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温暖

①我满怀崇敬之情,去采访两位农村老人。一位是个头不高黑红脸膛的瘦弱老人,一旁是比他还瘦的老伴。他们像一对日夜不倦、吐丝不止的春蚕,从早到晚地、十四个年头不停歇地织着围巾。这些围巾,不买卖,不送亲朋,不赠好友,而是送给生活在祖国边疆的人们。
ㅤㅤ②2020年秋季,地处喜马拉雅山的玉麦小学新生收到老人千里迢迢寄来的围巾。孩子们围上各色的围巾,身上顿时暖融融的。师生们决定回送老人一份有意义的礼物。9月27日,大家与两位老人视频连线,在“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玉麦乡标志性山坡上,学校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师生们向国旗敬礼,也向尊敬的爷爷奶奶敬礼。与师生们同唱国歌时,老人那(  )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ㅤㅤ③地处东海的北礵岛,冬天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2021年春节前,守岛官兵收到老人邮来的色彩缤纷的围巾。戴上围巾的官兵们在脑海中不断勾勒着老人织围巾的情景,胸中荡漾着无限温暖。他们找来精美的鹅卵石,一面画上海鸥、渔船、护渔舰艇、灯塔和哨兵,另一面写上心里话:赠敬爱的爷爷奶奶。一同寄走的还有感谢信:“您的围巾给了我们极大的幸福感。军队是人民的钢铁长城,人民是军队的坚强靠山。我们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誓死守护祖国海疆。”
ㅤㅤ④地处海拔五千多米的帕米尔高原某边防连,于2022年冬意外收到两个包裹。包裹打开,一道道美丽的“彩虹”让官兵们的眼睛一下子亮起来。戴上围巾的巡逻兵小孙对着远方郑重地行着军礼:“我要为人民守好祖国的边关,请老人家放心。”
ㅤㅤ⑤挂在老两口织巾工作间墙上的一张中国地图上,沿着祖国的万里边海防线,贴上了一百一十三颗醒目、耀眼的红色五角星。它们照耀着两位老人用围巾温暖的一个个解放军哨所、公安边防派出所、边疆学校。这些年,老两口不辞辛苦、没日没夜地织啊织啊,织出上万条围巾,也收到太多太多边关人的滚烫暖意。有来自祖国各地的锦旗、感谢信、边防官兵的合影和新年贺卡;有来自西藏的哈达、新疆的花帽和绽放在高原的雪莲;有来自边疆海疆的一块块精心挑选的石头……
ㅤㅤ⑥采访中我们得知,老人名叫赵中福,父亲是河南省安阳市早期的中共地下党员。赵中福从记事起就看着爹娘给解放军做鞋子、打手套、织围巾,八岁起就像父亲一样为地下党组织送信了。赵中福的父亲临终前嘱托他:“孩子,‘____’,不要忘了解放军,不要忘了守卫祖国的官兵!”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逢年过节,赵中福老人的儿孙们从四面八方团聚老人小院之日,就是家中几代人热热闹闹同织围巾之时。
ㅤㅤ⑦如今,八十六岁的老人赵中福、老伴张娥梅,仍在默默地织围巾。他们要抢在寒冷冬季前,把围巾寄到边疆。
ㅤㅤ⑧采访中,两位老人反复说的只有一句话:围巾谁都能织。我们只是做了件普通事,不值得说。

(1)、填空。
①短文围绕中心重点写了三个事例,照样子概括第2个事例。

事例1:2020年秋,老人为玉麦小学新生寄去围巾,师生们与老人连线共同举行升旗仪式。

事例2:

②第4自然段中“一道道美丽的‘彩虹’让官兵们的眼睛一下子亮起来”写得很妙:“彩虹”写出了 ,“亮起来”表达出了 

③作者在第6自然段写“老人的父亲”和“老人儿孙们”的事,主要目的是想告诉读者:

(2)、选择。

①第1自然段画线语句用了 的修辞方法来赞美两位老人。

A.夸张

B.拟人

C.比喻

D.反复

②读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想象老人的形象,括号里应填

A.威风凛凛

B.饱经风霜

C.忘乎所以

D.热血沸腾

③第5自然段中,“一百一十三颗五角星”是老人

A.收藏的徽章

B.收到的礼物

C.送过围巾的地点

D.家族传下来的纪念

④读第6自然段中老人父亲的话,其中括号处应填诗句

A.红军不怕远征难

B.位卑未敢忘忧国

C.青山处处埋忠骨

⑤作者以“温暖”为题,主要是想表达:(多选)

A.老人的围巾使边疆人民身体得到了温暖。

B.老人一家几代同堂和和美美很温暖。

C.老人在奉献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到了暖意。

D.老人的关爱让边疆人的心里很温暖。

(3)、这两位老人是怎样的人?结合短文相关内容,从多个方面评价两位老人。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绿色之恋

葛道吉

    ①那是一片浩瀚的绿色林海。

    ②进入绿林。便迷了眼睛,便绿了心智。便染了周身。谈话是绿色话题,笑声荡漾出绿波,口渴了痛饮山涧绿泉,小憩铺开来绿色苔藓。

    ③姑娘说,我的裙子是乳白色的,怎么着了绿色?绿海用映衬这个词汇为姑娘解释。小伙子说,我坚硬的臂膀是深褐色的,怎么成了翠绿?话毕,便有一股轻风拂来,把一串串山槐的玉叶压弯,包围了小伙子.覆盖了那健壮的臂膀。轻风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近绿了,只好让他绿吧!

    ④那绿,仿佛成了酿造5000年的甘醇玉液,让你不得不酩酊大醉,索性闭上眼,全是深沉的绿晕,就连身边也鼓噪着绿色的音符;平和而持久着的是蝉鸣;时起刺耳的嘎嘎声是山鸡求偶的讯号;丝弦弹拨裂帛破冰之韵的是艳羽的山雀和黄鹂;更有那长尾鸟久违的鸣叫让人心动,让人感念大自然的美丽和良善。

    ⑤那绿,植得深。拔得高,密集着罩得严实。碎细柔嫩着的是山槐叶,肥圆长柄阔大着的是青皮槐叶,细长扁平如鳞栉般的是洋桃叶,浑圆平展显露秀气的是黄栌叶,还有在众树种中如鹤立鸡群的杨树,在疾风中把肥厚的叶掌击出哗哗啦啦的欢响,让人听着悦耳,看着舒心,顿生倾慕之情。

    ⑥在这里更能触动心灵的是板深处绿树掩映的土屋,还有那山的制高点上的瞭望台。这里几乎与世隔绝。从土屋的墙上依稀可见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斑驳的字迹。土屋里那盏油乎乎的矮脖子灯,和房屋一样放射着历史的光芒。这里生活砉两代林业工人,新中国成立之初那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亲手垒起了土屋,泥巴砌圆了锅台。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靠床的墙上那张女歌星演唱时的特写剧照,当然秀靓。年轻人说,是他去年刚换上的,原来是一张他父亲贴上的已经泛黄模糊了的武松打虎的画。两张画代表着两个时代,代表着两代人的生活情趣。最初的那个小伙子今天已退休返乡。记得父子俩交接班的时候,老人领着儿子在偌大的林区转悠了三天。在一座山的制高点,老人望着绿海波涛,表情格外凝重,突然眼角滚落一滴黄豆粒大小的老泪,颤着声说;“儿啊!记着这个地方,几十年前这里曾是秃山,是我和你的叔叔、伯伯们就像你这样的年龄,每天来这里挖树坑,待冬春季植苗。那日太阳特毒,场部发给每个人的一个菜糕在来时路上就塞进了从未填饱过的肚子。午时过后,体力不支,手中的镐怎么也抡不起采,眼前突然发黑便失去了知觉……待来年春上,我们亲手植满了今天这山槐。”我会看管好的!“年轻人听懂了父亲的话,看着那张皱纹满面而黝黑的脸沉重地说。老人似乎放心了,最后陪儿子在土屋里睡了一夜。老人说电视有什么好看的?在这里听窗外林木的叶子对话,听懂了,就感觉比看电视强多了!

    ⑦这里远离城市,没有灯红酒绿,但是年轻人在接过父亲沉重的绿色担子的时候,就已下了决心去研读林木叶子的对话,那种语言的内涵是他攻读的重要课题,他早已刻苦她进入了角色,他信了父亲那句话,听懂了林木叶子的对话比看电视强多了。

    ⑧我面对绿海,读懂了伟岸,读懂了博大,更读懂了崇高和奉献。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心中的桥

故乡的木桥,实在朴实无华。倾斜的桥身,标志着它的古老;粗大的桥墩铺满厚厚的青苔,流水冲得它们伤痕累累;圆木柱搭成的桥面,高高低低,留着很多的空隙,几根锈黑的长条钉子紧紧咬着它们。桥下的河水悠然东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唱着一曲单调古朴的歌谣,像是摇响了老祖母的破旧纺车。

第一次走到桥头,看到急急而过的江水,听到“哗哗”喧腾的水声,我就吓得闭上了眼,赖着要母亲背我过桥。母亲没有答应。她拉我上了桥,教我一步步踩着她的足迹走。我的脚好像特别不听使唤,哪儿有洞,偏偏往哪儿踩。就这样闭着眼,不知过了多久,费了多大周折,我才嚎啕大哭过了桥。母亲也累得汗水淋淋,但她终究也没背我过桥。

到了学龄,母亲要我自己上下学,我每天都要经过这座桥。我总是绕大湾从小路走。一天,小路堵了,我只好战战兢兢走上了桥头。看见母亲正站在桥的另一头,朝我招手,我放心了,,蹲在地上,等母亲来抱。可过了好久,母亲仍没有过桥,我知道——她不会来接我了。我只好慢慢向前探出一只脚。桥面的空隙像童话里的老虎的血盆大口,木板松动的地方,在我脚下“吱吱”直响。我一边哭喊着“妈妈”,一边一点点地移动。就这样,我几乎是挪着过了桥,扑进母亲的怀抱,委屈地抽泣着。母亲搂着我,擦干我的眼泪。她的脸漾开了一丝淡淡的笑意,眼里闪烁着母爱的柔光。我静静的沐浴在爱的柔波中。

长大了,忆及童年过桥的往事,妈妈说:“哪有母亲不疼儿女的,但生活之路是靠你自己走的。”是啊,当告别生我养我的母亲,扬起生命之帆时,我要只身一人去闯险滩,过恶浪,去遍尝失败的涩,去领略成功的欢欣……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会想到母亲让我过桥的往事,我为儿时对母亲小小的怨恨而羞愧,我为母亲深沉的爱而感动。故乡的木桥,它是引我走上最初的人生的桥,我的面前一定还有更为艰险的桥 , 但故乡的木桥——那指引我蹒跚学步的桥,将给我温存的抚慰、无穷的力量。啊,架在我心中的“母亲桥”,将伴我一身,将引我走向成熟。

阅读理解

我和神龙过除夕

①时光荏苒,今天到了这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今年的除夕非常特别,因为我的家里多了一个“家人”——神龙!

②神龙化为了和我同龄的小男孩,来到我家里一起过除夕。神龙一到,奶奶便塞给我和神龙一叠红色的纸,笑盈盈地给我们说:“咱们家要贴窗花,这个是我已经剪好了的,你们帮忙贴上去吧。”“窗花?”A神龙好奇地接过窗花,捏着它们,将窗花举在眼前仔细端详着。我哈哈大笑,抢过窗花,说:“这是贴在窗上的花,贴在窗上多好看呀!”奶奶看着我俩,乐开了花,笑呵呵地说:“你们贴的时候记得把去年的窗花撕下来,再贴新的,这叫辞旧迎新。”买完年货回到家的爸爸妈妈刚好听到我们的对话,爸爸补充说:“贴窗花还寓意着吉祥如意,象征着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待。”神龙点点头,若有所思的样子。

③我们将窗花轻轻地放在客厅的茶几上,B神龙取出一张窗花,轻轻地展开举起来,看了一眼后,他立刻瞪大了眼睛,嘴巴张得大大的,完全愣住了。我也凑过去一看: 这张窗花居然是一条龙,身边还漂浮着几朵云。“神龙,这窗花是龙呢!”我兴奋地大叫起来,神龙也惊奇地伸出手摸着窗花,感叹到:“我们的形象居然被做成窗花了。”我拉着他的手笑着说:“当然啦,明年可是龙年! 而且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呢。”神龙温柔地笑起来:“我们旅游的时候,确实看到不少有关龙的建筑、图画等呢。”我调皮地对他眨眨眼睛:“我们中国人喜欢龙崇拜龙,还继承了龙的伟大精神,我们是龙的传人

④过了一阵子,门铃响起,我蹦下椅子,跑去开了门,原来舅舅带着外公外婆和舅妈来了,他一进门就笑眯眯地说:“姐姐,姐夫,年夜饭的大厨来啦! 看我大显身手!”大家都乐呵呵地笑了起来,走到沙发边坐了下来。此时门外传来大嗓门小叔叔的喊声:“别光是说不练,快去厨房帮忙呀!”原来是今年刚参加工作的小叔叔也来了。家里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大人们都坐在客厅里闲话家常,外公外婆还夸我长高了,我给他们介绍了我的好朋友神龙。聊完天,大人们便去了厨房帮忙。我和神龙作为小孩子嘛,当然是继续贴窗花啦! 神龙看着这热闹的场面有点愣神,我赶紧给他解释说:“除夕是团圆的日子,一大家子要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呢!”

⑤人多力量大,在我们一家人努力下,年夜饭大功告成:寓意年年有余的糖醋黄鱼、代表节节高升的糖醋排骨、预示蒸蒸日上的清蒸大闸蟹……我们围坐在一起,享用着美味的年夜饭。正在大家吃得高兴的时候,神龙突然问我:“我们为什么要吃年夜饭呢?”我听了后不知如何回答,看向了外公。外公笑着对我说:“因为除夕这一天对中国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所以要吃年夜饭。”C神龙点点头,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嘴角弯起,像一个月牙儿,他举起酒杯向桌上的人们示意,大家纷纷拿起酒杯,一起说:“除夕快乐!”节日的气氛更加浓厚了。

⑥吃了年夜饭,我和神龙帮着收拾饭桌。我神秘地给神龙说:“今天晚上我们要守岁,不用睡觉!我们可以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你知道我最期待的是什么吗?”神龙摇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那当然是收压岁钱啦!”我悄悄地告诉了神龙。

⑦守岁时又有什么有趣的事发生呢?我太期待了!

课外阅读。

一幅名画的诞生

①天空晴朗,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艘货船,因为没有风,帆没有张起来。岸上,一队穿着破烂的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踏着黄沙,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向前走。他们大多身子前倾,都在拼命使劲,因为船上载着沉重的货物。

②这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成名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③1868年的夏天,列宾是在圣彼得堡度过的。一个星期日,同学们约他坐轮船去游览涅瓦河。轮船开得很快,一会儿就出了城,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豪华的别墅。忽然,迎面来了一只大木船,列宾发现岸上有什么东西在蠕动……同学告诉他,那是拉船的纤夫。

④纤夫靠近了。天哪,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这样褴褛呀!有些人的裤子破了,就赤裸着大腿,拖着破布片往前走;他们的衬衣呀,简直认不出是蓝布做的……每个人的脸都是阴沉沉的,流淌着亮晶晶的汗珠;在乱蓬蓬的头发下面,流露出凝重的神情。

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目送着纤夫,直到他们消失在视线里。

⑥两年以后,列宾来到了伏尔加河。在那里,他和纤夫们生活在一起。他仔细地观察着那些蕴藏着无穷力量的身体,长久地注视着那些善良的眼睛和脸,抚摸着那些铁铸般粗壮的手臂……为了画好这幅画,他三次来到伏尔加河。他勤奋地工作,画了伏尔加河的自然景色,画了许多纤夫的肖像,最后,带着厚厚的一册素描回到了圣彼得堡。

⑦根据这些素描,他顽强地画呀,改呀,用了三年时间,于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这幅画里,他描绘了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也歌颂了他们身上的巨大力量。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