,黄灿灿的。望着这别致又熟悉的饼子,我心头一热,眼泪差点掉下来。继而,一股浓浓的幸福感涌遍全身。不知不觉,圆圆的月亮已过中天,小院里的欢笑声飞上树梢,在村庄的上空飘荡。

⑨我披衣走出门,漫步在月下小路上。四周乳白色的雾霭,轻悠悠地升起来,飘浮在村庄上空,随着不断变幻的光影,像在眼前播放着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远处山峦和柿子树林,渐次迷离朦胧,又宛若一幅淡泊的水墨画挂在那里。月亮像美丽的天使,不知疲倦地倾洒银色的光辉,把故乡的月夜装扮得分外迷人。

⑩我想,远方的游子不论走到哪里,故乡那一轮明月都是最亮的。

(刊载于2023.10.9,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