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语文花开七年级上册 第20课狼

阅读理解

义  犬

潞安某甲,父陷狱死。搜括囊蓄,得百金,将诣郡关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又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扪腰囊 , 金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顿念犬吠有因,候关出城,细审来途。又自计南北冲衢 , 行人如蚁,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减)

【注释】①潞安:县名。②郡关:州府。③辔(pèi):驾驭牲口的缰绳,此处代指骡。④扪(mén):按,摸。⑤囊(tuó):口袋。⑥候关:等候城门开放。⑦冲衢(qú):交通要道。⑧逡巡(qūn xún):犹豫而徘徊不前。

(1)、根据表格中的提示方法,解释加点词。

原文语句

提示方法

加点词释义

父陷狱

语境推测法

则又

课内迁移法:一狼仍从(《狼》)

其半

查阅词典法:①死亡;②逃跑;③丢失;④同“无”,没有。(《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

金宁有存理

字源推测法:“遗”是一个会意字,字形右上方为一双手,中间一竖表示遗落的东西,左下方是一个表示“动”的符号,意思是手中的东西会落下去。

(2)、阅读上文,用自己的话补全下图空缺处。

(3)、文中提到某甲“顿念犬吠有因”,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犬一路追随主人不停吠叫的原因。
(4)、文章标题为《义犬》,文中哪些方面体现了犬的“义”? 请进行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范仲淹以言事。在多论司谏高若独以为当修贻书贵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疑夷陵时,无以自 , 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数,于是仰天叹回:“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修幼失父,母尝谓回:“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 , 屡度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修闻而服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司谏:官职名称。②使:指范仲淹担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的职位。③台谏:御史台和谏院的官员。④官书:官附公文。

文言文阅读

送李愿归盘谷序

唐·韩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 , 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灌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 , 刀锯不加 , 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谓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节选自《昌黎先生集》,有删减)

【注释】①李愿,号盘谷子,唐时隐士,生平事迹不详。盘谷,在今河南济源。②盘旋:盘柜,留止不去。③旗旄(máo):旗帜。施,旗竿上用旋牛尾装饰的旗帜。这是大官出行的标志。④车服不维:没有官职的束缚。⑤刀锯不加:刑罚不施于身。⑥理乱:指国家的安宁与动乱。⑦黜陟 (chù zhi):官员的升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