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写作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甘肃省白银市第八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语文1月期末考试试卷
渐入深秋,天气转凉,世间万物自然开始面对清冷时节。过了这个秋冬,就能更好地应对后面更多的秋冬;过了这个秋冬,就能迎来更多的繁茂春夏。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①“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慎,即贻百年之患”——玄烨
②“终身不病的人不能成个名医”——阿拉伯
③“人们若想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德国)普朗克
④“与其补救于已然,不如防范于未然”——古语
⑤“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⑥“栽了跟头,别怪石头。”——李景阳
⑦“做事一错,补过无及”——中国谚语
有关“过错”的名言警句很多,发人深省。读了上面七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日常生活中,各种仪式几乎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祭拜祖先有仪式,婚丧嫁娶有仪式,毕业典礼有仪式,就连买了一本新的笔记本郑重地写下第一行字,也可算是一种仪式。
有人认为,仪式有着稳定的流程,确定的意义,不容轻易改变;有人认为,仪式是应生活而产生的,跟不上时代步伐就理应改变;还有人认为,生活节奏这么快,仪式应该除去,要把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里去;有人则认为,如若没有仪式感,生活会陷入乏味平庸,人生则会不庄严。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请从“六大素养”中选择两或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理解的高三学生更应重视更应具备的核心素养。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联系实际,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书单”对于阅读者而言并不陌生,从胡适先生开列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到近期复旦大学严锋教授开出的“不必读书单”,从纽约时报常年运营的畅销书榜单到豆瓣知乎等社交平台利用大数据筛选而得的“必读书单”,丰富而庞杂的信息量或多或少影响着阅读选择,引导了阅读方向。
然而,作家伍尔芙在《一个人应该怎样读书》中却建议:“关于读书方面,一个人能对另一个人所提出的唯一劝告就是——不必听什么劝告。只要遵循你自己的天性,运用你自己的理智,作出你自己的结论,就行了。”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看法?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日前,福州市某小学8岁男孩小冯就语文课本提了一个问题,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情况是这样的:二年级课本有篇文章《羿射九日》,前一段刚提到“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神箭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既然江河里的水都蒸干了,羿是怎么蹚过大河的呢?
小冯提的这个问题,被妈妈何女士晒到朋友圈,引发了许多人的热议。不少网友对小冯的思维品质表示肯定,也有网友为他解答疑问。之后,何女士联系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了反映,媒体对小冯提的这个问题也作了报道。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微博回应称,联系上下文,“蹚”字的确用得不恰当。教材编写组正在认真研究,会对教材进行适当修改,下个版本的教材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南方都市报》 2019年06月15日)
请你给小冯的母亲何女士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态度、观点或建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可以“致何女士的一封信”为题,也可以自拟标题。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