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宏扬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逆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 , 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 , 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放?

(节选自韩婴《韩诗外传》卷三)

【注释】①伯禽:周公旦长子,周朝诸侯国鲁国第一任国君,称“鲁公”。②周公:姓姬名旦,西周周成王的叔父,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③尊盛:位高势盛,④畏:同“威”,威严。⑤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⑥由:奉行,遵从。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志      聪睿智 B、非学无以广才      土地广 C、以养德    守之以 D、起行      一沐三握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概括了修身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静”字加以论述,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B、乙文开篇“成王封伯禽于鲁”点明周公诫子事件发生的地点。周公从六个方面逐层说理,巧妙铺排,体现了对伯禽语重心长的劝诫。 C、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的断句是正确的。 D、甲乙两文都是古人劝诫的精品,以精练语言阐述深刻道理,在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读来发人深省。
(4)、甲、乙两文告诫孩子的中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文)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   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