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阅读真题60篇】小语一上 23、河边拾趣

阅读理解

春天来了,妈妈带着我来到了小河边踏青。

▲小河边美极了!柳树披上了绿纱衣,桃花笑成了红脸蛋儿,迎春花吹起了金喇叭,路边的野花为大地换彩装。几只蝴蝶在我们前后飞着,好像在给我们带路呢。

走在小河边的石铺小路上,看着美景,闻着花香,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2)、短文写的是(季节) (地方)的美丽景色。
(3)、标“▲”的自然段里有个逗号、个句号。
(4)、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柳树

桃花

迎春花

野花

笑成了红脸蛋儿

披上了绿纱衣

为大地换彩装

吹起了金喇叭

(5)、创意运用除了文中的景物,小河边可能还有(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6)、获取信息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小作者心情的句子。
举一反三
请你阅读下面的美文并完成后面的问题。

庐山云雾

华林

①庐山云雾,天下闻名。

②初次上庐山,便在雾中行。车在山间盘旋,路沿山势蜿蜒。迎接我们的是:满山的绿,凉爽的风,还有守在半山、频频招手的白云。我闭上眼睛,任由身体随着车子摇晃,嗅着混杂一点汽油味的山野气息,进入半梦半醒状态。猛一睁眼,发现四周已被云雾包围,恍然是浮在云海之上了。原来,那半山上的云,已成了身旁弥漫的雾。到底哪儿是云,哪儿是雾,谁也分不清了。

③就这么穿云破雾行到了住处。住处在半山坡,有小溪在旁边潺潺流过。傍着小溪,一条石阶小径通到山下。周围苍翠的松林,笼着轻柔的白纱。里面隐隐地隆隆作响,似有仙人在作法,远远听来,像是有大雨倾盆一般。于是我好奇地走入松林。雾气罩在身上,湿湿的。偶尔有几滴水珠从树上落下,却分明没有下雨。如果说,溪流“哗哗”声有如“小弦切切如私语”,那么,这雾罩松涛的隆隆声真是“大弦嘈嘈如急雨”了。

④庐山雾有声,古时就有记载,其成因至今尚不明。有种说法是认为“风作鬼”,使雾中水汽在树叶间激荡出声。可我感受了雾的抚摸,却并没有觉得有风的吹拂。这耐人寻味的自然之更为庐山云雾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⑤庐山雾著称于世,不仅因为它四季常有,扑朔迷离,更由于它形态万千,瞬息万变。 雾起时,那蓝天、绿树、红屋顶、青石壁,全都朦朦胧胧,半遮半露,犹如画家信手涂抹出的斑斑色块,又像梦境中随意组合的点点断片。奇峰秀岭一时变得虚无飘渺,若有若无。而雾散后,天高气爽,阳光明媚,群峰傲然挺立。山岭上,白色铁皮屋顶银光闪耀。山谷下,阡陌交通,良田美宅,尽收眼底。身处望江亭,更可见天际间横着一线苍茫水色,那便是长江了。

⑥庐山雾四时常有。正是夏日旅游旺季,我在山上小住几日,已为庐山雾的多姿多彩所折服。若是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时候,雾天更为多见。

(选文有删改)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望月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酒着它的清辉。月光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偶然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我们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小外甥向我挑战了。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他背:“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我回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我笑着反问道。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我笑着反问道。

    “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的比喻使我惊讶。我好奇地问:“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

    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天边那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集起来,一会儿,月光就被云层封锁了。“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地走进舱里去了。

    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张开了幻想的翅膀……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我的家乡

汪曾祺

    ①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

    ②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堤下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风筝在我们脚下飘。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起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

    ③我们看船。上水的大船多撑篙。弄船的使劲把篙子梢头顶上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到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欻的一声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河底,又顶着篙子,一步一步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些撑篙的人因为长年注视着流动的水,所以目光清明坚定。

    ④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鱼鹰栖在木架上,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纷纷跃进水里。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工夫,有的就叼了一条鳜鱼上来。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起一条大鳜鱼上来,鳜鱼还在挣蹦,打鱼人已经一手捞住了,这条鳜鱼够四斤!看打鱼的,看鱼鹰的,都很兴奋,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

    ⑤远远地听见嘣嘣嘣嘣的响声,那是在修船、造船。嘣嘣的声音是斧头往船板上敲钉。船体是空的,所以声音传得很远。待修的船翻扣过来,底朝上。这只船辛苦 了很久,它累了,它正在休息。一只新船造好了,过两天就要下水了,看看崭新的船,叫人心里高兴一生活是充满希望的。

    ⑥我们有时到西堤去玩,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橘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

    ⑦闻到一阵阵炊烟的香味,停泊在御码头一带的船上正在烧饭。一个女人高亮而悠长的声音:“二丫头——回来吃晚饭——”

    ⑧像我的老师沈从文常爱说的那样,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

(选自《人间草木》,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