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阶段练习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大风》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在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剖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很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去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提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子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1)、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句中,“爬行”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②品味“我们钻进了风里”一句中“钻”的妙处。

(3)、阅读下面三段文字,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①“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腰。

②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③“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4)、比较本文划线句和链接材料,在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上的异同点?

【链接材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鲁迅《社戏》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②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③“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④“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⑤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⑥“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⑦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⑧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清溪河畔春意浓 
                                                                                刘建春
      ①一月下旬,还是严冬季节,暖暖的阳光便从厚重的天穹里哗啦啦地泼洒在綦江城,也温婉地倾泻在了一湾澄澈如镜的清溪河。“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清溪河改写了杜甫的诗句,不到二月,早春便俨然落户了清溪河。
      ②“嗬,上船啰。”艄公长篙一点,小船便离了岸边,顺着绿水如歌如诉地款款前行。“欸乃一声山水绿”,河畔两边一排排密匝匝的翠竹林更显幽谧、宁静,一任春意漾漾流淌。河水真的很静,只有变幻的水流发出潺潺的音响。眼前的溪流,澄澈清莹,浓绿逼人,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这是怎样的一条娉婷绰约、富于风致的原生态河流呵——盈盈一水,九曲分明,宛如一条玉带,袅袅地将“清溪河水上十景”环绕怀中。
      ③船过白鹤林时,我伸颈遥望,期冀能望见那壮观的几千只白鹤在这里凌空飞舞。可惜未见白鹤翱翔,但见一群灰色鸭子扑棱棱地跃入溪流,“嘎嘎嘎”地在水中奋力划游。“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与杜甫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 不禁令人莞尔。
      ④有人说,清溪河的特点是“幽”,流水咏幽诗,白鹤传幽情,翠竹绘幽画,轻舟荡幽意,可谓“清溪巴渝幽”。此言极是,但我认为还应加一个字“静”。只有“静”,才能更突出“幽”的妙境。你看,两岸绿色欲滴的翠竹倒映水中,如一幅幅流动的水彩画次第展开;而明净如练、清澈如玉的河流,婉约得令人陶醉,那细细的波浪撞击声,那鱼儿唧水的咂咂声,和着那一篙一篙轻柔的摇橹声 , 全都在这静谧、祥和的氛围中,有一种天籁之音。只有这样的声响,你才能体会到静的可贵,幽的美妙,也才会感受那近岸、远水、竹林、半岛、山麓、缓丘起伏的田园风光,那淳朴的山野风情也才会真正令你眼热心动,流连不去。
      ⑤听人说,清溪河最令人称绝的应是水上十景中的“太极神图”。当小船荡漾在位于沾滩闸坝上游约300米处的河段时,只见火烽山对岸,横出一长条形半岛,随之蜿蜒弯曲成“V”形的小河,山水相间,当地人称为“阴阳合”。这种奇妙的清溪河曲与两岸地形构成了一幅天然的蕴含阴阳玄机的太极图景。不能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⑥我伫立船头,凝视着这一奇妙的天然“阴阳合”自然景观,其意蕴令人遐想联翩: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前不久,读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这位皇帝一生不迷恋权利,而是追求精神的安宁与自由。而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也敢于放弃官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他们都追求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在这穿越千年的不朽文字中,去探望人生,寻找精神的家园。这种进与退、得与失的人生哲学,不正应合了阴阳合的“太极神图”吗?
      ⑦“嘭”的一声,沉思中,小船靠岸了。回首望,阳光依然普照河面,绿水依然潺潺流去,春意正盎然。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退休后能否来此,买一小屋,租一块地,晓耕晚锄,侍弄菜园。闲来去清溪河畔,或垂钓,或荡舟,或歌吟,或写作……不亦悦乎!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决定规则的人闷声不响

BangBang

        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农村孩子喜欢玩一种多人跳绳的游戏,两个孩子拽住一根麻绳的两端持续甩动,其他几十个孩子轮流上场跳。

        通常而言,众人的目光难免集中在跳绳的孩子身上,最后这往往变成一种表演,孩子们发明了很多方式炫耀跳绳技巧,最夸张的是那种边跳边翻跟头的。没有人把目光投向甩绳子的那两个家伙,他们做的事情就是按照某个固定节奏做机械的运动。

        但30年过去了,我仍然坚信这个游戏里最重要的人被忽略了。

        我一般喜欢做甩绳子的人,因为每当我有意地放慢节奏,我会感受到自己影响了其他所有人,其他人就不得不费力地调整步伐避免犯错。如果我嫌其他人太轻松了,就会加快绳子的甩动速度,让他们手忙脚乱,尖叫欢呼。

        甩绳的孩子掌握着规则,或者说,他们拥有这个游戏里最大的权力:设定节奏,让其他欢乐的人不知不觉地按着他们的意志来。

        决定基本规则的人往往闷声不响,这种事发生在许多场合。比如,程序员划定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规则,他们的偏好与品位时刻改造着我们,但他们像甩绳子的孩童那样沉默。

        拿起你的手机就明白了。安卓、苹果系统,以及每个软件的运行规则、流畅程度和使用习惯,才是划定我们生活基本框架的东西。

        倒退10年,Windows系统的硬盘划分、文件储存方式,定义了我们的工作习惯,甚至影响了我们思考的方式。

        自从这个世界深度依赖电脑、手机和互联网,那些代码写作者就握住了驱动我们的绳子。

        但有技术的人总是孤独的。

        回过头看,几乎没有哪个时代或领域的跳绳是由那些光鲜、醒目的人掌控的。蒸汽机车的设计者比赛车英雄重要多了,演奏家们也得在乐器制造者的框架里行事。最卓著的口琴演奏者也要被口琴工厂的设计风格影响,事实上他们熟知某种口琴品牌的独特之处,并且根据这些特性锻炼技巧。

        更典型的例子也许是游戏领域。不久前,我读了一本名为《DOOM启世录》的书,它讲述了最早的3D游戏生产过程,很有隐喻性。当代码工程师完成设计3D游戏必需的图画引擎技术后,游戏设计师们开始在这个基础上忙着制作五花八门的游戏,玩家们在游戏设定的规则内尽情表演。最后,大多数人会为一款游戏里的明星玩家而欢呼,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切的决定者是那个待在肮脏的办公室里一言不发、厌倦社交的代码天才。

        这是多么动人的场景啊:世界像是一个浪花,人们依次在别人指定的规则上表演,最终的巨浪震惊了岸边的观望者,但很少有人看到源头关键的颤动。

        但我并不是在替程序员抱不平,或者在鄙夷那些跳绳的孩子。相反,我认为这个世界以意外的方式实现了平衡。像在跳绳游戏里那样,最终,沉默的孩子和欢乐的孩子一起构成了一个充满戏剧感的整体,我们需要选择的只是充当哪一个角色。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寂寞的稻草人

      ①播种时节和谷豆熟了的日子,田地里就会站起一些稻草人。他们大都头上戴一顶旧草帽,身上穿着破旧衣服,有的扬起手臂,仿佛正在用力抛掷什么厉害物件;有的手举竹竿,仿佛正向可疑的目标用力挥去,却迟迟没有挥下去。那竹竿,就那样被费劲地举着,倾斜着悬在半空,让过路的好心人看了,都有点同情那一直举着而不能放下去的手臂,它是太辛苦、太疲惫了。人这么一想,就为自己悠闲的手感到不好意思了。

      ②我家地里的稻草人,与别人家地里的稻草人一样,总是穿着父亲穿过的破旧衣服,戴着一顶破草帽,不论白天黑夜风吹日晒,都寂寞地站在田头,守护着我们的庄稼和日子。

      ③我们的父亲勤劳、清贫,但他很善良,有着柔软的心肠。他不忍心让忙里忙外、缝衣纳鞋的妻子,再穿着旧衣服、戴顶破草帽,以稻草人的形象,站在田野里受日晒雨淋,受鸟儿嬉笑。他更不忍心让自己的孩子以稻草人的样子去开始生活,他不让孩子在烈日下暴晒童年。

      ④所以,那时,在我的家乡,田野里站着的稻草人,几乎都是男人形象,都是父亲的形象。我们的父亲,他坚决地做了稻草人的原型。我们的父亲,他有着比稻草人还柔软、温和的心肠。

      ⑤被父亲们守护的田野,笼罩着丰富的气氛和意境。他们破旧的衣服和草帽,让人感到一种辛苦和清贫;他们的坚持、忠厚和习以为常,却让人感到温暖和安宁。

      ⑥有一次,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忽然看见田地里同时出现几个真人和稻草人,都像是我的父亲。一个父亲正在坡地上弯着腰为豆子除草,那是真的父亲,我看见他在豆子地里起伏和移动着的身影。另外还有三个父亲,他们都戴着一顶破草帽,穿着父亲的破旧衣服,一个站在稻田东边,一个站在稻田中间,一个站在稻田西头,他们手里都举着竹竿做着赶鸟的动作。

      ⑦我幼稚的心里,竟忽然涌起一种辛酸的感情。我寂寞的父亲,劳苦的父亲啊。恍惚间,我感觉满田野都是我的父亲,都是我劳苦的父亲,满田野都是我穿着破旧衣服的父亲。

      ⑧不知不觉间,我的眼睛湿了。

      ⑨我不忍心我的父亲是这个样子。我的父亲,即使化身为三,即使化身无数,难道都是这劳苦寂寞的样子吗?

      ⑩我流着眼泪,走到三个稻草人﹣﹣三个父亲面前,向他们一一鞠躬,并轻声问候:“辛苦了,爹爹。”

      ⑪忘不了,田野里的稻草人,我们的父亲,我们辛劳的父亲,我们清贫的父亲,穿着一身旧衣服的父亲,戴着旧草帽的父亲,被寒风吹彻被烈日暴晒的父亲,越走越远的、我们务农的父亲,我们忠厚的父亲。

      ⑫每当看见头顶飞来飞去的鸟儿,我都忍不住想问它们一声,你们,还记得那些稻草人吗?还记得我们的父亲们吗?那些手总是举着,却从来没有向你们抛掷过厉害物件的、那些田野里站立着的父亲们,你们还记得他们吗?

                                                                                                                                           (作者:李汉荣  选自《读者》2015年第7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奶奶的茶园

    ①小时候不喜欢喝茶,上山摘茶叶却是我喜欢的。

    ②我常常和奶奶上山,挖药,找柴火,找菌子,找野果子。离家不到百米的背后山就有茶树。要采野茶,须到更高的山上。不记得第一次随奶奶进茶园是几岁了,也不记得去过多少次,印象中的茶园恒久地保持着一个样子:荒僻荒凉又生机盎然。

    ③回想起来,大概也不过几十上百株茶树。高的高低的低,有的羸弱,有的丰赡,有的旁逸斜出,有的张牙舞爪。总之,是浸有一株体态丰满珠圆玉润的。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它们被种茶的人遗忘了,或者说是放弃了。它们也就此得了大自在,自在生长,也自在死去。确实有些已经死去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枯枝。兀自挺立着,任由四围的野花野草野蛮生长,将它的死亡装点恣肆快意。那几十上百株茶树,默然,肃立。——这一切,不过是现在的我翻检记忆时的想象罢了。小时候是不会去揣想植物有没有各自的精神的。只要一进入那片茶园,我便胡乱跑开了——偶尔,也帮着奶奶摘些茶叶,不过摘得两捧,就撂挑子不干了。如今想来,那便是我的百草园啊,我可以尽情去搅扰那杂草,去攀折那灌木,去看一朵一朵的野花,有不起眼的鼠曲草,也有夺目的茶花。

    ④奶奶摘够了茶叶,或者把这一片茶园都摘秃了,我们才重新钻出小树林。回到家后还有很多活要干。奶奶先是找出一个大的簸箕,把背篓里的茶叶倒出来,翻晒一下,清理掉不小心混进里面的杂物;然后把茶叶下到大铁锅里,那铁锅直径将近一米,茶叶绿蓬蓬地堆了大半锅;接着,烧上火,烘焙。这是个慢活儿,急不来的。也不记得需要多久,那小山似的茶叶才软塌了下去,烟气袅袅,茶香四溢。烘焙好的茶叶再次回到簸箕上,奶奶蹲下身,将滚热的茶叶一遍一遍在手下揉搓。我摸过,那时的茶叶又湿又烫,不知道奶奶怎么能禁得住;这一切工序完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奶奶把揉搓好的茶叶匀匀地散开在簸箕上,端到太阳底下晾晒。奶奶有一双“解放脚”,走起路来并不是很方便的,人又很矮小,两手伸展开端了那直径远超一米的铺满新茶的簸箕,她便踮着脚,身子吃力地朝后拗着。

    ⑤过不了多少日子,新茶晒干了,留下一部分给家里,剩余的,都由奶奶背到街市上去卖了。不知道为什么,我竟从未和奶奶到过街上。奶奶到街上卖过茶叶,卖过麻绳,大概还卖过些别的什么小零碎。可我一次都没跟她去过。她会在街市的哪个角落放下她的背篓呢?又会怎样招徕生意呢?我全然不知道。

    ⑥黄昏里,奶奶回来了,背篓里多少会有些吃的,有时是几个橘子,有时是几根香蕉。

    ⑦考上复旦那年,家里为我上学的费用东拼西凑,谁也没想过要和奶奶说说这事。一天下午,奶奶把我叫到跟前,翻开一层一层衣襟,翻出一个敝旧的装洗衣粉的塑料袋子,袋子用细麻绳绑缚得严严实实的。奶奶耐心地解开细麻绳,打开袋子,掏出叠得齐齐整整的一叠钱,有角票,有块票,还有两张百元大钞。奶奶把那两张百元大钞捏出来,递给我。

    ⑧“奶奶钱不多,只能给你两百块。”我怎么能要呢? 我推脱着,说家里的钱够了。

    ⑨“那不一样,这是奶奶的心意。你不要嫌少,奶奶卖茶叶和麻绳攒下的。你拿着!”

    ⑩可是,我怎么能要呢?

    ⑪终究,我没要奶奶的钱,她仰起头,一双遮了厚厚阴翳的眼睛注视着我,我低垂了头,一再跟她说,家里的钱够用的,够用的。

    ⑫十多年过去了,九十多岁的奶奶是再也不能上山摘茶了。

    ⑬渐渐的,老家的朋友到上海来,会带些老家的茶叶给我,有红茶绿茶也有普洱茶。把这一种一种茶叶排开来,一种一种喝过去,确实好喝,不是当年奶奶的“大叶子茶”可比拟的,可它们竟让我愈加思念起奶奶的“大叶子茶”来了。

    ⑭奶奶没喝过我喝过的这些茶——我忽然意识到,奶奶似乎根本就是不喝茶的啊。而我呢,也再喝不到奶奶做的茶了。

    ⑮记忆在无可挽回地远离,正如故乡在无可挽回地远离。那储存于一片茶叶上的味觉依恋,竟能一代一代传下去,怎能不叫人嗟之叹之。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郊野的春天

李少英

钱锺书先生说“春天是该镶嵌在框子里看的”,赏春,是需要寻找一个恰到好处的地方的。我以为,感受春天,一定是要到野外去。品尝春天,一定是要到郊野去。郊野的春天,是天然、野性、自在的。

于是,在这个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的暮春时节,约上三二好友,开上摩托车,乘着和煦的春风,向远郊飞奔而去。小镇的车水马龙慢慢远离,小镇的繁华热闹渐渐消失,周遭的一切变得简单而宁静,此刻,工作的琐碎繁杂,世事的纷繁复杂,生活的烦恼忧愁,都一一抛离,满脑子尽是明媚春光。到了到了,放眼郊野,春风过处,花野芬芳,目光所及,草木葳蕤。此刻,心是纯粹的,单一的,有如情窦初开的女子,只想和春天来个亲密约会。

没有山,但一定要有水。一江春水,那是春天的使者,带来春的讯息。“春江水暖鸭先知”,鸭们是幸福的,在一江澄绿的春水里,感受春的温暖。行走在韩江护堤路上,两岸风景如画,水草丰茂,竹林青翠,江水澄绿。江中沙洲,在阳光下闪烁着细微的光芒,在江水的滋润冲刷下,有着柔和的线条。

没有成片的花海,但一定有天然的野花。护堤路上,长势最好的是五色梅。那是一种在乡野中最易生长的野花,在乡村田野随处可见。因为其味道特殊,被人们称为“狗屎花”。

护堤路旁,总能撞见一大蓬一大蓬的色彩艳丽的五色梅。在满眼绿色的堤坡上,五色梅的盛放,如此明艳,如此张扬,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红、黄、紫的小花簇拥着形成一朵大花,没有种花能有如此丰富的色彩,没有种花能有如此明艳的颜色,没有种花在乡野中可以开得如此热烈。行走在护堤路上,风轻,草绿,花艳,此刻,那一定是一个最自由的人,心和此刻的野花一样,野性,自然,并散发着天然的芬芳。

拐进一片沙洲田园,那是另一番新天地。一畦畦碧绿的蔬菜,在阳光下长得正好。白菜、油菜、韭菜……青翠欲滴,小葱、芹菜、芫荽……喜眉笑眼,西红柿、豆荚子,红的红、绿的绿,散发着丰收的喜悦。各色野花野草也趁着春风春雨见缝插针地自在生长。此时,我的眼前一亮,在菜园里,居然还有格桑花。在蔬菜的空隙间,明艳艳地绽放着无数朵美丽的格桑花。用“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一朵朵格桑花在春风中舞动着美丽的身姿,在一片绿色的菜园中显得如此美丽,如此娇艳。我料想这块菜园地的主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的人。在略显单调的视野里,让朵朵花儿亮丽着,芬芳着。近处,几株高大的向日葵正向着太阳的方向绽放它的笑脸,黄灿灿的、沉甸甸的。远处的一小块菜地上,一小片的油菜花也正热烈盛放。细碎的金黄、燃烧的激情、馥郁的芳香,正在告诉我春天的力量。

走过一片高大翠绿的香蕉园,迎面而来是几树桃花。一朵朵桃花悄然绽放,浅浅淡淡的粉红,红红火火的桃红,一抹一抹,像轻染上去的云烟。近看,朵朵让人心动,枝枝让人喜悦。赶紧拿出相机,一阵狂拍。此刻,少不了一张“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照。在一树一树的桃花面前,没有人会抵挡得了它们的热情,没有人会拒绝它的芬芳。就连近旁略为粗陋的草棚,也被映衬得秀气无比,眉目生动。

恋恋不舍地离开这片郊野,韩江畔村落旁,一株株高大木棉矗立着,朵朵红木棉热烈灿烂,似燃烧的火焰,有着青春的激情。郊野的春天,就是如此天然野性,自在安然。大自然在这里,用它的丹青妙笔,将成桶成桶的颜料,花花绿绿泼下来,染得满田满坡尽带春色,将郊野的春天调配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选自《潮州日报》2019年3月19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