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初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范仲淹以言事。在多论司谏高若独以为当修贻书贵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疑夷陵时,无以自 , 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数,于是仰天叹回:“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修幼失父,母尝谓回:“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 , 屡度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修闻而服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司谏:官职名称。②使:指范仲淹担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的职位。③台谏:御史台和谏院的官员。④官书:官附公文。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掌书记     辟:召,征召 B、无以自    遣:排遣 C、枉直乖错不可数     胜:美好 D、此死也     狱:案件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②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3)、曾国藩说:“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德,即树立德行,欧阳修是否符合“立德”的标准?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隆中对》)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润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为书侍御史。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①,崇劝学教。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②。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③之化。”道元在郡,山蛮其威名,不敢为寇。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梁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

(《北史·郦道元传》有删改)

【注】①黉(hóng)序:古代的乡学。②大学:古学校名,即国学。③文翁: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政绩卓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