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南京市求真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手机依赖症”

【事件回放】

       今年中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5月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和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中考。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小李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此症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

【网友声音】

       安娜:饭菜上桌前,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不是拿起筷子一尝美味,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博;吃饭时,一只手动筷子一只手按着手机键盘。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

       木棉: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完全记不住了,全靠手机来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淘宝、游戏……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向日葵: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摸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而且还时不时看下有没有短信、未接来电什么的……

       野百合:最近手机玩得太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北方的狼:回家后,我一般都在网上,时尚、QQ、论坛、游戏……整天都与电脑面对面,工作是如此,娱乐更是如此。电脑逐渐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我不再迷恋外面的世界,也无心与朋友聚会了。不能想象,没有电脑的日子将会怎样度过……

【专家观点】

       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58 分钟在手机上,远超全球平均值的117 分钟。中国人每天摸手机150次,除睡觉的8~9个小时,平均每小时摸手机10次。这太可怕了。 ——王忠武

       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郁加凡

       “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鲁春晓

       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毕爱红

       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孔屏

(1)、根据以上信息概括什么是“手机依赖症”?
(2)、过分依赖手机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哪些办法可预防“手机依赖症”?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雾霾天气,警惕PM2.5污染
       ①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媒体的关注,以PM2.5为代表的“超细灰尘”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PM2.5是什么?它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面对雾霾天气,我们应如何抵御PM2.5污染呢?
       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同时PM2.5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④PM2.5“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它是雾霾有害细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⑥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分布到全身,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
      ⑦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⑧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目前普遍认为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很多人已经把雾霾天气比喻成为大自然的“吸烟室”。不但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时而有雾时而多云的天气也会有同样的问题。雾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
      ⑨人体每天需要呼吸大约10立方米的空气,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空气过滤器                                 1.少开车,堵车就熄火。汽车尾气不仅危害长时间在道路周边的人,也危害司机本身,特别是长时间堵车、汽油得不到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尾气危害更大。所以长时间堵车时最好熄火,尽量少开窗。2.严禁近郊私自焚烧垃圾和枯草败叶。私自焚烧所产生的二噁英、烟尘颗粒等有毒物质,会使周边的城市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毒雾”。3.减少外出。专家认为,对于雾霾天气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外出。戴口罩可以防止一些灰尘进入鼻腔,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对于最近引发热议的PM2.5,专家认为即便是专业的医用口罩,主要针对PM3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于PM2.5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抵御能力不强。4.室内不吸烟,远离二手烟;灰霾天气少开窗,可以养点花花草草;使用空气净化器,市面上80%的空气净化器都以净化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为主,对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植物为何有睡眠?

    ①许多植物都有睡眠现象。例如,合欢树的叶子是由许多羽片组合而成的,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但一到夜幕降临,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双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一样。

    ②                          。例如,生长在水面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之时,美丽的花瓣就慢慢地舒展开来,似乎刚从梦境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

    ③植物为什么需要睡眠呢?

    ④植物的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上又称植物睡眠运动。最早发现植物睡眠运动的人是达尔文。100多年前,他在研究植物生长行为的过程中,曾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认为植物叶片的睡眠运动对植物的生长极有好处,也许主要是为了保护叶片抵御夜晚的寒冷。

    ⑤20世纪60年代,随着植物生理学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对植物的睡眠运动,并提出了不少解释理论。

    ⑥最初,解释植物睡眠运动的最广泛的理论是“月光理论”。提出这个理论的科学家认为,叶子的睡眠运动能使植物尽量少地遭受月光的侵害。因为过多的月光照射,可能干扰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机制,损害植物对昼夜变化的适应。然而,使人们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许多没有光周期现象的热带植物,同样也会出现睡眠运动。

    ⑦后来科学家又发现,有些植物的睡眠运动并不受温度和光强度的控制,而是由于叶柄基部中一些细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如合欢树、酢浆草、红三叶草等,通过叶子在夜间的闭合,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尤其是合欢树,叶子不仅仅在夜晚关闭睡眠,当遭遇大风大雨时,也会逐渐合拢,以防柔嫩的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这种保护性的反应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⑧美国科学家恩瑞特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用一根灵敏的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结果发现,呈水平方向(不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总比垂直方向(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要低1℃左右。恩瑞特认为,正是这仅仅1℃的微小温度差异,已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相同的环境中,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与其他不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相比,它们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力。

    ⑨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还发现植物与人一样也有午睡的习惯。植物的午睡大约是在上午11时至下午2时,叶子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是由于大气环境的干燥和火热引起的,午睡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抗衡干旱的本能,为的是减少水分散失,以便在不良环境下生存。

(选自《百科知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动漫是儿童最早接受并最受欢迎的娱乐节目。动漫文化也是时下青少年文化的代名词。

    ②                   科学家研究表明 , 动漫与儿童之间存在某种天然的联系。现代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具有把万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天性,而动漫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可以把任何非人类的东西人格化,赋予它们情感、语言、思维和行动。所以动漫中勤劳的小蜜蜂、懒惰的加菲猫,都可以满足儿童的无穷想象力。动漫作品中借助幻想塑造出的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形象,虽然必未符合成人的思维逻辑,但却遵循儿童的逻辑和情感体验的特殊方式,容易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③儿童和成人在看卡通片时到底有何生理差别?科学家研究发现 , 成人在观看由真人表演的电影片段和虚拟角色的动画片段时,大脑活动有显著的差异,即成人的大脑内侧前额叶自动参与加工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对卡通动画表现的虚拟场景中的人物角色或非人物角色却没有类似的自动加工。当儿童观看动画片表现的虚拟场景中的非人物角色时,他们的大脑内侧前额叶是否会与观看真实生活中的人物一样被激活呢?科学家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测量10岁儿童观看电影和卡通片段时候的大脑激活情况,其中电影和卡通片分别代表真实和虚拟生活场景。实验结果发现 , 儿童的大脑内侧前额叶在观看电影表现的真实人物和卡通片表现的虚拟角色时候都会被激活,这与成人的神经活动方式不同。儿童直到10岁时,其大脑内侧前额叶还是不能自动区分真实生活中人物形象和虚拟世界中非人物角色。

    ④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成长为青少年,想象从远离现实逐步向现实世界靠近,但为什么如此多的中学生仍然喜欢动漫?这是因为作为以动漫为伴成长起来的一代,这部分青少年仍然习惯从动漫中获得情感、娱乐的需求。青少年不再像儿童一样满足于简单的童趣幻想、游戏情节,他们不会仅仅满足于学校和家庭的生活体验,他们渴望接触外面的世界。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他们不能从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于是他们借助动漫寻找理想中的虚拟世界。因此,动漫在人的青少年时期承担了情感转移的作用。同时,对青少年来说,观看动漫影片也是一种有效疏解压力的方式。每个人成长其实都有痛苦,青少年可以在动漫中找到某种平衡点,获得释然的感觉。现在,大多数动漫作品将主人公设定在与普通人群相近的状态,并通过主人公不懈的努力而获得成功。青少年能从动漫创设的虚拟世界中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得到了强化。

    ⑤可见,青少年观看动漫绝对不是一种幼稚的行为,而是一个复杂的情感、心理过程。

(根据相关材料改写)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东西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赵丽宏

    ①友人赠我一株水竹,栽在一个姜黄色的小陶盆里,细细长长的茎,举着几片水灵灵的扇形绿叶,清秀文雅,十分可爱。然而隔不多久,不知什么原因再也没能恢复生机。小陶盆便空了。

    ②空陶盆搁在桌子上,实在不美观,想再栽一些什么花草,却总是没有机会。一天,母亲打扫厨房时,在屋角发现几个芋艿 , 这是去年冬天留下的,已经萌出了青青的芽。这芋艿不也可以种在空陶盆里吗?母亲笑了:“这怎么是芋艿待的地方?小小一个花盆会憋死它呢!”我不以为然,把一个鸡蛋大的芋艿种进了陶盆。盆儿太小,只两把泥土,就把芋艿埋起来了。

    ③我决定在花盆里种芋艿,倒并不全是盲目,因为我喜欢芋叶的形状,并且觉得它们有点像荷。那是儿时的事情了,一次去乡下,看到农民在一大片芋田里浇水,我忍不住惊叫起来:“那不是荷叶吗?怎么不长在水里呢?”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两点根据:首先是叶的形状,圆圆的,翠生生的,接近荷叶;还有一点更要紧,水珠滴在芋叶上,就像一颗颗亮晶晶的珍珠微微颤抖着、滚动着——我总以为只有荷叶才如此……

    ④芋芽蹿得很快,开始只是细细的一小段,就像孩子们削得尖尖的小铅笔头,没过几天就有食指那么长了,再过几天,一片椭圆形的叶悄悄舒展开来,像一顶绿色的小伞,撑开在小陶盆之上。第二片叶子很快又蹿出来了,而且一下子就超过了第一片叶子,那细细的叶茎足有一尺多长。这以后,它就似乎定了形,再也没有什么变化。

    ⑤“噢,真美!这是什么花草?”见到它的人几乎都会赞叹和疑问。

    ⑥我的回答自然挺得意:“是芋艿。没想到吧!”我为自己这小小的“创意”而得意。

    ⑦真的,这样长在小陶盆里的芋真有一股子灵气。纤长的叶茎托着一大一小两片圆叶,组成了一个“V”字。叶子是浅浅的绿色,浅得近乎透明,像是用玛瑙和绿玉雕刻出来的。每天夜里,芋叶悄悄地卷起来,清晨又不知不觉地舒展开了,这时候,叶面上总是凝聚着一颗晶莹闪烁的水珠。书桌上有了这样一盆植物,屋里的气氛变得清新而又生动。比之先前的那株水竹,这芋一点儿也不逊色呢!

    ⑧芋叶没再增加,茎却越来越长,并且愈加显得纤细柔弱。有一天傍晚回家,我发现它有了很大变化,原来那个“V”字不见了,两片叶子都倾向了一个方向,仿佛两个人同时在向谁深深地弯腰鞠躬。芋叶依然是浅浅的、近乎透明的绿色,并没萎缩的迹象,这是怎么回事呢?母亲走过未瞅了瞅,说:“它是想见光。”我一看,果然,芋叶倾斜的方向正是窗子的方向。于是,我轻轻地将小陶盆转了半圈,两片芋叶便背向窗口了。我想,这样一来,它们自然会转过来的。第二天,芋叶真的动了,先是直起来,到傍晚,竟又恢复了前一天傍晚的模样。

    ⑨这样经历了好几个反复。不管把小陶盆转向哪一边,两片芋叶总是不屈不挠地再转过来,倒向窗口。它的顽强和执着使我惊讶,我时常有一种幻觉,书桌上的这株芋仿佛变成了一只关在小笼子里的鹤,它拼命地扇动着两片绿色的翅膀,想冲出去,失败了一次,又冲了一次,……“哦,这坚忍而又可怜的鹤啊!”它终于显得疲倦了,原来水灵灵的叶子耷拉着,失去了绿玉般的光泽,微微泛出黄色,纤长的茎叶上也出现了好些焦黄的斑点。它憔悴了。

    ⑩它未能开花结果,就悄然结束了生命的旅程,面对着又变得空空的小陶盆,我的心里充满了内疚,母亲的话在耳畔回响着:“这怎么是芋艿待的地方?小小一个花盆会憋死它呢!”

【注】①芋艿(yù nǎi):简称“芋”,俗称“芋头”。 ② 耷(dā)拉:松弛地下垂。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