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阅读真题60篇】小语四上 57、张元还果
张元南邻,有二杏树。 杏熟,多坠元园中。 群儿欲取食之,元独不可①。群儿问其故,元曰:“是邻家之果,非我所宜②取也。”乃与群儿收果,送还邻家。
【注释】①可:许可,赞成。②宜:应该,应当。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③生子,爱之,恐坠④ , 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⑤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选自《古今谭概》,有删改)
[注释] ① 翠鸟:鸟名,羽毛翠绿色,头部蓝黑色。 ② 避患:避免祸患。 ③ 及:等到。④ 坠:落下,掉下。 ⑤ 益:更加。
一轴鼠画
东安①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②。令初不知爱,漫③悬于壁。旦④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⑤ , 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⑥举轴,则踉跄⑦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⑧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释】①东安:县名,现在湖南省衡阳一带。②邑令:县令。③漫:随便。④旦:早晨。⑤物色:察看。⑥逮:等到。⑦踉跄:跳起来。⑧然:这样。
诸葛恪得驴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①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②。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③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④坐⑤欢笑,乃以⑥驴赐恪。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注释】①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 ②面长似驴: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③因:于是。 ④举:全部。 ⑤坐:同“座”,座位。 ⑥以:相当于“把、拿、将”。
【活动:悟读书道理】
朱熹谈读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曾国藩谈读书
盖[1]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2]。有志则断[3]不甘为下流[4];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5]自足,如河伯[6]之观海,如井蛙之窥(kuī)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注:[1]盖:发语词,没有实际意思。[2]恒:恒心。[3]断:绝对,一定。[4]下流:下等,劣等。[5]一得:一点儿收获。[6]河伯:为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庄子•秋水》中写到他看到秋水汪洋一片,就以为天下之美尽在此,后见到大海,方感到惭愧。
(宋)太祖时,以李汉超为关南巡检,使捍北虏,与兵三千而已。然其齐州赋税最多,乃以为齐州防御使,悉与一州之赋,俾①之养士。而汉超武人,所为多不法,久之,关南百姓诣阙② , 讼③汉超贷民钱不还,及掠其女以为妾。太祖召百姓入见便殿,赐以酒食,慰劳之,徐问曰:“自汉超在关南,契丹入寇者几?”百姓曰:“无也。”太祖曰:“往时契丹入寇,边将不能御,河北之民岁遭劫虏,汝于此时能保全其资财妇女乎?今汉超所取,孰与契丹之多?”又问讼女者曰:“汝家几女,耻所嫁何人?”百姓具以对。太祖曰:“然则所嫁皆村夫也。若汉超者,吾之贵臣也,以爱汝女则取④之,得之必不使失所。与其嫁村夫,孰若处汉超家富贵?”于是百姓皆感悦而去。太祖使人语汉超曰:“汝须钱,何不告我而取于民乎?”乃赐以银数百两,曰:“汝自还之,使其感汝也。”汉超感泣,誓以死报。
(选自宋朝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①俾:使。②阙:官殿。③讼:控告。④取:同“娶”。
写真
有写真者,绝①无生意。或劝其将自己夫妻画一幅贴出,人见方知。画者乃依计而行。一日,丈人②来望,因问:“此女是谁?”答云:“就是令爱③。”又问:“他为甚与这面生人同坐?”【注释】①〔绝〕全然;绝对。②〔丈人〕妻子的父亲。③〔令爱〕对对方女儿的尊称。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