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语文花开文言文阅读与名著阅读七年级上册 四、狼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题目。

【甲飞狼》全文

【乙】昌平有老妪,蓄鸡至多,惟卖其卵。有买鸡充馔者,虽十倍其价不肯售。刈麦____门外,群鸡忽千百齐 , 围绕啄食。持杖驱之东散西聚莫可如何。喧呶间,住屋訇然。摧圮 , 鸡乃俱惊飞入山去。故邵子曰:“禽鸟得气之先。”至万物成毁之数,断非禽鸟所先知,何以聚族而来,脱主人于厄乎?此必有凭之者矣!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馔(zhuàn):饮食,菜肴。②刈(y)麦:收割的麦子。③曝:晒。④喧呶(náo):形容声音嘈杂。⑤訇(hōng)然:巨响声。⑥摧圮(pǐ):倒塌。⑦邵子:即邵雍,北宋哲学家、易学家。

(1)、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文言语句

提示方法

解释

刈麦曝门外

查阅字典法:①会合;②见面,会面;③机会,时机;④领会;⑤恰巧,正好;⑥必定。

(填序号)

喧呶间

课内迁移法:欲行(《狼》)

群鸡忽千百齐

参考成语法:人迹罕、蜂拥而

(2)、小海誊抄【乙】文的“会刈麦曝门外”这句时漏了一个字,请根据上下文语境在【乙】文中的括号里补上这个字。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②媪持杖驱之,东散西聚,莫可如何。

(4)、请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完成资料卡。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狼”

狼的肖像

与“狼”有关的成语

所对应蒲松龄眼中“狼”的形象特点

(5)、【甲】【乙】两文作者都是通过讲述人与动物的故事,揭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但思考内容却有不同。请简要分析不同之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选自柳宗元永州八记之《小石潭记》)


       (乙)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 , 或倍尺 , 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 , 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 , 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 , 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选自柳宗元永州八记之《石渠记》)
[注] ①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②桥:架桥。③幽幽:水细流的样子。④咫尺:古代称八寸为咫。咫尺,比喻很近的距离。⑤倍尺:二尺。⑥泓:深潭。水深而广。⑦堕:落,流。⑧纡余:曲折伸延。⑨箭:小竹。⑩庥(xiū):同“休”,休息。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