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上海市闵行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试卷
技术的人文本质
吴国盛
①动物的存在是按照自然界为它已经安排好的、给定的、既定的技能进行的,但是人缺乏先天的技能,他需要依靠工具、技术生活。因而对技术的审视是理解人类的一个关键环节。
②人们普遍认为科学技术是价值中立的。一把刀可切菜也可伤人,拿刀去伤人,责任不在刀,刀是中性的。但这种看法忽略了所有刀都指向切割背后的意向结构。如果你老带着刀的话,那么用刀就很可能成为你的存在方式,遇事想着用刀来解决问题。技术的逻辑会迫使你去做某些事情,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技术就不是中性的。
③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而是自我构建出来的,工具、技术影响着人的本质构建,技术潜在地决定人的行为逻辑。比如文字的出现使我们记忆力丧失;PPT的使用让演讲就变成了读,极大限制演讲者的思路发散。每一样技术在取得某些进步的地方必定有所丢失,现代技术的无所不在可能使我们难以搞清楚我们究竟丢失了什么,我们的语言已经不能表达这种失落了。
④技术不仅是人类自我构造的中介,也是世界构造的中介。世界是由空间和时间构成的,技术能改变空间的特性。比如不同的建筑技术下有不同的监狱、体育馆、公共广场等的空间构造,不同的构造带来不同的政治意味。
⑤时间本来是由运动规定的:牧民按照绵羊的怀孕和生长周期来规定时间;农民按照农作物插秧、收割的周期来规定时间。但我们造就了钟表以后,钟表这个机械规定了现代世界的时间尺度,规定了我们存在的尺度。只要你戴上了表,就像孙悟空戴上了金箍子,你就得疲于奔命。可见,技术本身决定着时间和空间等世界的框架。有什么样的主流技术就会构建什么样的框架,就会有什么样的世界。
⑥现代技术为我们造就了什么样的世界?造就了什么样的人性?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当技术追求效率,一些公司的规章制度,就不再是出自正义、德性、美,而是为了效率最大化;当教育做不到因材施教,就会让工厂化生产的效率观念取代因材施教这个适应性观念(适合每个不同的人)……我们还可以通过不同的侧面见出端倪。比如现代科学的数学化过程存在着对质的多样性的清除。当你把一个人和一头猪相加的时候,就蕴含着对被加者的本质差异的消除。再如现代技术的背后是现代人对自我的期许和认同。技术要派用场,要有所表现,要做点事情。“有所作为”就会成为现代技术的一个基本的逻辑。反观西方漫长的中世纪,人们的最高境界是沉思、祈祷、过宁静的生活。希腊人的最高人生境界是仰望星空。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忙忙叨叨、一刻不闲,但这已经成了现代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
⑦我们在对现代技术的逻辑的讨论中,可能有些观点有些极端,但这个极端的意思确实或隐或现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而且这个逻辑非常坚硬,不容易被打破。我们要意识到这个逻辑,通过意识到这个逻辑,来发现它的局限性,从而为人类认识到自己的处境提供一种可能性。认识到这种处境,我们才可能认识到我们真正的危机在哪里,我们真正的问题在哪里,我们真正的可能性在哪里。
(有删改)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