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徐州市市区部分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出师表》)

      【乙】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诸军军郿,遣张邻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愿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一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

(《三国志·魏书》)

       【注】①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②军:驻扎。③迁:升迁,升官。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B、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C、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 D、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

④司马宣王汉水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征行  自比于管仲、乐毅 B、其计  子午道南入 C、南郑  大霖雨三十余日 D、遂伐之  枉驾顾之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5)、甲文中诸葛亮说“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为此,他采取了哪些行动?请依据乙文作答。
(6)、依据选文,分别概括诸葛亮和曹真的特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一)

    余文坼(chè),浙人,少孤,寄居京江,事母极孝。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苏、扬间。志欲破万卷,而无钱购书,惟凭借读。常云于湖州置贷,暂住村店,俄春涨发,村落困巨浸中,移居主人楼上。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諰諰恐不能遍览。喁喁数旬,竟忘为置贷来也。迄水将退,而脚气大发,住养匝月,架上书悉归腹笥矣。

(选自清·张泓《滇南忆旧录》)

(二)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浸:水。②諰諰(xǐ xǐ):恐惧的样子。③喁喁(yú yú):小声读书的样子。④腹笥(fùsì):这里指肚子里的学问。⑤三牲:牛、羊、猪。⑥卜:选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某罪有余责 , 尚叨一麾,敢不尽心,以求疾苦?二浙之俗,躁而无刚。豪者如虎,示之以文;弱者如鼠,存之以仁。吞夺之害,稍稍而息。又郡之山川,接于新定。衢、歙二水,合于城隅,百里而东,遂为浙江。渔钓相望,凫鹜交下。群峰四来,翠盈轩窗。白云徘徊,终日不去。岩泉一支,潺溪斋中。春之昼秋之夕既清且幽大得隐者之乐。惟恐逢恩,一日移去。

(范仲淹《与晏尚书》,有删改)

【注释】①此时范仲淹因力阻废后获罪,被贬至睦州。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