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初中部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薛晴)

①国之重器,始于匠心,惟匠心以致远。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全面崛起,肇端于手工业实践的工匠活动,在现代社会文明进程中彰显出跨越时空的深厚意蕴,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奋斗新征程,建设新时代,全社会应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②在执着专注中涵养敬业美德。本职工作是敬业美德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对待本职工作,常怀敬畏之心,专心、守职,应当受到社会尊重和爱戴。无论是企业家还是从业者,只要以尊敬和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尽心竭力、专心致志,就会得到国家和社会认可。通过选树先进典型、强化规范引领,才能使“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蔚然成风,才能激昂并开拓全社会攻坚克难的奋进力量,才能“保持战略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不为各种风险所惧,朝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坚定不移向前进”。

③在精益求精中淬炼乐业境界。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体现的是工匠对产品质量或服务永无止境的极致追求。极致源于梦想,追求源于热爱。“敬业是一种美德,乐业是一种境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代热爱自己职业的劳动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把承受挫折、克服困难当作是对自己人生的挑战和考验,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提升能力和水平,在履行职责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中享受工作带来的愉悦和乐趣”。

④在一丝不苟中锻造勤业操守。一丝不苟是工匠精神的特质,描述的是工匠认真细致、笃实严谨、从不马虎、全力以赴的工作态度。惟有一丝不苟,懂得严谨认真是核心竞争力,人们才会做到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何种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事实上,工作中经验并不是完全可靠的,当环境和细节悄然改变时,经验就会出现盲区。所谓“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责任重于泰山,才会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自觉,才会尽全力做好每一个细节。面对未知的挑战,心存敬畏、一丝不苟才能抵御风险,才能锻造勤业操守,做到勤奋但不盲目。只有不断追求工作的高质量高标准、勤于创造、勇于奋斗,才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⑤在追求卓越中磨砺精业能力。追求卓越是工匠精神的灵魂,是在工作中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以达到“更上一层楼”的过程,表明人在改造外部世界的同时,也会把目光转向自身,高度重视并努力实现人自身的改造。对于广大劳动群众而言,自觉地实现自我改造,意味着在一丝不苟、脚踏实地工作的同时要树立远大抱负并为之奋斗;意味着需要以自我革新的勇气打造和锤炼自己,增强实干能力,磨砺过硬本领,将敬业升华为精业,找到人生出彩舞台。

⑥匠心追梦,技能报国。惟有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才能让工匠精神释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敬业、乐业、勤业、精业,在拼搏中不断超越自我、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刊载于2023年8月1日,有删改)

(1)、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完成下面的表格。

提出问题

第①段:提出⑴的中心论点

分析问题

第②段:涵养敬业美德。

第③段:⑵

第④段:锻造勤业操守。

第⑤段:⑶

解决问题

第⑥段:号召大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文章第①段由中国企业全面崛起引出中心论点。 B、新时代工匠精神包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与下文四个分论点互相呼应。 C、第③段画线句中的“敬业”是尊重职业,强调了要在职业中发现乐趣,热爱自己的职业,有更高的思想境界。 D、这篇文章的论证结构是“总一分一总”,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逐一列出分论点,最后总结,并发出号召。
(3)、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谈慎独》,完成问题。

谈慎独

曾彦彦

       何谓“慎独”?《大学》有言: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也有表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两部儒家典籍都不约而同提及的一个君子品行﹣﹣慎独,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依我看,“正其心”是慎独,“诚其意”是慎独,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就是慎独。

       慎独是一种气度,是杨震面临重金时,那铿锵有力的“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如此话语,坚定得无力可撼,这是对生活的彻悟,更是对人生的真诚。

       慎独是一种信念,是许衡面对满树香梨时泰然自若的感慨: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即使梨子再怎么好吃,也不能吃,因为它不是自己的,虽然这梨树种在路旁,看似无主,但依旧,我心有主,因为有主,所以心正,因为心正,所以知君子有所为亦有所不为。

       慎独是一种哲学。因为慎独,所以身修,因为身修,所以家齐,因为家齐,所以国治,因为国治,才终得以平天下。尧舜者,慎其独也,虽无人在旁,亦恪守礼教,不逾矩,终得以天下仁,桀纣者,凡事依照个人喜恶而定,率天下以暴,终难免亡国

       是故君子慎其独也。

       然小人反是,“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品行低下的人,独自一人时常做坏事,见到品行好的人便竭力掩饰,那又有什么用呢?素养、品行的高低是一种由内及外体现出来的东西,无法表里如一的小人们,平日里散漫惯了,又怎能伪装成功呢?倒是更让人觉虚伪与造作,而毫无益处。

       有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何必要在独处时过分克制呢?可是,要知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连自己都管不了,又怎能管好别人,怎能有所作为?

       所以,不要为自己找借口开脱,要想有所为,必先做到慎独。

       做到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做到克己复礼,诚意处世,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那么,离慎独的境界,也就不远了,离君子之道,也就不远了,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因为﹣﹣

       慎其独也,方能成其大业。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6月6日24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保持自己的价值

    ①有人常常抱怨,说自己怎么怎么不受重视,别人都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我不禁反问:“你真的有价值吗?”或者可以说,你的价值真有自己想象的那样大吗?如果真有价值,便不会被忽视。

    ②曾经有一个着名的心理学家应邀给大家做一次讲座。讲座开始时,心理学家首先举起了一张五百卢布的纸币,然后问在座的人,谁想要这张纸币。当时礼堂里大概有二百多人,大家像接到了命令似的,一起齐刷刷地举起了手。“大家得到这张纸币之前,我要做点什么。”心理学家边说边把那张纸币揉成了一个团,然后又问,“现在谁还想要这张纸币?”众人又都举起了手。“这样吧,”心理学家又说,“我再做点什么。”说完,他就把纸币扔在了地上,还用鞋跟轻轻地踩了几脚,然后才把纸币捡了起来,这时那张纸币已经又皱又脏。“大家看,这张纸币已经这副模样了,你们现在谁还想要 ?”人们又再次举起了手。“亲爱的朋友们,”心理学家这时说道,“我们上了一堂非常有意义的课。不管我把这张纸币弄成什么样子,你们还是希望得到它,因为不管它变成什么样子,都没有失去本身的价值,它还是一张面值五百卢布的纸币。”

③当然,有些东西的价值并不在于这件东西的价值本身,也许它本身并没有多大价值,但它有办法让人觉得它有价值。桫椤是一种蕨类植物,有“蕨类植物之王”的赞誉,是迄今为止在地球上发现的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和距今约1.8亿万年前的恐龙一样,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地球上的恐龙已经灭绝,桫椤大都罹难,只有极少数在被称为“避难所”的地方可以一睹它们的芳容。这种传说 只有在月亮上才有的树,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不要抱怨,桫椤本身虽然没有多大价值,但稀有正是它的价值。请问,你做到让自己很稀有了吗?

④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你将自己放在了什么位置。同样是一杯可乐,在市场上只要2.5元,在商场里能卖到4元,在酒店里卖10元,在酒吧里就要卖15元。位置决定价值,就像同样是块土地,在城市里,寸土寸金;在荒郊野地里,可能分文不值。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就可以找到自己的最大价值。

    ⑤不要总是牢骚满腹地抱怨,价值从来不需要用牢骚来证明,只能用可以体现价值的办法去征服。一个人唯有先征服自己,才有能力征服他人,让别人信任自己。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当你想要向世界证明自己的能力时,请先让自己相信,你是一个真正有实力的人,而不是一个“抱怨鬼”。

    ⑥做有价值的人,是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做支撑的。亚里士多德说:“生命的终极价值是要仰仗于意识与凝思的力量,而不仅仅是生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拒绝阅读就是拒绝美好

    ①一个人对文化品的需求程度,实际上是一个人整体素养的反映。一个拒绝阅读的人,是不可能有很高文化素养的。

    ②现在,大多数的人都在一门心思追逐财富,每天不肯拿出哪怕一个小时来阅读。其实,这些人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他们不懂得财富只是人的躯壳而已,文化和信仰才是一个人的精髓。一个只是拥有财富而没有文化的人,不过是财富的管家罢了

    ③现在的大学里也在发生着让人痛心的事,很多大学生每天仅仅限于自己专业的学习,而没有在社会文化方面加强自己的阅读。其实,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仅仅限于专业,自己不过就是一个接受了专业训练的文盲而已,是一个专业工具罢了。比如两个弹奏钢琴的人,两人同样拥有熟练的演奏技巧,一个是有着丰富文化知识的人,他在用钢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一个却仅仅是个熟练的演奏者,他看重的仅仅是钢琴的技法。他们最后的区别是:前者成了伟大的钢琴家,后者仅仅是个钢琴演员。

    ④专业知识可以获得文凭,可以成为硕士、博士,但那不是文化。一个社会没有这样的文化氛围,没有这样的文化追求,是可怜的,也是不可能和谐发展的。

    ⑤很多海外的华人,现在最苦闷的事情就是他们的孩子对中华文明的一无所知。他们的孩子接受了良好的西方教育,过着优裕的生活,说着流利的外语,但是他们的内心却非常空虚。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了文化的归属感。说自己是华人,对于中华文化一无所知;说自己是外国人,自己又没有外国人的血统。我们所熟知的华人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就没有这样的困惑,因为他们都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修养,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祖国文明的渴望和追求。

    ⑥很多华人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开始从国内购买大量的国学书籍,让孩子补上国学课。

    ⑦事实上,身居国内的人,这样的危险同样存在。很多的富二代、富三代已经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财富管理者,仅仅精于自己家族和企业的业务领域,而对于社会文明则茫然无知。这样的茫然和无知,导致的后果是他们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漠视。

    ⑧中国慈善事业的严重滞后,富人缺少同情、帮助弱者的善良情怀,就是这种缺失的直接后果。说到底,就是文化的严重缺失。

    ⑨我们应该这样认为,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文化缺失的危机。放眼我们的社会,有哪些人心怀着巨大而崇高的社会责任心在认真地阅读?我们现在不缺少财富,缺少的是文化素养,是巨大的社会责任心,是善良的人文情怀。而这些,恰恰是一个人的美德,是一个社会的价值核心,是一个民族的道德良心。

    ⑩阅读使人丰富文化知识,提升道德品格,涵养崇高情怀。而一个人只有培植了崇高品格,才会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敬,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胸存大道自从容

周铁钧

    ①大道生万物,百态出自然,天地人寰统归大道。《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不是小道,不是小我;大道是理想信念、天性尊严、国家社稷、百姓黎民。胸存大道,就会处变不惊,淡定从容,蕴含浩然正气,尽展光风霁月。

    ②“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人诬陷,被处极刑。在刑场上,他给来送行的太学生弹奏了古曲《广陵散》。他面琴席坐,神色安详,初起音律幽淡,逐渐沉郁悲愤。弦断音止,嵇康仰天大笑,起身信步走向断头台。他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愤世抗俗,用生命维护了高洁傲岸的尊严;他不卑不亢,激昂豪迈,用琴声演绎了一曲大道从容的千古绝响。

    ③苏东坡密州治蝗,徐州抗洪,杭州修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屡遭贬谪,九死一生,他依然能在孤独中不断成熟,修得淡泊与宁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经过了自省的沉淀、洗刷了偏激的淡定,是无须声张的厚实、散发光辉的睿智。他于灾难之后重生,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

    ④可见,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纵然形势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拔。自古及今,中华优秀儿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诠释着大道从容。

    ⑤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惨遭迫害、国破家亡时,仍胸怀收复失地、雪耻报国的激昂,这是古代民族英雄气节崇高的大道从容;西南联大师生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退,这是现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大道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家国,恪尽职守。

    ⑥普通百姓,或许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但诚实友爱、奉献互助,担家责、守国法,就是烟火平民的处世大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唯有胸存大道,才能无所畏惧,勇于担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独处是生命的良田

韩青

①我一直认为,群居往往是肤浅的、浮躁的、表象的,而独处往往是深刻的、安静的、本质的。要知道,人多的时候,舌枪唇剑,熙熙攘攘,人心难以安静,而心不能安静,就不能深入地思考、探究,这样一来,人自然不会把事做好;而独处的时候,人是安静的、自由的,可以思考、探究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一来,就会遇到很多的契机或是意想不到的美好。

②再说,世间的任何一种美好,都有它自己的规律和节奏,一般来说,它需要我们的安静、沉思、专心和孤独,没有这些元素,我们就难以遇见它,而这些元素也只有在我们独处的时候才有。独处的时候,就是我们与美好相逢的时候。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爱迪生发明电灯,马克思写《资本论》,司马迁写《史记》,曹雪芹写《红楼梦》,等等,他们的“作品”都是独处时结出的硕果。

③俗话说,热闹的大街不长草。热闹之所,连草都不长了,还能长什么好东西呢?能长的,只能是浮躁、杂乱、庸俗的东西。而一个人如果被这些东西主宰了,那么他就不可能还有追求和梦想;一个没有追求和梦想的人,就会变得日益庸俗乃至低俗。这样的人就像小水洼,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他就会躁动不安。显而易见,这样的人没有定力,而没有定力的人,往往就没有恒心;没有恒心的人,就很难做成大事。

④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深谙此道。她不喜欢热闹、喧哗,深爱独处,在她的一生中,除了年轻时有一次长途旅行外,她几乎都在乡间隐居。在那期间,她写了近两千首诗,而且,诗歌结集出版后引起轰动,人们因此誉她为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她如果不喜欢独处,常常跟人在一起嬉戏玩耍、虚掷光阴,那么她就不会有这样的成就,更可怕的是,如果她交上了坏朋友或染上了坏习气,那么她的品质就可能开始变坏。正如西哲所言:我们所有的祸害都来自不能独处。可见,独处是智者的明智选择。

⑤事实早已证明:无数的智者在独处中获得了成功,取得了成就,还能让自己的灵魂纯净,进而使自己日益成熟。周国平先生说:“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这样的独处,使灵魂变得日益纯粹、丰富和高贵;这样的灵魂,引领我们走向更好的自己。而在这样的独处里,我们不受外界的干扰,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也不需要对别人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独处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增值期,而最大的收获,就是变成越来越好的自己。

⑥我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独处是生命的一片良田,可以种植自己最爱的梦想,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而那果实正是生命最好的价值和意义。

⑦当然,人都有社会性,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完全与世隔绝。再说“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只要闹中能取静,心远地自偏,我们也能独处。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0年10月7日,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避免肤浅的因果推论
    ①有人宣布了一个发现:经常去健身房的人不太可能有心理疾病。为什么呢?因为经常去健身房的人他大概率更有空闲,生活自律,即便不去健身房,也不太容易患上心理疾病。还有人说:因为听音乐时人们总是身心愉悦,所以经常听音乐的人会长寿。
    ②这类推论看似可笑,却映射出我们日常推论的基本逻辑缺陷。我们容易只盯着并重点强调某个事实,或者将两个事情强行捆绑在一起,好像这样就找到了不一样的角度,有了不一样的洞察。过度简化因果,有可能用结论反推事实。在叙述中,强化一部分,又忽略另一部分。我们随时都在根据观念挑选一些证据,通过错配因果论证一个道理。
    ③多数人更喜欢活在肤浅的因果推论中。分析一件事,最容易落入的陷阱是走过场:我们刚出发就认为自己已经到达。所谓的得出结论 , 只不过是抓住了我们第一时间联想到的一种可能性就迫不及待地将它讲出来。
    ④在所谓的后真相时代 , 人们更重视感觉上的真实 , 而不是经过确认的事实上的真实。诉诸情感与个人信仰,往往比陈述客观事实更有影响力。随处可见的热门话题中,有很多真相还没有被验证就广为流传,激起人们的愤怒、兴奋、欢乐等各种情绪;等到我们想着分析事件,验证其真实性的时候,这件事情早就过时,没人关心了。在复杂的媒体时代,诉诸感性的简单思想不会让生活变得更简单。提倡简单想法的人更容易受到蛊惑,被信息碎片操控。
    ⑤在后真相时代 , 我们如何洞察真相呢?
    ⑥就好比当你要修建一条木筏。每一块木板的稳固都保障了这条木筏的坚固,还要以足够数量的木板形成完整的构架,才能让木筏在波涛汹涌的海上驶向目的地。
    ⑦只有多个原因共同起作用,才会导致某事发生,盯着单一原因只能得出可笑的结论。高质量的因果关系分析,必然结合更广泛的原因进行综合考量。想要聚焦于真相,就需要将人的很多行为以及背景信息放在一起进行分析,不满足于肤浅的因果推论,尽量考察信源的可信性以及所提供证据的真实性。我们的思考意愿,构建着我们的思想范围。懒得思考的人,思想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小。
    ⑧英国作家王尔德说:真相很少纯粹,也绝不简单。轻易得出结论,也许只是我们不愿知道更多而已。只有持续地追问,才有可能让我们接近真相。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