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广州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与朱元思书

【南朝】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乙】

与元微之书(节选)

【唐】白居易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垣 , 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有删改)

【注】①元微之:即元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②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③墙垣:篱笆墙。④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⑤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猿则百叫无     胜第一 B、千丈底    云水泉石 C、负势竞    横柯 D、不觉曙    实是界之仙都
(2)、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B、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C、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D、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3)、 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4)、 请简要概括甲、乙两文情感上的异同。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牵牛花:最美的花
                                                                                                                                         林少华
        ①我最喜欢的花是什么呢?说出来你有可能不信:牵牛花。我尤其喜欢晚秋山坡上野生的牵牛花和故乡木篱笆上的牵牛花。
        ②时下正是晚秋。十一月都过去了三分之一。十多天前还满树葱茏神气活现的刺槐,现已形销骨立只剩几枚叶片了,犹如举着降旗的残兵败将。就连一味疯长的野草也已乖乖缩回自己固有的领地,蔫了,黄了,枯萎了。惟独牵牛花不同。深紫的,浅蓝的,粉红的,条纹的,仍开得生机蓬勃顾盼生辉。有的“唰”一下子在荒草地绽开无数多情的笑靥,有的“忽”一下子蹿上枯枝擎起高傲的喇叭,有的在路旁沙地上绣出斑斓的图案。后来,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山坡中间由石块和青砖砌成的半堵残墙上面。墙上的爬山虎没了叶片,只剩几条细蔓紧紧攀附不动,如老人手背上的几根细筋。墙根的芒草也已无精打采。却见四五朵红蓝两色的牵牛花在残墙上开得正艳,薄薄的花朵在清冷的秋阳下抖出妩媚的光彩。枯黄与娇艳,残缺与圆满,寂灭与生机,刚与柔,厚与薄,重与轻——世上难道还有比这更美妙更和谐的对比与反差吗?我一时忘了移步,默默凝视良久。谁都知道牵牛花是生命力脆弱的花。盛夏时节,太阳出来两三个小时一支支小喇叭就合拢起来。而就整个植株来说,生命力却又那么顽强。正如故乡的母亲说的:“这花可能开了,能开到老秋”(老秋是土话,晚秋)——开不到中午的牵牛花却能开到晚秋。
        ③是的,我所以喜欢牵牛花,也和故乡有关。
        ④小时候好几年是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度过的。奶奶特别喜欢牵牛花。每到入夏时节,茅屋小院的木篱笆就爬满五颜六色的牵牛花。牵牛花比人醒得早,人还没睁眼没张嘴,牵牛花就悄悄张开嘴巴,张成一个个玲珑剔透的小喇叭。薄薄的,颤颤的,嫩嫩的,艳艳的,真想上去吻一口,用舌尖把上面晶莹的露珠舔进嘴里。那是真正的花篱。花篱外面跑着叫着七八只芦花鸡和三五只白鸭,花篱里面有一排金灿灿的向日葵,有好多架黄瓜和两三垄西红柿。奶奶屋梁上悬一个不大的柳条篮,奶奶每每从篮里摸出小红灯笼似的西红柿给我。记得最好吃的是一种叫毛柿子的西红柿,桃形,不大,顶部有尖,毛茸茸的,咬一口能甜得人发抖。奶奶自己却不舍得吃,笑眯眯看着我狼吞虎咽。对了,篱笆西端有一棵不高的杏树,牵牛花在篱笆上爬不开了,就爬到杏树上去。杏熟的时候,嫩黄色的杏有的贴着牵牛花,有的在牵牛花下捉迷藏。它们当然逃不过奶奶的眼睛。奶奶拎个小筐摘下来,等我放学回来吃或第二天塞进书包让我在上学路上受用。那时不比现在,艰苦岁月,贫穷乡间,有杏吃已经美上天了。
        ⑤这么着,看见牵牛花,眼前有时就浮现出已经去世三十多年的奶奶慈祥的面影,甚至嗅出嫩黄瓜的清香,舌底生出毛柿子和黄杏那甜甜黏黏的汁液,心头泛起悠悠忽忽的乡愁……
        ⑥或许你认为权倾一时是幸福,金榜题名是幸福,富甲一方是幸福,扬名海外是幸福。但对于我,最幸福的,莫过于夏日清晨从爬满牵牛花的山坡或木篱间走过。
                                                                                                                                                                                                    (选自《中国海洋大学报》,有删改)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冀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醒心亭记(节选)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 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注】①韩子退之:指韩愈,字退之。②夷狄:边远地区。

小宁在撰写“有趣的灵魂”专栏,想要将苏轼的古诗文作为材料,来感受文人精神和不凡情怀。

【甲】

西江月(并序)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此数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 ,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本段为小序,主要介绍写作背景。②弥弥:水盛的样子。③横:广远。层霄,层云。④障泥:马鞯。垫在马鞍下用于挡泥。玉骢:青白色的马。⑤琼瑶:美玉,喻指月光下的水面。⑥杜宇:杜鹃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 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书杨朴事

苏轼

    昔年过洛,见李公简云:“真宗既东封还,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及召对 ,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 ”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子乃出。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东封:封泰山。②召对:召其应对诗歇。③断送老头皮:意为被斩首。④坐:因。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押犯人的监狱。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 ”入狱,第二年被贬至黄州。

返回首页

试题篮