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广东重点名校入学分班真卷 2022年广大附中入学语文真卷(一)
北人食菱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席上啖菱 或曰:“食菱须去壳。”
王冕好学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①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② , 辄③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④者,父怒,挞之⑤。已而⑥ , 复如初。
——宋廉《王冕传》(节选)
【注释】:①陇(lǒng):田埂。②已:之后。③辄(zhé):总是。④蹊(xī)田:踩踏田地,这里指牛踩坏了庄稼。蹊,践踏。⑤挞(tà):用鞭、杖等物打人。⑥已而:随即,不久。
势利鬼吴生
有吴生者,老而趋势① , 偶赴盛宴,见一布衣者后至,略酬其揖② , 意色殊③傲。已而④见主人待之甚恭 , 私询之,乃张伯起⑤也。吴生更欲殷勤致⑥礼,张笑曰:“适⑦已领半揖,但乞补还即可,勿复为劳。”时人嗤之。
【注释】①趋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②略酬其揖:稍稍地鞠了半个躬,表示很不尊敬。③殊:非常。④已而:一会儿。⑤张伯起:明朝著名戏曲作家。⑥致:表达。⑦适:刚才。
【活动:悟读书道理】
朱熹谈读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曾国藩谈读书
盖[1]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2]。有志则断[3]不甘为下流[4];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5]自足,如河伯[6]之观海,如井蛙之窥(kuī)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注:[1]盖:发语词,没有实际意思。[2]恒:恒心。[3]断:绝对,一定。[4]下流:下等,劣等。[5]一得:一点儿收获。[6]河伯:为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庄子•秋水》中写到他看到秋水汪洋一片,就以为天下之美尽在此,后见到大海,方感到惭愧。
君子①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②致③疑,非问无以广识④;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注释】 ①君子:古时对有德有才的人的称呼。②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③致:求得。④广识:增长知识。
(作者:刘开)
(宋)太祖时,以李汉超为关南巡检,使捍北虏,与兵三千而已。然其齐州赋税最多,乃以为齐州防御使,悉与一州之赋,俾①之养士。而汉超武人,所为多不法,久之,关南百姓诣阙② , 讼③汉超贷民钱不还,及掠其女以为妾。太祖召百姓入见便殿,赐以酒食,慰劳之,徐问曰:“自汉超在关南,契丹入寇者几?”百姓曰:“无也。”太祖曰:“往时契丹入寇,边将不能御,河北之民岁遭劫虏,汝于此时能保全其资财妇女乎?今汉超所取,孰与契丹之多?”又问讼女者曰:“汝家几女,耻所嫁何人?”百姓具以对。太祖曰:“然则所嫁皆村夫也。若汉超者,吾之贵臣也,以爱汝女则取④之,得之必不使失所。与其嫁村夫,孰若处汉超家富贵?”于是百姓皆感悦而去。太祖使人语汉超曰:“汝须钱,何不告我而取于民乎?”乃赐以银数百两,曰:“汝自还之,使其感汝也。”汉超感泣,誓以死报。
(选自宋朝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①俾:使。②阙:官殿。③讼:控告。④取:同“娶”。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②?”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辄:立即,就。②邪:同“耶”,语气词“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